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抗日之烽火连天>第七百零三章 拉练在野外

“风云起,山河动!黄埔建军声势雄,革命壮士矢精忠。金戈铁马,百战沙场,安内攘外作先锋。纵横扫荡,复兴中华,所向无敌,立大功!”

在全州以西的野外,一阵激昂的歌声,飘荡在渺无人烟的烂野地里,野地之中杂草丛生,遍布着各种烂坑,烂树,烂木头,补充二团全团,近三千名官兵,背负着全部武器装备与弹药补给,穿着最普通的布鞋,踩着路况极差的土地,一脚坑,一脚土,鞋上沾满了各种杂草的,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进着,在气温低下的日子里,士兵们硬是把军服给走湿了。

在野外行军训练,和在营区里的训练,永远不可能是一回事,营区内的训练,可以说是为了野外行军训练打底子的,而在以后的实战中,野外,才是真正的战场,野战部队的名号,也就是这么来的。

补充二团的步枪兵要背上步枪,一百二十五发七九步枪弹,五颗长柄手榴弹,做工用的工兵铲,镐头,m35钢盔,行军背囊,弹药袋和可用三天的干粮和饮水,机枪兵,掷弹筒手,枪榴弹手,也都要背负自己的专业装备,对应弹药,备用轻机枪枪管和一应吃食物资,以及班里的行军帐篷装具,各连的炊事班,也要超量携带食材,背着大锅之外,炊事班也奉命配备了步枪和刺刀等基本战斗武器,负重很是不小。

迫击炮兵和重机枪兵们就更累了,二四式重机枪,zb37重机枪,八二迫击炮,配备的数万发子弹,高射脚架和几十颗八二迫击炮弹,一个不落的携带着,而且不但要自行携带武器装备和干粮饮食,还要伺候着拉重机枪和迫击炮的驮马,驮马吃的东西,这些机枪兵们也得帮忙带着,何坤的辎重连,被张炜打发去搞走私和买卖物资去了,所有的一切,都得靠士兵们自己来,而张炜也正喜欢辎重连不在的时机搞行军拉练,现在条件越惨,到了战场上的适应能力就越好。

而且,因为张炜要在行军途中搞各种演习,所以士兵们还携带了很多的演习用木尖弹,各种装备,负重,林林总总的加起来,全团官兵的实际负重和负担,已经超出了实际战场环境的要求。

补充二团全团在这鸟不拉屎的地方行军着,唱着以填鸭式教学才教会不久的陆军军歌,士兵们的声调和韵律唱的还不是很正确,但是胜在气势足,甭管什么意思,全团的兵都在跟着吼,国军的陆军军歌,哪一点都好,就是太绕口,军校生唱的好,征来的壮丁,可就不懂歌词中的含义了,张炜本来想自己抄袭几首后世的军歌,不过后来想了想,这玩意唱出气势来就行了,于是便就此作罢。

全团行军队列,按照战斗配置,步兵第一营在前,其后是团部和团直属部队,团直属部队里,团炮兵连,工兵连,通信连里面,携带六门八二迫击炮和八门辽造十四式三七战防炮以及大批驮马的团炮连被摆在了最后面,工兵连和通信连在炮连前面,三个直属连队组成一个倒三角队形,屏护着张炜的团指挥部和特务排。

前锋的第一营,又设置了前锋搜索连,前锋搜索连又有前卫排,前卫排有自己的前卫伍,前锋搜索兵,战斗搜索配置,一应俱全。

同时,在全团行军队列的两侧,还有一个连的兵力在盯着团队列,这一百多弟兄,是张炜下令从全团各个连队抽调老兵组建起来的,全为老教导大队的弟兄,这支队伍被称作临时收容队,专门负责收容在行军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落队者,或者是逃兵。

再往后是第二营和第三营,全团官兵大体按照着三路纵队,在复杂路况下机动行军,俗话说的好,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指的就是越苦的环境,越能磨炼人,这行军也是一样,张炜不走大路和好路,偏偏选烂路,哪里越不好走,部队就走哪里,没错,张炜就是在故意给自己和部队找罪受,经这种走法后,行军能力,慢慢地,也就锻炼出来了。

补充二团的团旗,被团指挥所的弟兄高举着,绣着番号的团旗,迎着微风飘扬。

“弟兄们,加把劲儿!”

团指挥部的行军队伍里,张炜和普通士兵一样,用双脚一步一步的往前走,张炜也背着一条七九中正步枪,头顶m35钢盔,身后背着自己的行军背包和备用的一双布鞋,腰间挂着一个能容纳五颗长柄手榴弹的手榴弹袋子,五颗手榴弹满满当当的装在里面,水壶灌满水,干粮袋子塞满了馒头,大米和干菜,除了腰间的手枪和领章军衔之外,张炜的一切装束,和身边的弟兄们无异样。

身为团长,张炜自认为应该要以身作则,他也要求各营长,连长,排长,所有军官,都得这样,带上基本的战斗武器,步枪,刺刀,手榴弹,不允许骑马,整个团,从军官到士兵,没有一个人不在走路,也没有一匹乘骑用的军马是处在工作状态的。

行军开始以来,张炜一直都是这么做的,不时,他还会下到各营的行军队列里和各营连,与士兵们一起行军,士兵们看到自己的团长都全副武装和大头兵一个样子,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张炜以身作则,士兵们也毫,激情愈发浓烈。

更让张炜满意的是,士兵们的表现要比他的想象好的多,那些贵州的新兵,多是苦出身,有的就是在山里头滚爬着长大的,张炜起初过低的低估了他们的脚力,在吃食供足的情况下,这些贵州新兵竟然表现优异,没几个掉队的,反倒是有几个来自广西伤兵管理处的


状态提示:第七百零三章 拉练在野外--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