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野军上下对陈王积怨极深,起因便是七年前的一桩惨案。
想当年,陈国连续出了两代昏君,丢掉了三分之二的国土。卑躬屈膝,割地赔款,周边各国仍不满足。趁着陈灵王过世,新陈王只有十四岁,无法控制朝局,便联合出兵,趁火打劫,决定将陈国彻底瓜分。
五国联军打到陈国都城外,许多达官贵人早已拖家带口,逃往他国。放眼满朝,三公九卿一个不剩。
眼见国都将破,在廷尉衙门坐了三十年冷板凳的二把手,年过半百的廷尉丞林江毅然站了出来,指挥百姓守城。卫国西南方,又有曹宣影率民兵异军突起,挽回颓势。
几次战败,令本就面和心不和的五国矛盾更深,最后因损失过大,不得已从陈国退兵。
那一战后,林江官拜宰相,曹宣影的地位也迅速上升。
但他们根本来不及庆幸,因为陈国经此一役已是满目苍夷,周边五国又贼心不死,不给陈国多少休养生息的机会,第二年秋天又率兵来袭。
曹宣影率三万九野军镇守前线,苦苦与三个国家的二十五万大军对抗,本就十分艰难。谁知那年的冬天来得特别早,天气又特别冷,曹宣影连发七封加急密函,希望陈国朝廷能动用全部人力,立刻缝制足够的御寒衣物与手套。
谁也没想到,第一批物资送到的时候,非但分量极少,拆开一看还全是破烂发黑的粗麻布,根本起不到御寒的作用。
幸亏那一年,太微城刚好制作出珍妮纺纱机,开始生产棉布。
虽然时常风认为机器还需要改进,现在生产出来的棉布质量实在太差,但就是靠着这些粗陋的棉衣棉袜棉手套,九野军才没有全军覆没,坚持到了敌人退兵的时候。
事后盘点死伤,三万九野军,战死的只有七千。由于等不到御寒衣物,被冻死冻伤的将士,却有一万两千之多。
“这等丧尽天良之举,便是陈王的舅舅,太后的亲哥哥,承恩侯所为。”
“他不仅公然截留了朝廷辛辛苦苦凑齐,用来购买衣料及付给百姓当工钱的一万五千金,只用一些破烂麻布去抵;还给百姓摊派任务,说他们没能按时按量上缴御寒衣物,又借此盘剥百姓。”
“林相派人缉拿承恩候时,太后公然出现在朝堂上,质问陈王,‘你作为外甥,竟要眼睁睁地看着臣子越过你,杀死你的舅舅吗’?”
李仲远听到这里,不由叹道:“此等做法虽然无耻,却捏住了陈王的七寸,也令林相难做。”
外甥杀舅舅,罪行就比儿子杀父亲轻一点,前者大逆不道,后者也好不到哪里去,同样会被世人诟病。
他不像景重明,年轻气盛,听见这等肮脏事就情绪激昂,恨不得立刻替天行道。李仲远混了这么多年江湖,清楚很多时候事情就是这样。上位者明明害死了无数人,却因为身份尊贵,便能逃脱法律的制裁。
陈王年纪尚轻,这件事的最终决定权,还得落到林相手上。
如果林相爱惜羽毛,就不敢逼迫陈王杀死承恩侯,以免担上“权臣欺凌幼主”的罪名。
景重明佩服道:“您说得不错,林相确实不敢杀承恩侯,只将他软禁起来。又派人向曹帅做保证,说以后再也不会发生这种事,并带去了无数金银赏赐,想要安抚住曹帅。”
“曹帅听完之后,立刻召集九野军,清点人数。当着使者的面,告诉大家,想回家的,直接从这些赏赐里拿钱。无家可归的,尤其是伤员,他送大家去太微城,保证他们余生能安稳度过。随后直接将盔甲一摘,宣告自己已白身。”
“等到曹帅统计完毕,立刻带着伤员们,浩浩荡荡地踏上前往太微城的道路。朝廷收到消息,这才傻眼,发现曹帅根本不是以退为进,借此与他们谈条件,而是真的不想干了。陈国若是没了曹帅,只怕来年春天就要亡国!”
“林相星夜兼程,赶了十几天,终于在队伍踏入宆州之前,拦下曹帅。”
说到此处,景重明已是眉飞色舞,李仲远也露出神往之色。
“为挽回曹帅,朝廷授予曹帅‘开设莫府,便宜行事’的职权。不仅如此,原本由朝廷发放给九野军的物资,也改成直接发放现钱。就是怕许多人胆大包天,借着采办的机会,以次充好,旧事重演。”
“承恩侯连鸩酒一杯,宣称‘暴毙’的最后体面都没有,直接交由三司审判,列出罪行五十余条,车裂而死。太后被禁足后宫,再也无法踏足前朝一步。就连每天与陈王见面的次数都会受到限制,唯恐太后教唆,将年少的陈王教坏。”
李仲远听罢,不由叹道:“只怕是物极必反。”
“谁说不是呢?”景重明的神色也黯淡下来,“前年陈王已经加冠,理应亲政,林相却迟迟不肯放权。只怕陈王心里早就将林相和曹帅恨上,这才导致朝廷拨来的钱款一次比一次少,甚至还出现了‘损耗’。”
“换做前几年,谁敢克扣九野军的钱款?这两年却是一次比一次过分,听说这次才拨了五千金,真正到九野军手里,怕是三千金都没有。”
李仲远闻言,便嗅到了几分不妙,却见景重明的脚步停了下来,对前方站岗的卫兵行了个古怪的礼,右手与太阳穴平齐,利落地说:“莫府玉门部景重明,带重要人物求见曹帅!”
“收到!”卫兵也回了一礼,“请去偏厅落座,稍等片刻。”
明白这是曹宣影有事,待会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