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志凌云于美**方的意义就像警察故事于香港警察部门的意义一样.
前两年的警察故事上映的时候,香港警察部门那也是大力协助宣传,而且动员所有警察部门人员到电影观看的,有两个警署还包场观看.
警察故事讲的是香港警察的英勇,是满满的正能量,对于饱受负面形象的香港警察部门来说自然是要大力宣传的.
谁叫以前的香港警察名声太臭了呢.
在廉政公署成立以前,香港警察吃拿卡要比起社团分子都要严重,都要黑,基本没有几个警察是好的.
随着廉政公署成立,四大华人探长全部落马跑路,香港警察几乎全员出动闹事,因为身上都背着事儿,害怕被查到,最后因为动静太大,近两千多警察集结在港府廉政公署门口示威游行,抗议廉政公署权利过大,要廉政公署停止调查,不得已港督麦理浩发布特赦令,决定对1977年1月1日之前的警方贪污行为既往不咎。同时,由立法局通过一项紧急法令,授权警务署长将任何不服从命令的警员立即开除。至此,警方的滋事行为才得到了有效遏制.
但虽然廉政公署的成立让香港警察的贪腐减少,并且效果显著,但是经年积攒的坏印象还是在香港市民的心中根深蒂固.
反正都觉得警察不是好东西,报名警校的人都会被嘲笑,导致在香港很长一段时间里当警察是一件很没面子,很被人抵触的事情,自然当警察的人也就少了.
但是随着警察故事上映的火爆,特别是电影里对陈家驹的塑造非常成功,很大程度扭转了香港市民对于警察的看法.
美**方对壮志凌云也是抱着差不多的想法的,塑造军队的光辉形象,希望美国公民看完电影后,能对参军感兴趣.
美**方也是希望通过壮志凌云这样一部讲述美国空军的电影来扭转国民对于美**队,对于参军的看法的.
香港警察是因为贪腐坏了名声,美**方则是因为连年打仗,而且是主动挑起战争坏了名声.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越南战争.
越南战争从55年打到75年,打了二十年.二十年间美国共向越南投下了800万吨炸弹,远远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个战场投弹量的总和,造成越南160多万人死亡。美国自己的损失也非常惨重,超过5.8万人丧生,30多万人受伤,耗资4000多亿美元。
最后的结果还是美国无奈从越南撤兵,损兵折将还没能打下来,死伤近四十万人,花了四千多亿美元,美国人的国内反战情绪前所未有的高涨,军方的名声臭大街了.
谁还舍得让自己家孩子去当兵的,当兵弄不好就要死的,家里边不让,适龄青年也没多少人愿意去.
导致到了86年,越战结束都十年了,美国每年的征兵都招不够人数,而且缺口相当大.
因为十年时间还不足以让人忘记伤痛,而且从越南回来的那些美军士兵在十年间也闹出不少事情的,有的因为伤残福利的,有的因为战后心理综合症发疯伤己伤人的.
而且影视上也常常有反思战争的,像史泰龙编剧主演的第一滴血,兰博就是从越战回来的老兵,而第一部里边讲的故事也是兰博从越南战场回国后因为遭受警察的鄙视羞辱而心里疾病发作暴起反击的故事.
第二滴血同样也是讲兰博奉命回到越南调查失踪的美军是否成为俘虏,结果最后被被上司出卖后展开复仇计划的故事.
人民反战厌战,抗拒当兵,电视电影媒体也多是反战的,导致美**方年年招不够人,美**方是迫切希望有一个事物出来能让军方的形象好转一点的.
壮志凌云就是这样的一部被军方寄予厚望的作品.
以一千一百块画布的规模上映,第一天报收七百五十万美元票房.第二天报收九百多万,第三天一千一百多万美元.
首周末三天票房砍下了两千八百万美元.
壮志凌云的首周末票房一出就一阵惊叹,特别是在第一天只有七百五十万的情况下,仅仅两天时间就飚到了一千一百多万美元,涨幅超过了一半还多.
许多影评人很搞不懂,他们不懂这部电影凭什么能有这样的票房爆发力,他们不懂为什么自己已经在第一时间就在报纸专栏,电视节目里嘲讽这是一部美国海军有史以来最昂贵的征兵广告宣传片的情况下,还会有如此多,甚至越来越多的人跑到电影院看这样一部电影呢.
壮志凌云的火爆,让这些职业影评人都开始怀疑人生,怀疑是不是自己对观众观影的导向影响力已经微不可闻了.
还有许多影评人说军方大力协助壮志凌云的拍摄是在拿纳税人的钱开玩笑,还有呼吁有关部门调查的,但是这些毒影响不到观众的观影热情.
就算影评人,甚至神通广大的媒体拿到了确切的资料证明壮志凌云里边的f-14战斗机每小时的飞行成本十分高昂,仅航空油料一项就达7000美元,整部电影拍摄下来油料钱就花掉了几百万美元,而且这些钱还全是军方出的,也依然没有卵用.
观众们看到这样的消息几乎就是惊叹一声哇好费钱啊,然后就没了然后,或许还更加引起了兴趣要去买票看电影,看看一小时就耗油七千美元的飞机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究竟有多帅.
或许十年漫长的反战思潮已经让美国观众太过于压抑了,毕竟没谁喜欢自己的军队是那样一种坏的形象.所以当有一部电影里军人军队成了另一种他们喜欢的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