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位将军虽然心中焦急,但不敢轻易出声。这是在下达军事任务,若是未经许可而喧哗,那可是要挨军棍的。
高槛看向脸孔憋得通红的鲁智深、武松,肃然道:“第二厢听令!”
鲁智深应了一声,却是有些失意的感觉。高槛道:“命第二厢鲁将军、武将军、徐将军率本部人马钩镰枪军、神羽军共八营,五千人马为后援,于后日辰时开赴济州北。所部其余将士留守蓟州,留守大将为史将军、尚将军,副将为马将军、侯将军。”
鲁智深、武松先是愕然,随即大喜,立即出列唱喏领命。
所有军令下完,关胜连连看向高槛,几次欲言又止。他想请命,但现在他还没有职位,蓟州军的军纪军风已经让他感受到,军规肯定也是十分森严的,所以他不敢轻易开口。
如此一来,一张色如重枣的脸越发的红了。
高槛最终将目光落在关胜身上,他肃声道“关将军、郝将军、宣将军!”
关胜、郝思文、宣赞立即出列恭声答应。
“命你们三人明日一早赶赴大名府,接管自延安调来的一万军队,作为此次攻打梁山的西路援军,等候进发命令。”
三人肃然答应,所有将军都诧然:高统制还从延安调了一万军队前来了?
命令下达完毕,所有将军散去,高槛又去了一趟蓟州府,面见饶季同。并将童自在召来,让他确保此次作战的粮草供应。
关于这件事,高槛在回到蓟州后便找到童自在进行了交代,这一次用兵,几乎是倾巢而动,而且是行军数百里。虽然中途有郓州、济州地方补给,但这调度可不是事。
童自在上次被迫签订了军令状,但结果平安无事,甚至连一点波澜都没有,所以这一次他也觉得不会有任何问题。
高槛言明,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命童自在次日一早便调运粮草随军而行,并令他率先赶往郓州,做好调度工作。
童自在满口答应,蓟州粮草本就充裕,郓州、济州自然也不敢怠慢,这可是朝廷钦命的招讨大军,若是谁贻误战机,那可真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次日凌晨,粮草辎重在一千将士的护送下浩浩荡荡出了蓟州,往济州方向而去。随着第一厢大军出城。
蓟州百姓对蓟州军的频繁调动已经习以为常,如今蓟州已经太平,大军奉诏南下清剿山贼一事,百姓们并未觉得如何意外。
谁让蓟州军能打呢?
随后是中军出动,扈三娘早就请命要随军前去,高槛知道她与梁玉姐妹情深,前去征剿梁山,岂能不让她去?于是便让她调了一都女军随行,其余女军留守蓟州。
一时之间只见大纛高举,旌旗招展,刀枪如林,战马如潮,将士们队列整齐,雄赳赳气昂昂往城外开去。
帅旗已经换成了“奉诏讨贼兵马大元帅高”的青底白字旗,这一面旗帜引得百姓们纷纷驻足观看。
他们这才知道,蓟州兵马司统制已经升为奉诏讨贼兵马大元帅了。
大军浩浩荡荡出城,后军携带着百门火炮,两百架八牛弩,当真是声势浩大。
行军二十日,大军陆续到达济州境内。大军分成几部在与距离水泊梁山北关十几里的青龙山附近驻扎下来。
关胜率延安府大军已经到达梁山西关附近,奉命在青龙山西驻扎。
花荣、卢俊义两人正在帅帐中与高槛商议该如何用兵,账外侍卫来报:“济州知府张大人、团练使郭大人、副团练使袁大人军营外求见,请元帅定夺。”
高槛道:“来得正好,快请进来。”
梁山不亏被称为水泊,方圆几百里都被湖泊环绕,当真是一块风水宝地。
高槛与花荣、卢俊义刚到青龙山,便爬上山顶查看地形,结果发现这地方果真是易守难攻。若不是有一支强大的水军,想要攻进梁山,几乎是不可能。
三人正在为此事商议,要想弄到战船,必须济州府、郓州府给予援助才校正在此时,济州知府来了。
张叔夜等人被领进帅帐,与高槛等人见礼后,高槛道:“张大人,军务在身,未及前去州府拜访,还请张大人见谅。”
张叔夜道:“下官已经接到蔡太师、童太尉手谕,命下官务必配合高元帅清剿梁山匪患。下官不敢怠慢,得知大军到了我济州境内,便匆匆来见。”
高槛对这个张叔夜一直很好奇,梁山贼人攻城略地,为何总要舍近求远,放着身边的济州不侵犯,却不远数百里去打青州、大名府?
他却不知道,这张叔夜与宿元景一样,也是主张招安。宋江一心想要被招安,自然就不会去侵犯济州,否则就是给自己断了退路。
张叔夜也对高槛比较好奇,他自然知道高槛是高俅的儿子。正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在他心中,高俅是弄权之臣,他的儿子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
但他也知道,蓟州军在高槛的统制下,对侵犯蓟州的辽军予以痛击,且屡战屡胜,这件事,让他对高槛又刮目相看。
张叔夜在施大爷的笔下是难得的好官之一,在历史上,他也是爱国忠臣,抗金名将,真正的宋江叛乱也是被他平定的。
高槛对他稍稍有所了解,知道他在靖康之变后,一并被金国抓去,但他在路上自缢明志了,也算得上是精忠报国之人。
高槛对他倒也不会怠慢,见张叔夜得客气,他道:“张大人如此恪尽职守,本帅敬佩。”
张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