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威善谋,并不是空穴来风。
公元948年6月,郭威带着军队出发了。在半道上,一位落魄青年加入了他的队伍之中。这本是一个无足轻重的细节,可令他万万没有料到的是这个落魄青年结束了他后来辛苦建立起来的王朝。
哎,赵匡胤同学,先不要着急表现自己。你先到后场休息,这里还没到你出场的时候,在老前辈的眼中,你现在不过是个学生。
郭威是个很特别的人,他特别之处在于用兵之法。如果你和郭威打过交道或做过对手,你会总结出这样一个规律:他的刀从来不拿着挥舞,而是隐藏在刀鞘中,等到他挥刀时也就是你露出破绽之时。
8月20日,郭威带着军队到达河中。
这一次,叛军同样做好了迎战的准备,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他们坠入云山雾里。
郭威到了以后,没有去训斥甚至惩罚久攻不下的白文珂等人,也没有去劝降城中的李守贞。他只是带上了几个随从,轻装简骑地围着河中城转了几圈。之后,他下达了一道奇怪的命令——筑寨。
令;
常思筑寨于河中城南
白文珂筑寨于河中城西
郭威自领中军筑寨于河中城东
留城北一地空缺(围三阙一),不设人马。同时征调周边百姓近两万人进行建筑修建。
命令一出,所有的将领都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这位新上任的将军心里打的是何算盘。
为何不一鼓作气拿下河中城?为什么要如此的大费周折?筑寨?筑寨的目的又是什么?
所有的将领脑海里都充满了疑问。
但没有办法,将令一出,那必须遵从。正所谓军令如山!
接下来神奇的一幕出现了,被七拼八凑征调来的百姓每天扛着锄头、铁锹等农具开始筑寨,就连士兵也脱掉了铠甲,加入了农民工的行列。
李守贞可以说是这些天最自在的人。他每天站在城墙上,喝着茶水,看着外围那群人流着汗在不停的敲敲打打,对他来说这是一种享受。
你们不进攻,我也乐得自在,大家相安无事,你好我好大家好,都好!
每天李守贞会很有闲暇的去城墙观望。他确实没有着急的理由,因为他的城池还在,士兵健全,粮食足够支撑一年有余。另外赵思绾、王景崇两路盟军也开始了动作。
他有的是时间和郭威耗,因为他耗的起。
看着城下施工的一群人,李守贞闲暇之余,内心也有些迷惑不解——这些人不像是来打仗的,更像是搞土地开发的。
难道郭威是土地开发商?
不!
郭威不是来此地旅游的,也不是打算收购地皮,更不打算在这里建旅游景点,他相信这些城墙一竣工就预示着李守贞的死期到了。
时间对郭威来说是很不利的,可他却没有一点焦急,每天的工作就是监察别人砌墙头,俨然一副包工头。
这好似平静的湖,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波涛翻滚,暗流涌动。
河中是块难啃的骨头。李守贞龟缩在里面不敢露头,自然谁也拿他没辙。郭威一时间也只能与他胶着对峙。
可郭威亦有他的不寻常之处。
看似整日悠闲自在的郭威,实际上玩的是一套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把戏。在这段时间内,他将他手中的王牌将领秘密派到了永兴、凤翔等地,与原来的守将兵合一处,对另外两处反抗势力进行镇压。
河中这里,除了砌转头的农民工兄弟外,只剩下少量的士兵了。
说白了,郭威镇守的只是一个空架子,而他要做的就是拖住这里的李守贞。在这场看似“消耗”的斗争中,其实比拼的是智慧。
白老将军打了半辈子仗,经验丰富,但他用三个月的时间都不能攻破河中城,足以证明此城的坚固程度。
硬攻只会徒增伤亡。
既然攻不下,那索性不攻,不如去寻找敌人势力薄弱的地方吧。
李守贞把河中城弄得固若金汤,躲在里面不敢露头,攻是不占优势,只能干耗。郭威料定李守贞不会出城决战(前几次被打怕了),于是他把部分部队秘密运动到永兴、凤翔两地,去剿灭赵思绾、王景崇等残余反抗势力。
这是个冒险的决定,但这招的确起了奇效。
很快,赵思绾投降、王景崇大败的消息传到了李守贞的耳朵里。对他来说,这简直就是晴天霹雳。
李守贞从椅子上腾的一下站了起来,对着赵、王两人破口大骂。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守个城池都守不住,干什么吃的!”
李守贞怒气冲冲的在屋子里徘徊。他想不明白,后汉主力都在这里,怎么凤翔、永兴两地后汉军的攻势还如此犀利?
失利是无可避免的了,所以怎样挽救残局成了李守贞需要思考的事,毕竟郭威还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转悠。最令李守贞费解的是,为什么郭威不着急进攻?
终于,他知道了答案。
乾祐元年(948年),在平静了十几天后,李守贞终于觉悟了。日子过去十几天了,他派出去的斥候探听到一个令他万万没有预料到的消息,那就是郭威军营中只有五六千老弱残兵,其中还有不少农民工兄弟。此时他才确定了一个血的事实——上当了。
但在悔恨之余,他意外的发现,郭威之所以没有发起进攻,主要还是因为兵力不足,仅能自保,于是他决定带兵反攻敌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李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