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切,都是商业与工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而扶苏的变法,就是让这些内在动力真正作用到推动经济的动作中去,并且将其中的利润的大头牢牢捏在国家的手里。
李斯所给出的数字已经十分恐怖,但实际上,扶苏想说的是,这仅仅只是他“盐铁专营”政策下的第一年而已。
除了将信任票投给了扶苏而坚定地站在他身旁的南北两位大商:乌氏倮与怀瑾之外,许多财力雄厚的财阀目前还处在观望,或者谨慎投资的状态。
毕竟,扶苏只是一个太子,积极参与进他的事业之中,其结果是福是祸,还没有彻底明朗。
而这样的态度,想必会在今日之后发生重大的转折。
就在今天的祭典之上,始皇以最为郑重的方式,与其说是向上天,倒不如说是像天下人表明了,扶苏的变法,是得到了他的默认,甚至是背后指导的。
扶苏并不十分清楚,王上之所以会选择这样昭告天下的方式来为他的变法背书,有多少原因是在他看到了变法的成果——凭空多出来的近半国库收入。
想来,这在王上的心思转变中,起了即便不是至关重要,也是很大的推进作用。
在或是惊叹,或是不敢置信中,李斯汇报完了今年的全部税收。
除了钱以外,税收重要的一部分是粮食。
而粮食的收成,就没有金钱的收入那样喜人了。
蜀中大震,直接影响了秋收的成果,而在抗疫期间,因为执行了严格的封城隔离,蜀中郡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必须依赖关中运来的粮食维持百姓的生计。
失去了巴蜀地区产粮最为值得期待的蜀中郡,并且还要为之搭上大量的关中储粮,国库中粮食的储存也面临了挑战。
不过幸运的是,安邑平原在经过了百里俜大夫的治理之后,产生了显著的效果。
不过两年的时间,西魏地区就从原本还需要从大昭本土支援的情况,转而形成了开始向观众反向供粮的局面。
根据最近两个月少府的统计显示,去年一年,安邑的粮价已经接近,甚至在某些月份低于了咸阳的粮价。
而得益于从扶苏开始,就不遗余力的推行的道路运输方面的建设,西魏与关中的联系前所未有的紧密。
这样的紧密当然不仅仅限制在政治层面,更重要的是,让两地居民,以及货物的交流能够畅通无阻。
从道路的铺设之中,得利的不仅仅只有西魏,咸阳也从中获得了极大的反哺。
比如在这次的赈灾时,运往蜀中郡的粮食中,就有多大三成的粮食的产地是在西魏地区。
而西魏的开发也给了其他人一些更多的启示。
已经有不少人提出,对于巴地,以及新近占领的楚地,也可以大力进行对道路的建设。
提出道路建设的人中,很大一部分就是来自于新占领区域的人民。
没有人是瞎子。
故韩地区与西魏被划分为三郡之后,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安全的保障的提升,都是明明白白体现出来的。
无论某些失去了权力的旧贵族们如何去抹黑,切身利益得到了保护与提升的民众们的眼睛,仍然是雪亮的。
这样的呼声,得到了昭国高层的关切与重视。
有道理相信,昭王的宫廷中,很多人都对此抱有期待。
因为事实上,这与范雎早在数十年前为大昭设立的国策就有异曲同工之妙。
得一寸而王一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