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第485章挑灯夜战的2人

一家一户,无论如何选择都没问题,家业越大,越难以什么自由恋爱,家业大了,身上的责任也大,肩上承担的不再是一家几口人的问题,更何况掌管着亿万子民的帝王,但因种种原因,大明帝国皇帝只能自民间小门小户中选择妻妾,远不似太祖、成祖时的马皇后、徐皇后,一个是滁阳王郭子兴养女,一个是魏国公徐达嫡长女。

但不管如何,在这方面刘卫民自个是绝不愿掺和半分的,他的身份已经极为特殊了,三代帝王恩宠,手里还握着堪比一国财赋、净军、幼军……

自个都觉得权势太强招人碍眼,哪敢再涉足宫妇之事,只是他没听了周氏话语,若听了她替二十四县说话,估摸着会拍脑袋,认为自己看错了。

王承恩跪地不敢抬头,二十四县就是个异类,是朝臣们碍眼之地,童生代替三甲同进士为县令,本地乡人治理本地乡人,更别提二十四县只向理事会负责,只向二十四县乡民负责之事,若都如此,还要朝廷作甚?

年底是二十四县报告工作之时,《衮州二十四县报告》送到京城皇帝朱由检案头,看着毫无趣味的枯燥数字,因吃过衮州的亏,看着《报告》朱由检心下本能就是一阵不喜,可没日没夜批改奏折的他,看着全是哭穷讨债,或是漂亮话歌颂一大堆,竟无一家增添了赋税的,反而还就二十四县粮税增减了些,商税也送了三万多两。

衮州不似其他山东之地,衮州为河北、河南、两淮、山东四处夹角处,最是易于水淹之地,日子也比其他地方较苦些。

粮税增加,说明纳税田地增多,或是田地增产,商税三万两,比整个江南上缴商税还多,以衮州府三万商税计,大明朝一共一百四十府,商税也当三四百万两,尽管一百四十府、一百九十三州、一千一百三十八县有穷有富,但衮州二十四县绝对不能算是富裕府县。

以衮州送入的商税计,大明朝商税也当在三四百万两,尽管大明盐政已经崩溃,但也还能每年收入一百二十万两,再加上田税五百万两,加在一起也当有个小千万两……

朱由检不是蠢人,越是批改奏折,看着都是哭穷讨债的越是烦躁,原本应该厌恶的二十四县《报告》奏折,反而越看越觉得不同了。

抬眼又看了眼跪着的王承恩,眉头愈加紧皱。他知道眼前老奴忠心,也知道他话语未尽和隐晦表达出来的隐意,初登大宝,一切当以稳妥为重,二十四县本就惹人碍眼,当年若非那混蛋深受帝王恩宠,又给朝廷贡献了三千万两,二十四县童生县令早已不再存在。

朱由检轻捏着眉头,心下叹息,他知道,二十四县童生终究是童生,就是想弄去其他地方任知府、知州,或是入朝为他弄银子也不可能,本就根基不稳,诸多宗室王爷们对他不满,唯一的依仗还是天下文人,一旦重用二十四县童生……

捏着眉头,书房无一丝异响。

“唉……”

朱由检无奈将二十四县《报告》扔在一边,刚拿起问他讨要银钱的大同府奏折,又恨恨摔地上,很有种想要将所有人罚银冲动。

“可恶!”

“可恨!”

“可恼!”

……

“呼呼……”

朱由检一把扫掉桌案上所有奏折,起身站到窗前,一把推开房窗,王承恩不敢开口,只是低头跪地、膝行收拢着地上散落奏折。

“大伴……”

“为何……”

“朕一日仅睡两个时辰,日以继日坐堂理政,皇爷爷二十余年不临朝,皇兄整日居于天工阁。”

“皇爷爷朝鲜之征、播州之役、宁夏之役,以及后来的萨尔浒,皇爷爷养兵数十万,耗费更不知凡几,仅朝鲜一事,朝廷就耗费了五百万两。”

“建州贼兴于皇爷爷病重之时,皇兄登基后,辽东每年耗费皆在三百万两之上,各地又屡屡遭灾。”

看着窗外扑簌簌飞雪,屋外寒风不住扑打着脸颊,朱由检的胸口却燥热难忍,面无表情,看着屋外漆黑,看着火烛映照下的飞雪……

“为何……”

“朕……更勤于政务,更善待文武大臣……”

“为何……”

“朕只想重建皇兄之殿前新军,因何如此之难?”

……

看着风雪飘落,感受着脸颊冰冷,胸口的燥热,却无一人能够解答。

“辽东山海关数万大军……再也不是朝廷的负担,再也不用朝廷花费一文银钱,九边募卒裁撤,京营十二营裁撤过半,净军、御马监裁撤一半……该裁撤的裁撤,该缩减的缩减,难道还不够养五万殿前新军吗?”

……

“大伴……”

“为何……”

“为何那混蛋就是不愿低头,朕有哪一点比不上皇爷爷、皇兄?”

……

朱由检站在窗前许久……

“陛下,还请……还请龙体为重,陛下是我大明朝仁爱明君,百姓……不能没有陛下……”

王承恩从地上爬起,低头为他披上大氅,却不敢伸手关上冷风直灌的窗门。

……

“朕是对的!”

“这个天下姓朱!”

“朕绝不会输!”

“哼!”

朱由检莫名其妙的突然转身,再次走到桌案后,低头拿着奏折批改,装可怜讨要银钱的,只一眼毫不留情的被狠狠扔到地上。

“罚银五两。”

……

“罚银十两。”

……

王承恩不敢多言,忙将窗


状态提示:第485章挑灯夜战的2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