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盛唐风华路>第十一章百姓苦

整个长安戒严,城外的百姓拖家带口的往城里走,一边走一边哭,一边哭一边骂。地里的粮食能收的都收了,不能收割的全部一把火给烧了。一时间气氛紧张到空气凝结,大战一触即发。

自古关中多豪杰,数不清的的男儿默默背起行囊,告别了父母妻儿,拿着自己的兵器去向坊正报道,再由坊正上报朝廷,好男儿建功立业在此刻。

蔡家村的人推着粮食,随着人群走在长安的街上。他们没有想其他人一样骂骂咧咧的,只是大多数村民脸上弥漫着浓厚的哀伤。他们不怕饿肚子,手里粮食足够他们吃好久的,但是已经四天了被抓走的人到现在一点消息也没有,现在又兵荒马乱的,叫他们如何笑的出来?

“黄四,大同你们两个背起你们的东西给我滚。”走到亲仁坊的时候一阵咆哮声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看过去的时候发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指着两个十四五岁的少年人一顿暴喝。老人衣服合体,脸上也泛着油光,一看就是生活不错的主。而两个年轻人穿着发黄的麻衣,背着行囊,提着木棒倔强的站在原地一句话也不说。

“你,你,你们两个听见了没有,给我滚。”老人气不可遏,抖着手指,又叫他们滚。

这时候一条巷子里跌跌撞撞的跑出来一个妇人,嘴里大叫着:“儿啊!你们不能去啊!打战的时候刀剑不长眼的,你们要是有个三长两短的,叫为娘如何活下去啊?”

这时候俩个年轻人终于动容了,丢下东西跑过去扶着妇人,抱头痛哭。妇人哭的那叫一个撕心裂肺。

“你们两个没良心的畜生,只想着建功立业,可想过你们走了,家里的瞎眼老娘谁来照顾?畜生……”

老人似乎极具正义感,不知道从哪里找出一根棍子,想都不想就朝两少年的背上抽去。这时候围观的人才发现妇人眼睛虽然看着正常,可是却失去了焦距,可不就是瞎子嘛!再看两少年时,所有人都带着鄙夷的神色,百善孝为先啊!

“坊正老爷求你不要打他们,都是孩子,他们还不懂事。”妇人两只手胡乱的抓着,嘴里焦急的说着。老人眼里闪过一丝不忍,怒哼一声才将木棍给扔地上去。

两少年被抽了那么多下,却是一声不吭。这时候才对妇人柔和的说道:“娘亲,儿也舍不得您,只不过如今突厥来犯,听说不日就要到长安了。突厥十几万兵马啊!而长安这次怕是危险了,若是被突厥攻破了长安城,您说我们还不是一样要死,阿姐一家到时候也要遭罪,长安城里的乡亲也要遭难。虽然我兄弟二人微不足道,可也读过圣贤书,忠孝两难全,国难当前,儿也顾不得小家了,您别怪我们。”

少年人说完对着妇人把头磕的蓬蓬响,泪水在两人脸上流淌,哭的就像是月子里的娃一样。

整条街寂寞无言,默默的看着母子三人痛哭流涕。许久以后瞎眼妇人带着哭腔决然的说道:“坊正老爷,这两孩子你带走吧!小妇人缩衣节食供二人读书,就是要他们知是非,明道理,如今他们说的是对的,我不能拦着他们。”

很朴实的话,没有什么惊世话语,却叫在场的人肃然起敬。

“老夫家中有长刀一柄,系多年前故人所留,我已经差人去取来赠与你们。都是好汉子,想来我那故人知道了,也只会抚掌叫好。”一个穿着儒袍的老者越众而出,看着两少年赞赏的说着。

“二位放心去吧!这是一石粮食,留给这位大姐,日后若是缺衣少食,我再送来。”说这话的是蔡刚,他没有这么大的魄力,再感动他也不敢把百十斤粮食说送就送。只不过是蔡姐儿看到这一幕,不由的想到了不知境况的蔡聪,感同身受才拿出这么多的粮食。

这只是长安城众生万千景象的一个缩角,感动过后该干嘛还是要干嘛。几百人找个住所不易,大街上挤满了人,那些能投亲戚的投亲去,剩下的人,大多都是借宿寺庙,或者流露街头。

蔡家村的人粮食开道,找了个寺庙,老弱妇孺住在庙里,男人则是在空地上裹着被子睡觉,这已经比大多数流民要好多了。

“刚子啊!现在也算是暂时安定下来了。你带几个人去打听打听,聪儿和其他人是什么情况,这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啊!”蔡姐儿一脸无助的说着,其他被关押人员的亲眷也是期望的看着刚子。

都说生不入官门死不入地狱的,在平凡的老百姓心目中,被官府抓走了,哪能一点事都没有呢?

“这事不好办啊!”右武卫在皇城里,昨天我就去过了,连大门口没靠近,我就被人轰走了。说是现在是特殊时期,右武卫是军事重地,不许任何人靠近。”刚子一脸为难的说着,他也不是没去过,只是就他这样的身份,进皇城路上都得被审问七八次,一靠近这些和兵字带关系的地方就被人轰开,走慢两步还得挨一顿打。

“那可怎么办啊?不瞒你们说,我这心慌啊!夜里总梦见我儿子哭着说痛。”蔡姐儿也是无奈了,她一个妇道人家能有什么办法?

“咳咳……明日你带着二十两银子去,别往人家衙门里冲,守着哪里。看到里面当差的出来了,就凑上去,请人家吃饭喝酒,要是有聪儿他们消息的就给他们十两银子。就算人出不来,也要知道他们怎么样了。”

老爷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来了,咳嗽的说着。听得蔡刚心疼的哆嗦,请人吃饭喝酒,还要给十


状态提示:第十一章百姓苦--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