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就当吕方作为信使来到烟台请求援兵的时候,山东的廖司令也正因为兵力的捉襟见肘而苦恼不已。
辽东方面,康亲王杰书仍然在做着最后的努力。他已经不期望将东岸人彻底赶下海了,因为在辽海化冻,大量战争物资被运入丹东、九连城、宽甸一线后,以固守堡垒为主的黄衣贼基本已立于不败之地。因此,虽然清军最近突袭击败了一支人数在六千余人的处于行军状态中的朝鲜御营厅军士(奉命从丹东增援宽甸),斩首俘获无数,但他们依然对东岸人那大大小小的堡垒感到绝望,缺乏重型武器的他们,实在无力攻取。
现在,清军之所以还坚持未退,主要还是打着起码攻占至少一个坚固城堡,好让康亲王的面子上好看一些。因此,最近他们对宽甸县城发起了持续性的猛攻,并调集了不少火炮过来,然后驱使俘获的数千朝鲜降兵当签军,进行了舍生忘死般的进攻。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辽东的廖得功少校已经屡次向自己请求增拨部队了,但考虑到登莱根本之地的防务,廖逍遥始终未同意自己本家的这个请求,而是坚持将兵力留在莱州府,以维持所谓的运河防线的兵力厚度。
所以,当这会吕方带着马文强的使命来到烟台时,可想而知廖逍遥有多么地为难!
“清军大兵云集青州府,胶莱新河防务压力很大,精兵强将皆汇集于彼,这样还犹嫌不足,怎么可能还能抽调得出多少兵力呢?你再等等,我考虑考虑。”这是当时登莱开拓队队长廖逍遥对吕方的回复,直噎得他说不出话来。而悲剧的是,短期内他还没法回宁波。因为廖总司令已经说了啊,他还要结合目前的形势“考虑考虑”,还能怎么办呢?继续老实在烟台等消息吧。
而等消息期间,吕方他也没有闲着,而是拜访了一些多年前认识的老朋友。如今这些朋友一般都已在登莱各个部门内任职多年,因此一圈走下来,也很是打探到了不少消息,而其中一些,颇是令他感叹不已。
首先最令他感叹的就是登莱开拓队政府花费巨大代价疏浚中的胶莱运河。这条运河,北起莱州湾海仓口、南抵胶州湾,横跨整个胶东半岛,利用天然水系、河流、湖泊开凿而成,既是交通运输干道,同时也是重要的军事防线。
在这条防线中,计划有海仓口、亭口镇、高密县和铁镢山四个大型屯兵要塞,分别驻有3000-5000人不等的兵力。要塞型制也多是大型棱堡,砖石砌就,坚固异常,火力也很凶猛,敌人若要硬啃下来,没点好牙口是不行的。
以上是第一道防线,在第一道防线身后,还有以掖县、平度州、古城集、胶县(即原明朝胶州城,旧城在战火中残破不堪,新城建于胶莱新河西岸)四个屯兵点,以随时照应各方。
不过,目前这总计八个要塞中在建或基本完工的却只有海仓口、亭口镇、古城集、胶县四个节点。究其原因,其实和烟台方面对未来防线怎么布置犹豫不决有关。其中一方认为,防线应以海仓口、亭口镇、高密县和铁镢山为主,驻扎重兵,御敌于国门之外;另一方则认为,铁镢山到高密县一带,胶水水浅,河床也不够宽阔,无法形成阻碍敌军行动的障碍,且铁镢山以南清军也可绕行,防御颇多不便,靡费兵力也甚多,因此建议弃守,将防线收缩到胶县附近已经挖掘、疏浚了很长一段的胶莱新河一带。
老实说,将防线收缩到胶莱新河一线之后,就意味着东岸人要多放弃胶县、灵山卫这两个地方,因为这一县一卫之地已然成了前线,不适宜再屯垦,民众必须强制内迁,这带来的阻力相当不小。如果再算上本就要放弃的昌邑(这个县远离无论第一道还是第二道防线,属于突出部,必须要放弃了,目前已经着手开始迁移当地居民)、高密(这个县与胶县类似,是位于胶水西岸的城市,只适宜做军事用途的要塞,不再适宜放置大量人口)两县,这就意味着莱州府有三分之一要放弃掉,东岸人只保留靠近登州府的另外三分之二。想要下这样一个决心,所需的魄力不是一般地大。
吕方其实也很好奇,廖逍遥廖司令到底会怎么想,会采纳哪个方案,因为这关系甚广。不过就目前有限的所见所闻来看,怕是廖司令还是倾向于后者的,即把防线收缩到胶莱新河一线,那样更节省兵力,也更容易防守。虽然这样会导致胶县、灵山卫一带被放弃,百姓不得不内迁,但话又说回来了,登莱境内撂荒的土地多着呢,一直没人开发,这会将昌邑、高密、胶县、灵山卫四地的十多万百姓迁到运河防线以东垦荒,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甚至于,吕方有些阴暗地想着,将这四县卫的百姓全数弄到登州,充作未来的移民储备,然后分批运到东岸本土,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且这样还能解决至少两年的移民份额,对登莱政府高层的诱惑可不是一般地大啊!
与有关胶莱运河的消息相比,另一个消息则显得更加重磅,那就是登莱开拓队经过多年申请,目前已经得到了本土交通部的授权批文,即修建一条从烟台至胶州堡地轻轨线路,全场应接近二百公里了。
这条轻轨铁路一旦修建完毕,那么马拉重型轨道火车就可以拖曳着大量货物,自如地奔驰在胶东大地上,将各种各样的人员、货物输送到各处,对经济和军事的意义都非常大。甚至于,在未来本土的技术封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