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重回明朝当暴君>第16章 文人崛起

当崇祯见到吃的东倒西歪的大臣们,这会可开心了,因为现在总算分不出,谁究竟是乞丐,谁究竟是书生,谁又是当朝首辅。

才是崇祯想要达到的效果

崇祯道“诸位今天可吃好喝好”

自从当上官以后,这些个文绉绉的文官,没有一次就餐时不是假斯文的,从来没有这样放开过。人的潜力竟然是无限的,能够塑造成各种各样。

喝的东倒西歪的大臣们,见到人都是重影的,哪里分的出哪里站的是皇上,哪个是乞丐。见到人就拜,见到人就跪,张口闭口的吾皇万岁,场面十分滑稽又可笑。

正在这时,崇祯突然大喝,接连宣读好几道圣旨,罢免了好几个大臣。

谁的崇祯的一声令下,几个傍大腰圆的汉子,手拿大砍刀,且当着他们的面,当场就咔嚓了好几个,血溅三尺,飙的满天飞起。直接吓晕过去好几个。

醉酒被斩,恐怕他们不会想到自己的命运会如此,上一刻还在疯疯癫癫,嘻嘻哈哈,下一刻便没有了性命。

崇祯却是面不改色,道“从今天起,还望列位臣工,能够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做好份内之工作”

说到最后几个字份内之工作时,崇祯故意提高了声调,算是提醒。能够高居庙堂,没有一个脑瓜子是不好使的,纷纷清醒过来,竟然异口同声跪拜道“臣等定当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做好份内的工作”

听到这样的答复以后,崇祯很满意的点点头,道“如此便好”

潇潇洒洒入宫去,战战兢兢出宫回,这一场颇为诡异的宴请,着时给文官集团为代表的“东林党”来了一个下马威。宴会以后,如鸟兽般四散而去,竟然没有碰头。

对于这些乱七八糟的文官,崇祯早已经是恨之入骨,却实在想不出办法来对付他们。但是苦于庞大的国家机器,需要他们进行运转,故此只能忍气吞声,杀一儆百,而不能像朱温那样,杀杀杀,杀净文官,最终导致了唐朝的灭亡。

科举考试垄断了特殊人才的上升阶梯,因为没有通过考试,一定不可能有机会当官。虽说科举制度为朝廷选人才了一条路子,但是不得不说在明末这个时代,崇祯认为科举制度是不适合用于选拔官员的。

八股文淘汰了思想灵活、务实不务虚的人才,所以才会出现文绉绉的文官。

所以当剩下的都是一群基因相似又被集体洗脑的文官时,他们除了只知道高谈阔论仁义道德以外还真的就什么本领都没有了。

并且他们大多出身相似、阶级利益相同,有些还是老乡和朋友。

他们大多数人屁股都在文人阶级和地主阶级那里,还结成乡党内斗不止。

这种现象,崇祯早就想要改变,却一直苦于没有办法,因为这个阶层的力量实在是太雄厚了。

明朝的制度,四品以下的地方官员,在某一个地方任职三年之后,都要进京,由皇帝或者是审核部门审核他们这三年来的政治成绩。

而京城中的官员,则是六年一考核。

只要这几年的政治成绩中有一两个败笔,出现了不良评语,那么之前所做的事情,就显得没有任何的意义。

这对于官员们来说,无疑是一种打击。辛辛苦苦,兢兢业业的奋斗了几年,结果却因为一两个不良评语,所做的事情,都被盘否认。

所以他们不敢犯错,也不能犯错,可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谁又能保证永远不犯错

明一朝文官的力量之所以会变得如此强大,不得不说改变明朝政治走向的一场政变。

“土木堡之变”

在得知瓦剌的也先要对明朝边关进行侵犯后,明英宗朱祁镇不顾各位大臣的反对,特别是在太监王振的支持下决定御驾亲征。

于是明英宗便开始下达命令,不到三天时间,大军就仓促出发,于是文武大臣亦仓促而行。

可是打仗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考虑的事情非常非常的多,而他们居然把远征当儿戏,两天后就出发了。因为准备的不够充分,武器、粮食等准备情况完等同于儿戏。

当大军行进的宣府的鸡鸣山后,有些大臣开始反对继续再向前。钦天监向王振表达了担心,认为继续前行恐怕会有身陷险境的危险。

结果王振痛骂道“真要是这样,那就是天命”

把危险归结于天命,这实在是非常可笑。皇帝到了大同后,跟瓦剌有秘密往来的大同镇守太监郭敬称,如果继续出兵,可能就会中了也先的诡计。

这就说明,明军还打算在境外寻找瓦剌的主力进行决战。由于众多大臣不愿意继续出兵,因此明军决定返回。

结果在返回途中,明军却变更了行军路线。根据原计划,是从蔚州返回,然而,在行军过程中,却变成了从宣府返回。

地图上看,毫无疑问蔚州方向更安。可为什么明英宗要走宣府呢真的是因为王振怕踩坏了家乡的庄稼么其实不是,无论是军官郭登还是王振,都是主张从紫荆关走,由于明英宗没有同意,造成了后面的悲剧。

在皇帝回途中,宣府的谍报在跟皇帝说也先的人马在打你的后军后,就什么动作也没有了,也没有出援皇帝。

这说明,坐拥重兵的杨洪与也先已经达成了默契,至少有通敌嫌疑。

更不可思议的是,坐视皇帝被俘的宣府守将杨洪不但未被追究责任,反而被文官升官加爵。

在与也先的战斗中,皇帝派出的几位军官


状态提示:第16章 文人崛起--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