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都市现代>我真不是医二代>311同声传译

站在视频那头的是个法国医生,而视频连线的这头却是一大帮华国医生。

皮埃尔英语很差,所以就很自然地用了自己的母语,说得全会场只有黄兴桦和祁镜两人能听懂,其他人都是一脸懵逼,只能等黄兴桦的翻译才能听懂。

黄兴桦的法语不错,是去法国进修那几年自学的。

而祁镜的就要稍差些,毕竟当初读博被交换到法国的时间只有半年,语言环境的限制让他的口语很一般。当然也只是稍差而已,正常交流还是能做到的,甚至在专业术语方面反而比黄兴桦还要再强上一些。

在十多年前,能操一口流利的法语或者德语,在医学领域还是非常吃香的。两个先进国家的医学实力和米国不相上下,而且国内有不少老牌医学院和法德两国的医学院也有合作关系。

祁镜的法语就是这种合作关系下的产物,这也让他深知学习另一门语言的便捷度。

也不是为了装逼,更不是为了显示自己有学历高人一等,祁镜学语言完全是为了能读懂一些奇奇怪怪的传染病期刊。这些期刊的内容都很偏,研究范围更偏向落后区域。所以绝大多数都没有英译本,而中译本就更少了。

为了能看懂,祁镜一直都在自学乱七八糟的语言。

从热带国家常用的法语、西班牙语开始,到阿拉伯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他多少都懂些。之后无聊的时候,为了读南亚东南亚那些当地的医学杂志,他还学过一段时间的印地语、马来语和泰语。

反正宗旨只有一个,日常交流全部放弃,只要能看懂期刊就行。

好在,法语是他学习时间最长的一种,至少能做到和人正常交流:“皮埃尔医生,你说是嗜酸性筋膜炎,那林医生的γ球蛋白是多少?”

祁镜边问,一旁的黄兴桦就帮忙把他的话翻译给了台下那些主任。而γ球蛋白中的希腊字母“γ”就代表了第三的意思:“γ球蛋白就是我们说的丙种球蛋白。”

“丙球?”

“丙球和嗜酸性筋膜炎有什么关系?”

“喂,老张,你可是皮肤病的专家,怎么问起别人来了?”

“唉,这病临床上肯定很少见,我压根就没听说过。”座上那位年近60的老主任很无奈地推了把眼镜,“我觉得既然要用激素治疗,小祁还问起了丙球,应该是一种免疫性疾病,所以应该不归皮肤科管。”

“原来是这样......”

“听着似乎有点道理。”

这位老主任虽然不懂,但靠着得到的两条线索倒是反推出了嗜酸性筋膜炎的特性。相比而言,那位皮埃尔就要差多了。即使知道嗜酸性筋膜炎是个什么东西,可依然不懂γ球蛋白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重要性。

“γ球蛋白?”皮埃尔眉头微皱,“我不太清楚。”

(黄兴桦:他说不知道。)

“嗜酸性筋膜炎会合并高γ球蛋白血症,你们没查γ球蛋白,就认定是嗜酸性筋膜炎?”祁镜轻笑了一声,连连摇摇头,“是不是太草率了?”

(黄兴桦:祁镜说丙球会升高)

(老张:小祁说了那么大堆话,怎么到你嘴里就这几个字?)

(是啊,你这怎么翻译的?)

(黄兴桦:同声翻译有多累恐怕在座各位都不太清楚,我还不是专业的。现在有的翻就不错了,怎么还挑三拣四的。要觉得不行就把耳机摘了,自个儿听去。)

这些老主任懂英语的都很少,更别提法语了,而他们也早就转变了刚来时的思路。

就在之前的几轮会诊过后,他们就已经将态度从积极参与会诊转变到了学习交流上。现在能知道个大概情况也总比什么都不知道来的强,所以只能忍。

祁镜这儿也没去刁难那位小医生。

看模样,皮埃尔很年轻,应该只是刚进临床没几年,所以祁镜只是让他找来了他的上级,希望能得到满意的答复。

被拉到摄像头前的是一位女医生,萨拉,30多岁的年纪,梳着一头金色大马尾。刚来,她就解释道:“我是医疗队的领队,刚才和检验科的同事做了交流,对于刚才活检报告的诊断建议,确实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黄兴桦:她在狡辩)

祁镜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立刻询问道:“我想知道林医生是否有高γ球蛋白血症。”

(黄兴桦:祁镜继续问丙球数量)

萨拉连忙带着一丝反驳口吻,极力解释道:“实在不好意思,这儿条件有限,连免疫球蛋白都没法测,单测γ球蛋白计数对我们而言是不可能的。”

事实确实和她说的一样,当地条件有限,能查个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就不错了,哪儿有条件去查具体的某一种蛋白质含量。黄兴桦马上意识到了这句回答的重要性,翻译也难得正经了一次:“她回答说当地医院没法测丙球。”

按理说,祁镜的提问就该到此结束,硬件上的差距不是靠嘴上说几句话就能轻松弥补的。

然而这位24岁的年轻人,根本没有被难住,从他的回话中反而能隐约听出一丝恨铁不成钢的感觉:“球蛋白数量=a+β+γ,血常规里的球蛋白计数总有吧。a和β球蛋白比例不高,且数量一直都很稳定。所以只要球蛋白数量不高,γ球蛋白的数量一般不会高。”

(黄兴桦迟疑了片刻:她被问懵了)

(老张:黄主任,这哪儿需要你来翻,我们自己看视频就能看出来)

(众人:是啊,何止是她


状态提示:311同声传译--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