清瘦老者回到临川谷小院,却远远望见凉亭东面的一根立柱被拦腰截断,便大为惊奇的冲了上去,正好看见倒在血泊中的郑伯梁。清瘦老者大为骇然,连连呼喊老友起来,但郑伯梁却再也没有了回应。
清瘦老者第一反应自然是杨湛杀了郑伯梁,遂急急奔走相告。但临川谷位置偏僻,待清瘦老者徒步找到一干友人后,杨湛早已骑着马出了庐陵城。
杨湛与郑伯梁这一番详谈除了更清楚当年惨案真相外,还令他感触良多,无论是百般迫害外祖的议和派,还是对本案真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帝王,都让人心底寒透。朝堂之上人人只顾自己利益,稍有不同意见便要遭到排挤打压,却哪里容得下仗义执言之人?长此以往,赵宋朝廷还有什么希望?
杨湛虽不涉庙堂之事,也不想搀和其中。但倘若朝局果真坏透,最终也还是要转嫁给黎民百姓?念及此,杨湛忽然想起幼年在私塾念书时候先生所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样的情绪开始百转千回的在杨湛内心翻转,却是从前所不曾有过的。花玲珑见杨湛一路凝神思索,只道他是在思考案件的事情,便只顾着策马追赶,却也并讲话不扰乱他了他。
而杨湛的心思渐渐又回归到案件本身来,既然确定赵思燕有莫大阴谋,又推断他并未死去,那么当务之急便是找出他的下落,只是自他消失后,所有的线索都集中在赵善循身上,却不知裘光寒对此事的调查进展如何。
杨湛于是心中焦急,便加快脚步向滁州奔去,如此一来,他们便在三日后就抵达滁州了。
几日前驻足的庐陵还见得绿水青山,但现在所在的滁州却早已是白茫茫的一片。杨湛于是请花玲珑一起找了家馆子喝了碗热汤,然后才到城中询问起来。
一个地方但凡出过达官贵人,必定是家喻户晓的,杨湛虽人生地不熟,但只需张口一问,便也如愿找到了裘光寒的居所。只是裘光寒居所却并不似郑伯梁那般寒碜,相反这依山傍水的层层宅院却光鲜非常。
杨湛扫了一眼这诺大的宅子,却暗想这裘光寒倒也阔绰。只是当官之人阔绰,旁人观之重会多些误解,杨湛自然也不例外。
寒冬时节本就少人来访,见有一男一女立马门外,下人便上前招呼起来。待杨湛委婉说明来意后,下人便通传上去了。不久,一位面色铁黑的老人便走出宅院来,他便是当年监军史裘光寒了。
这个裘光寒似乎不苟言笑,黑色的脸庞上也并无见得其他表情,只在杨湛表面来意后,他才稍稍点了下头,然后便领着二人进去了。
只是等进了这院子后,杨湛和花玲珑才发现里面却并不像外头看的那么光鲜:四处皆见斑驳脱落的墙壁,屋檐斗梁也都陈旧不堪,废池乔木之间,仅有东厢几间房子还算能够住人。除此之外,杨湛还发现这诺大一所宅院里仅有裘光寒与那位开门的下人,在这苦寒凛冬里着实显得孤寂。
“你说你从庐陵郑伯梁郑大人那里来,却不知他近来可好?”裘光寒问道。
“郑大人隐居一隅,平日以文会友,也算怡然自得。”杨湛简简说道。
裘光寒却似乎并未听到杨湛所说似的,黝黑的脸上依旧毫不见任何神情。杨湛和花玲珑稍显意外,但裘光寒却在此时遣退下人,然后才盯着杨湛问道:“你今日找我可是为二十多年前的一桩旧案?”
杨湛点点头,这才好奇问道:“裘大人是如何知晓的?”
裘光寒脸上这才露出一丝笑意,便浅浅说道:“老夫与郑大人虽同朝为官,但却并不太对味,你见了他之后再来找我,只能是为这一件事而来。”
杨湛却更加诧异了,因为从郑伯梁口中说来,他二人却不似这般陌生的。但这对杨湛了解具体事情并无什么影响,便说道:“晚辈正是为当年侍郎案而来。”
“此案过去二十余年,你为何要问及于此?”裘光寒双目审视着杨湛问道。
杨湛于是把自己的身份说出,裘光寒却并无太多惊讶神情,只默默点了点头后说道:“往事已矣。你既然去找过郑大人,想必他也已经将但年旧案的来龙去脉都告诉你了,却为何还要千里迢迢的来找老夫?”
裘光寒说的也有道理,毕竟就本案而言,他知道的信息与郑伯梁相差无几,杨湛若问及案情只怕二人答复都是一样的。
“郑大人确实将当年经过告诉于我,但其中有一个人的事情,你却比他知道的多,所以我必须来问你。”杨湛说道。
“却是何人?”裘光寒凝神问道。
“前任雁门关守将赵善循。”杨湛说道。
裘光寒却警觉的望住杨湛,他能问起这个人,显然对当年旧案的认识已经进入到了另一个层次。遥想当年,一干金使在侍郎府外集体遇刺,虽变相坐实方万里勾结金人罪名,但也大大超出既定计划。事后朝廷极为低调的结了侍郎案,又瞒天过海般的对一些与赵思燕走得近的官员调岗处理,其中缘由就连许多朝中大员都未必弄的明白。而赵善循在案发之前已经死去,能追到他头上之人,二十年多年来不过一二人而已。
只是这过问了赵善循之事的人,除了眼前这个方侍郎后人外,剩下的便是当今圣上了。如此,裘光寒却并不敢轻易说出,毕竟这样的事情算得上是一个机密。
“赵善循出身将门世家,历任三关主将……”裘光寒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