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仙侠修真>暮云碧>第13回生死局2
,逢苦而不忧,遇乐而不喜。是以佛门弟子自利利他,渡己渡人,方是真正的圆满之道。”

赵瑗说道:“以佛修心,以道持身,以儒治世。教虽分三,多有会通之处,万善同归,可以一矣。”

湛智笑道:“苏子瞻信奉儒家经世济民之理想,尝言自幼喜好贾谊、陆贽所著,他进士及第之后,入仕为官,却又为何自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他的恩师欧阳修,到了晚年,自号‘六一居士’,又是为何?”

赵瑗恭恭敬敬地道:“正要请教。”

湛智道:“不敢。说来说去,无非是一个‘合’字罢了。东坡居士自己读《庄子》,尝叹道,‘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他的诗句,‘人生忧患识字始’,却又与我佛门讲的识见障,不无联系。东坡居士在《南华寺》中写道,‘我本修行人,三世积精炼。中间一念失,受此百年谴。’可见在他的精神世界里,佛、老已经打成一片,若说他是儒?是道?还是佛?是焉?非焉?恐怕也没有个明显的界限。”

赵瑗道:“是。东坡居士踽步于雨中,书就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大有外物不足萦怀之意,词中不无道家顺应自然的智慧。对于写诗,他体悟到‘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他的诗句,譬如‘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还有‘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些却又都是以一双佛眼观世相了。”

湛智道:“西晋左太冲诗云,‘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李太白则说,‘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又说‘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他们既追求经世济国,也注重个体的修心养性,以求得世间价值与人生价值之两全,在他们的身上,不妨说三教相济相化,互融互通,已达通透之境。”

赵瑗沉吟道:“凡是为国家和朝廷建功立业的,都不应亏待了他们。”

湛智左手轻轻捻动手中的念珠,含笑道:“普安郡王上根大器,春秋正富,将来必能荷担大事。不知殿下平日里都有些什么爱好?”

赵瑗微笑道:“小王平素也没有什么嗜好,闲暇之日,读读书或是写写字,聊以娱乐消遣罢了。对了,小王对饮茶也是极爱的,‘茶仙’卢仝不是说过么,一碗可以润喉,二碗可破孤闷嘛。”

湛智目不转瞬地盯着赵瑗,说道:“殿下,请恕老衲直言,如今我大宋国势积弱,外辱频繁,近年来金主完颜亮更是缮甲厉兵,投鞭渡江,南侵亡我大宋之心,可谓昭然若揭。官家为此夕寐宵兴,忧劳不已,老衲瞧他这几年头上的白发,是越来越多了。老衲说句不该说的话,功崇惟志,殿下风华正茂,英锐上智,理当站出来为朝廷多做些事,也好替官家分劳排忧。”

赵瑗沉思片刻,缓缓地道:“是。我中原大好河山,尽归异族,黎民百姓更是生于水深火热之中,不复堪命,爹爹为此时常食不甘味、寝不安席,小王每每念及,亦是痛心疾首。他日王师再次北伐,小王定然请命出征,势要驱逐金贼,廓清中原,还我汉人一片大好河山。”

湛智双目微垂,心道:“都说这位普安郡王锐思聪颖,而又谦恭虚己,今日看来,所言非虚。”合十微笑道:“劳谦君子,万民服也。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状态提示:第13回生死局2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