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二战之我是蒋纬国>第423节 远东烽烟 3
、莫斯科,不同国家的外交官员、驻外武官、特使人员犹如过江之鲫般展开了密切活动。北平的南京军总部内,南京军高层屏气凝神,密切地关注着日苏战局。

天黑时,新一轮的战地信息被德方人员不断地送来:

“日军第4师团第7旅团在满洲里和呼伦贝尔之间的原野上陷入苏军重围!”

“满洲里的日军第4师团第32旅团第70联队正在穿插向苏军侧翼!”

“苏军一部包围住被围日军,一部向满洲里进发,一部向呼伦贝尔进发!”

“日军伤亡约4000人,伪满军伤亡约5000人,苏军伤亡应不低于日军伤亡,伪蒙军伤亡不明!”

“日军损失飞机约120架,苏军损失飞机应该不低于日军。”

“日军第2师团第3旅团已经从齐齐哈尔出发,前去增援第4师团!”

“日军摧毁了100多辆苏军坦克!使用的是大规模的燃烧瓶攻击手法!”

听到这个,现场的南京军将领们互相交换着眼神:小鬼子还真精明,把我们当初对付他们坦克的办法学去对付老毛子坦克了。

巨大的东北地图前,参谋军官不断地更新着最新战局发展态势。“苏军占据了上风啊!”黄维看着地图,地图上,代表苏军的红色箭头正在咄咄逼人地延展着,代表日军的黄色箭头明显被挤压成了一团。

“但苏军损失似乎很大。”陈明仁接过话题,“虽然压着日军,但耗费不小。”

“不止。”王耀武补充道,“老毛子整体上看似气势汹汹,但似乎进展不快,看样子,小鬼子确实挺顽悍的,在好几个局部战场上硬生生地顶住了老毛子。”

李玉堂说道:“我看,小鬼子虽然一开始被打得手忙脚乱,但只要稳住了阵脚,全线顶住的可能性还是很高的。”

“未必。”宋希濂反对道,“东北的日军就5个师团,还要用2个防备我们,日本人兵力很不足,苏联人后续兵力却是源源不断,全线打起来的话,苏联人还是会压住日本人的。”

将领们议论纷纷。

蒋纬国在旁边思索着,苏军、日军,在二战中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这个问题很有争议性。不过,蒋纬国现在根据他的真实了解,加上超越历史的“天书”,基本能下结论了。首先,日军(日本陆军),单兵战斗力极其强悍、堪称一流,战术也非常过硬,但装备落后,跟美英苏德相比起码落后十年以上,同时,战略十分拙劣;其次,苏军(苏联陆军),直接可以引用原先历史上美军著名将领巴顿对苏军的评论:“一群勇猛彪悍的乌合之众”。这个评论看似自相矛盾,实际上一针见血,“勇猛彪悍”指的是苏军占据实力优势时会势不可挡,至于“乌合之众”指的是苏军落下风时会沦为土鸡瓦狗。具体参见原先历史上德苏战争初期,面对优势德军,苏军完全是一触即溃,但在战争后期,苏军掌握优势后,开始凶狠反扑德军。再对比诺门罕战役的苏军日军伤亡数字,苏军死亡失踪约9700人,受伤约15000人,日军死亡失踪约8400人,受伤约8800人,不难看出,日军死亡和受伤差不多,而苏军受伤则是死亡的一点五倍,这说明战场上的日军比苏军更顽强,受伤后也死战,导致伤兵存活率不高。

晚上九时,前线战场上传来了一个十分意外的新情况:被围日军突围了。

“什么?”将领们都很吃惊,“日军突围了?怎么突围了?”

“日军一个战车联队和一个骑兵联队冲入苏军包围圈,撕开了一道缺口,使被围日军步兵部队得以突围。”一名德军观察员报告道,“日军和苏军爆发了坦克大战,日军获胜了。”

“啊?”蒋纬国瞪大眼,“日军和苏军爆发坦克大战?日军还获胜了?”

“嗯。”德军观察员解释道,“部分坦克是我们援助给日军的四号和三号,并且日军使用我们援助给他们的八八高射炮放平了轰击苏军坦克,摧毁很多苏军坦克。”

“妈的!又是跟我们学的!”冯治安叹口气。

“日军居然还有战车联队?”蒋纬国更加吃惊了。

“嗯。”德军观察员点头,“日军部分师团都下辖一个战车联队,这是日本陆军全面裁军后的新设战斗部门。”

正如这名德军观察员所说,日本陆军全面裁军后只保留12个师团,数量大大地减少了,因此日军高层决定“提升质量”,从而让日本陆军整体战斗力不下滑。另外,经过中日战争,日军部分高层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学习到中国军队(南京军)的很多特长和优点,也认识到坦克、冲锋枪等现代武器的重要性,不仅如此,根据联盟条约,日本陆军是要转让大批武器装备给中国陆军的,日本人在这件事上打了折扣,步枪确实一支都没有少,但机枪、掷弹筒、迫击炮、步兵炮特别是大口径的重炮,都只转让了很少给中国军队,使得日本陆军虽然人数减少了,但机枪、掷弹筒、迫击炮、步兵炮特别是大口径重炮的“密度”却得到了很大增长,继而导致日本陆军的“火力密度”水涨船高。此时,日军的12个师团,每个师团下辖2个步兵旅团,每个步兵旅团下辖2个步兵联队,同时,师团部还直属1个骑兵联队、1个炮兵联队、1个工兵联队、1个辎重兵联队,以及新增的1个重炮兵联队和1个战车联队。不过,因为重炮和战车(坦克)数量还不够,所以不是12个师团都额外地拥有重炮兵联队和战车联


状态提示:第423节 远东烽烟 3--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