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青春校园>幻之盛唐>第五百五十一章 西北、正北
敌国。

要是因为援助安西,耽误了河西的战略,百死莫赎,毕竟安西偏远孤悬,就算联通藩属的拔那汗国在内失掉一部分,对大唐来说也不过是介藓之患,但是河西战略要是出了问题,那就是西北路半壁江山的存亡问题了。孰重孰轻,一目了然。

“我们需要一个稳固的大后方,而不是没有退路的死地。。安西北庭唇亡齿寒啊”

也有人提出强烈的异议,对于这支远道而来的客军,安西留守的大唐军民,赋予了极大的热情,现在陇右沦陷,河西危急,还需要他们来维持粮道,就这么弃之不顾,于情于理,这种最现实最功利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军帅。。。”

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上首没有发言的主将高适身上。

洛阳

内朝散罢,打着紫伞的执领宰相李泌,由中官和内学士簇拥着,走出洛阳大内东侧的广华门后,身边的人也换成了通政司、中书门下列位舍人,六部司正和御史台三院的侍御史等朝官。

被称为鸾台凤阁的宰相个人小公厅内,李泌疲倦的按着额头,用盏盖拨动着,加入**、末药的益气饮,浮在茶水上面的沫子,。

“恩相。。”

堂后官,中书录事低声的问道。

“为什么要驳还诰封追赠的廷议。。”

中书录事就是所谓堂后官,就是政事堂的附属机构下,协助宰相庶务的吏员,虽然大多数不入品,也不入流,但却是国家中枢机要的机会,为吏职最高者。不管迁转,薪俸,福利及奖赏方面的待遇,都算是相当的优渥,而且有机会,可以转入部院寺监,做一个有权势的正堂官。

但因为不入流,相比那些侍郎、舍人、内学士,承制,待诏复杂的保举和转迁程序,他们的任命往往由宰相们直接重吏员中挑选或是指定的,因此他们反而比那些流内官、正品官更接近宰相本人的立场。想李林甫、杨国忠那样,用以安置心腹家人,也不是没有过。

这位以淡泊明志的相爷和另一位以公心著称的宰相领班张镐,号称当朝房杜,不是与枢密院那位大人有默契么,不怕得罪对方。

“你觉得那位大人,真的在乎这些东西么。。”

“天下兵马,泰半郭李门下,余下所部,又泰半为朝廷中军,中军将士泰半于北、卫各军,而北、卫精华,泰半于内疏密名下。。”

“而朝中众矢之的,泰半与这位内疏密大人有关。。”

“只是做法不同。。一些人是在天子面前持公而论,痛陈厉害得失,或是旁敲侧击的掺进”

“而另一些则在拼命吹捧,玩的也不过是火上浇油,推波助澜捧杀手段而已,待到朝廷追无可增,封无可授,天子的心思和态度自然会发生变化。。”

“现在开府家不过是妾生女,就有人请赠母追恩,并颁旨庆之,天子会怎么想,朝野会怎么想,黎庶游荡怎么想,要是将来生了嫡子。。”

“就算天子宽厚人德,丝毫不见疑,但是这个有头已经埋下了。。还记得王毛仲当年生子落地三品官的典故么。。”

“河西战毕,军中朝中数十年的格局,基本是鼎定下来了,有些人等不及而已。。”

“治国秉政有私心不可怕,为人处世,孰无私心,只要这个私心能兼顾在公义之下,或是哪怕不伤大体。也不失为能臣干吏。。。”

“最怕的是行政以私恶而恶之,彼同必反。。。”

“那恩相。。”

他的意思是,李泌立场超然中立,何苦淌上这摊是非,对方未必领情,还可能引起天子的猜想。

“我只是在剩下的日子,想把既定的事情做完,而不想有太大的变故和妨碍而已。。至少这位大人,是朝廷不可或缺的。。”

河西,河州城

倒下半边的房屋游击尘埃落定,满地的废墟瓦砾下,是吐蕃人被烧灼过的横七竖八的尸体。一群由河西游侠儿自发组成的猎杀队,正在尸体上收集任何一切可用的物品,连浸透血水的毛毡里子也不放过。

吐蕃执政之一次相尚结赞,也心情复杂站在河州的城头上,他是吐蕃大弗卢诸位执政中与唐人打交道最多的一位,也是对唐交涉事务了解最多的人。

他甚至还有一个唐人的名字——董白,是当年老王还在世的时候,作为吐蕃縻和的使者,写在递交长安大内的国书上,接受诰封和赏赐的。

同时他也是一个主张吐蕃至上,倾向加强王权的大宗贵,但与那位鼓吹战争,崇尚武功的同宗尚结息不同,他当初却是这场战争最有力的反对者之一,

在他看来,利用唐人的孱弱和空虚,发动战争的想法是没错,错在了发动战争的人和选择的时机上。

虽然吐蕃定期的蛰伏修养后,都会出兵打破唐人的边防,洗劫他们的城邑村寨,掳掠他们的牛羊百姓,然后满载而归留下一片废墟,让那些害怕承担责任的唐人官吏,费尽心思欺上瞒下编造他们所谓击退吐蕃的大捷,

但是这和没有事前周密的策划和长期准备,就贸然带着举**队出战,妄想试图一口气吞并这么大一片人口和资源都远超过吐蕃本突的土地,根本是两回事。

但是现在吐蕃人已经没有退路了,如果失败,或许大弗卢和最核心悉补野本部人马可以重新退回高地上去,但是作为吐蕃这个国家,将永远失去一半的国力,甚至是更多;到了这一步,这场战争比的是谁更能坚持住,坚持到


状态提示:第五百五十一章 西北、正北--第4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