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祐唐>第25章脑补大师长孙无忌

武家的事情就此跳过,李二没有再就今日之事讨论下去,转而开始和长孙无忌、房玄龄继续谈起了李祐两封奏疏中的事情。

奏疏的起草者如今在场,三人有什么疑难都会盯着李祐看,嘴里却不出声。李祐一副乖宝宝的样子,每到这种时候都会主动解释清楚,让李二老怀大慰,让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畅快不已。

不过两刻钟的时间,四个人已经把李祐提出来的设立军校和监军改制的事情讨论得差不多了。长孙无忌看着李祐赞叹不已的模样:“燕王殿下年纪虽小,却心有丘壑,处事颇有奇思。待其年岁稍长,必当为我大唐股肱!”

“舅舅谬赞了!”李祐一脸不好意思地躬身施礼,心中却暗自腹诽:长孙无忌这个千古老阴人的确名不虚传,这话看似赞赏,却明里暗里确定着自己在朝堂的地位,股肱股肱,听起来好像很重要,但再重要,能有脑袋重要?

“辅机可不要再夸他了。”李二嘴角的笑容都收不住的样子,嘴里却道,“看看这小子写的奏疏,满篇错字,行文晦涩,明显就是平时不刻苦进学的结果。”

“习字行文不难练习,奇思妙想却十分难得。”房玄龄捋着胡须笑呵呵地道,“老臣历仕多年,像今日这般能和一少年商讨朝堂重事的时候本就不多,过程如此畅快还是第一次,如饮美酒如诵雄文。燕王殿下心思敏捷可见一斑!”

李二的笑容更加灿烂了几分。长孙无忌的笑脸却有些刻板了。

虽然和李祐讨论的过程中确实如同房玄龄所说,只要君臣三人有任何不太清楚的地方,只要看向李祐,都不需要问话,李祐必然能给出一个十分可行的方案。但是房玄龄说的这话不能这么简单一听了之,朝堂重臣和少年人商讨朝堂重事的时候有没有?自然是有的!任何一个朝堂重臣回家都要教导自家的子弟,经史子集不用教,但为人处世、视事眼光却不能不教。而除了自家子弟,还有一个少年人这帮重臣同样很熟悉,那便是大唐太子李承乾。不过不管是自家子弟还是李承乾,其实都差不多,教导或者商讨,说到底都是教导。哪怕李承乾是大唐太子,偶尔监国的时候也都是听他们这些重臣的。可是李祐的表现却不一样,他自己能出主意,虽然听起来这些主意都十分简单,但却每每打在问题最关键的地方。而且丝毫不受“旧例”的影响,天马行空不拘一格,仔细考量起来,却既不违礼违制,又能解决问题。这么一来就有些可怕了。如今还只是帮着出主意,但是若是有一天李祐有了自己的势力呢?

长孙无忌脸上笑呵呵的,心里却在转着百般的念头。他默默将李承乾甚至李泰平日的表现和李祐刚才的表现做对比,有些悲哀的发现,以往对于少年人的评价标准,对于李祐完全不合适。

不管是李承乾还是李泰,如果今天在场,大部分时间肯定只是听,一副虚心好学的样子。而对于皇帝和自己以及房乔,这两人肯定表现出既敬又畏的样子。然而李祐不一样,他对于大唐帝国堪称权力最高的三个人,仅仅只表现出敬而已,没有任何的畏惧感。而且他敬的也并不是他们屁股底下的座位,而是他们脸上的皱纹和颌下的胡须。说白了,李祐表现出的尊敬,仅仅是因为他们对大唐的操劳和他们的年岁,而不是他们的地位。乃至对于皇帝,李祐的表现也和其他任何一位皇子不一样,他虽然行礼如仪,但言行的细枝末节却表现出,这对父子之间的感情,要比皇帝和其他皇子之间的感情更加的……真挚?

长孙无忌的心忍不住颤了颤。李祐这些表现虽然看起来不显眼,但如果仔细想想的话,就太可怕了。与心思敏捷、敬老敬能,又心如磐石、无所畏惧。别说是皇子之尊,任何一少年人若是有这样的心性,都称得上前途远大。如果再加上他皇子的身份,以及和皇帝之间远超其他皇子的亲近关系……

长孙无忌正转着自己的念头,却看到一个比李祐高一些的年轻人进了殿。李祐也同样扭头看了一眼,见是自己的太子哥哥李承乾。

李承乾进殿先和李二、长孙无忌、房玄龄依次行了礼,才和李祐相互问候。兄弟两人脸上同样的笑容灿烂,李承乾夸赞了李祐奏疏中设立军校和监军改制的想法,但也作为兄长,批评了李祐的文采和错字;李祐虚心表示接受,并愿意向太子哥哥努力学习。

长孙无忌背上一阵发潮。李承乾没来的时候,李祐言行举止挥洒自如。但面对李承乾的时候,却显得有些刻意。实际上兄弟二人都没把心思放在相互之间的问候上,李承乾是敷衍,李祐同样也是敷衍。

一个有能力、地位同样不差的人,这会儿就在敷衍大唐未来的帝王,那么将来呢?还想让他做大唐的股肱之臣吗?

李祐自然不知道自己的表现被长孙无忌解读出了这么多的内心戏。不过若是知道的话,估计会对长孙无忌竖一个大拇指,这他娘的绝对是自学成才的微表情研究专家!

李承乾上午就被李二叫来了,和长孙无忌、房玄龄一起讨论李祐的奏疏。不过用餐的时候被赶回了东宫。倒不是李二不愿和李承乾一起用膳,而是东宫太子妃苏氏受了寒凉,李承乾禀明李二,回了趟东宫看看情况。原本想着李二和两位朝堂重臣用完膳后会休息一会儿,这才在东宫多盘桓了一会儿。没想到就这短短两刻钟的时间,李祐的到来让讨论的进程加


状态提示:第25章脑补大师长孙无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