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青春校园>幻之盛唐>第六百八十三章 插曲
百帐,以叶护身份直接管领的同罗众八千帐外。还有当地被征服或是收并的十一只突骑师部落,六只葛罗禄中小氏族,对他宣誓效忠并献纳贡赋和人质,可以随时应召募集起近万控弦之士。

直到这里,白登所谓叶护之名,才有些实至名归。

相比在国内那点靠别人给予的根基,他算是真正有了一份包括牛羊部众土地在内,传给子孙后世的家业,但在此之前,他还会以大唐最忠实藩部的身份,奋斗上很长一段时间。

因为他并没有因为这点成就,就mi失了自己,因为虽然他的部众比别人独立xing更高一些,实力最强,但在藩属的序列中,他同样不缺乏的有力竞争者。

从高原走下来的青海部到土谷浑旧族,从安西城傍藩众、河西熟藩,到的三大葛罗禄和两姓突骑师,从契丹奚族秣鞨hun编拓揭军,到黠戛斯人和来自国内的拔古野部等回纥同胞,他们同样不缺乏能征善战的游牧战士。

乃至是吐蕃战俘降人组成的敢死效节军和苏毗、党项xing、西羌众构成的青唐黄协军,也有具有一定潜在的竞争xing。

而在他的南方,就是大唐城傍亲藩聚集的hua剌子模地区,也被称为火寻的显望大州,光是划分出来的直列、羁縻县,并以各se部众领地为名的军、府,就多达二十一所,散布环绕拱卫在咸海大泽的四周。

在大唐见过百余年的对外征战中,大唐的将帅们对如何有效驾驭和管理这些外藩附庸军队,已经mo索出相对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手段。

无论是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之流的西北名帅,或是高举叛旗的安史之流,在驱使外族藩属为前驱炮灰上,都是各中的佼佼者。

就如早前的安史之luan,与其说是一群养不熟的藩胡势力对大唐的反噬,还不如说是一群唐人为主导的新锐力量和野心家团体,在安禄山这个具有胡祖血统的权臣领导下,发起以改朝换代为目标的叛luan。因为双方的阵营和成分,可以说是半径八两极其相似,而且相互之间具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吹响号角,让我们南下。。”

白登挥动手臂高声

“那些fei美而富庶的土地和城邑中,无数的财货人口等我们去取。。”

。。。。。。。。。。。。。。。

夏季的热风,熏熏然的流动在西阿拉斯罕的草原上,满身披挂的拓跋进,用亲兵递上的湿布抹了一把脸颊,觉得mao孔很快又被风中吹来的热气给蒸干。

持续漫长时间的可萨内luan终于结束了,对于王太后独孤雯或者大伯克库兰来说,下面都是些扫尾的工作了——清理战场避免人畜的瘟疫;迁出渡河口的居民防止喀巴尔人和拜占庭军卷土重来;在此处建立要塞和石碑颂扬自己的赫赫武功;选择合适的日子班师回到伊迪尔城举行献俘游街的庆典。

一批批的犹太商人渐渐涌到了此处,他们慷慨地为军队运来了石料、木材,并资助了雇佣民夫的金钱,大批jing通建筑和雕刻的工匠也乘坐着船只和马车来到了这座不起眼的河洲边,很快巨大的石垒傲然ting立在那里。

“拓跋首领,我不但赐予你此处土地的世袭收益权,还任命你为汗国西方边区统领,千万不要让希腊人和喀巴尔的叛贼越过河流半步”

前些日子,石垒的大厅中,来自大伯克任命状还犹然在耳。

随着斯拉夫奴隶和赛里斯雇佣兵组成的特别军团,成为新的地区镇守者, 分别由拓跋率、朱邪赤辞、耶律乙拔三位大首领轮流驻守一年。

而作为拓跋氏重要成员之一的拓跋进,现在已经是可萨汗国序列中,为数不多的将军之一,所辖的控弦带甲数千,除了本族子弟骑兵外,还有经由他们训练出来本地健儿,以及斯拉夫奴兵组成的伴随步兵,攻守兼备足以在某些情况下独当一面了。

而作为当初万里迢迢来到可萨作战的拓跋、朱邪、耶律三部,也已经今非昔比,除了就地娶妻生子,坐拥奴仆畜群,建立众多家庭而发展起来的本部数千帐户口。

在划给河间草原上他们还有大量当地人构成的附庸部帐,专事提供牛羊牲畜和人丁劳役等各se物产,让他们常年足有的脱产人员,来维持一只规模较小的职业化军队。

因此,拓跋进现在的任务,是率领本部人马,越过克里米亚半岛南端的第伯聂河下游,对逃亡拜占庭境内的喀尔巴残部,进行惩罚xing的烧掠作战。

毫不留情的烧毁他们临时聚居的部帐,掳走他们的牲畜,杀死抵抗者,俘虏更多的奴隶,将一贫如洗有命逃出生天的流亡者,驱赶到第聂伯大草原的更西方去。他们现在只能望着有水源和夕阳的方向不停地逃下去,直到追兵的马蹄全部受伤为止。

这也是军事统帅出身的大伯克库兰所指定的方略,虽然可萨汗**队和财富在内战中遭到了惨重的损失,,但是诸狼的子孙更要强势lu出的獠牙,以威慑国内外那些不安和觊觎的势力,用敌人的血ou来反哺自己。

因此除了那些需要回到领地繁衍人口和牲畜的部帐外,其余稍有余力的军队,都被动员起来进行夏季的会猎,而这几只带有鲜明东方se彩的外族军队,无疑使大伯克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就算是拜占庭人,也未必分得清楚,赛里斯雇佣军和正规军的区别,更别说那些第伯聂河以西的草原蛮族。

拓跋宏他们这一路三天来已经劫掠了五个村落和贸易


状态提示:第六百八十三章 插曲--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