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网络游戏>革宋>第146章 强龙与地头蛇(九)

……大宋地租的主要形式是实物地租,实物地租又可分为分租和定额租两种。分租,就是地主出租土地时,规定佃客每年按收获总额比例应交的地租。其间较普遍的是“对分制“,即地主收取佃客土地产品一半的制度。苏洵在《嘉祐集》卷5《田制》中说,地主富豪“地大业广,阡陌连接,募召浮客,分耕其中,鞭笞驱役,视以奴仆……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

郝康坐在学校的阅读室里面读着报纸。会有人看他,看他的理由当然不是他一身校服,与大宋学生一样留着短发。郝康身材高挑,容貌虽然还在男生的尴尬期,却已经能看出足够的英俊。加上他静静的看着报纸,那股子感觉不一般。

实际上郝康只是被母亲教育,看书是件很认真的事情。即便不用正襟危坐,也要姿势稳定,要么就认真看,要么就不看。父亲郝仁平日里看书也是这样,他的表现仅仅是门风。至于《大宋日报》上有关地主的描述,郝康本人还真的有些感觉。他小时候就曾经跟着父亲去庄园收租,虽然不知道具体收多少租子,那帮农奴的神色倒是与报纸上描述的差不多。

奉父王之命到大宋读书之前,他也旁听了一些蒙古会议。当时他还不太在意,现在回想起来,郝康好像记得他父王郝仁说过,“按照宋国的规矩,收三成粮食税。”但是从这上面看,宋国的地租明显不是三成,而是五成。

郝康就算是孛儿只斤家的子弟,却也只是个十五岁的孩子,靠他的思维还没办法理顺制度的问题。他就继续看了下去,不久后新的文字就让他释然了。在《大宋日报》上的文章并不是要卖弄知识,文章后面写上了大宋官方的地租。三成。而且官方向租用土地的大宋人民免费提供农具,提供良种、农业技术等服务。

对于郝康来讲,这些毫无可比性。既然是朝廷的报纸这么讲,他也只能这么记在心里。除此之外,郝康忍不住想起自己的父王与母后,他们现在过的好么,郝康很想念他们。郝仁派来的蒙古使团把搜集到的各种书籍以及报纸都给运去郝仁的元国。两个月发一次,也不知道郝康写去的信有没有被父母收到。

蒙古元国的王族子弟郝康此时沉浸在大宋的文化之中,大宋藩国三韩王子王滋就显得没这么好学。此时他在仆役的伺候下视察了他的田庄。与大宋的田庄相比,王滋所拥有的大概是三个县的土地。对于大宋这样的强龙,三韩丞相并不敢对抗,加上这些土地又不是割给大宋,大宋要折腾当地高丽民众,三韩丞相就装作没看到。

朝鲜半岛北方多山,南部相对平坦。便是如此,真正平坦的土地乃是汉江平原,也是当年汉家四郡在朝鲜半岛上最南部的土地。现在三韩乃是唐代三韩的土地,在汉江平原以南许多。这里地形就是以丘陵地区,没有特别高大的山,却也没有特别连片的平地。

王滋王子在田亩旁边下了轿子,就见那些百姓正在冬小麦的田地里收获。那些金灿灿的稻谷在种植区成片成片。至于那些已经收获的地区,有少数牛在耕地,更多的是人在锄地。监工们手持皮鞭,见到有人敢慢下来,立刻上去呵斥。

对于这样暴力的局面,王滋王子根本没去注意。他只是在看着那些收获。对于高丽来讲,一年一季粮食是千百年来的传统。大宋这帮人可不一般,他们就敢一年种植两季粮食。现在看,大宋这是玩真的。此时已经是大宋五月,距离进入寒冷的天气不过还有三四个月,这三四个月还能种出什么来呢?

大宋向三韩保证,如果三韩能够让大宋满意,大宋会恢复高丽国号。让大宋满意的方式就是能够生产出粮食卖给大宋。大宋买粮食的目的并不是自己缺乏粮食,只是运输费用比较高,希望能够直接从三韩购买粮食运去倭国的四国岛。

今年的新麦子已经经过晾晒,送到大宋济州岛利用风车的动力磨成面粉。这种装面粉的带子就不能用麻袋装,而是用特别织出来的布袋装。

蒸汽船先运输了大概一千多吨的面粉到四国岛,在伊予水军的新据点高松城码头停泊。第二天中午,伊予水军总部上下都吃上了肉包。这时代肉类并不是日常能吃上的食物,除了因为肉类出产比较少,还因为肉类难以保存。新鲜的肉类很容易就会,产生异味。烹饪肉类的手艺不过关,调味料不好的话,烹调出来的肉类食物也并不好吃。

伊予水军占领了高松城之后,水军统领就设在以前守护居住的大宅里。此时大宅里还有几位来自京都的客人。他们都没有穿官服,穿了倭国贵人在日常穿的衣服,也就是比较精致的麻布衣服。

进了高松城之后,就见当地成千的伊予水军都有麻布衣服穿,进了伊予水军的总部,那帮伊予水军的首领各个都是飞鱼服。飞鱼服很好看,尤其是外黑内红的那种配色,兼具庄重与压迫力。头顶的帽子前低后高,在夏季的时候用的是细竹篾编成的空心夏用类型,发髻正好可以套进较高的后半截。舒适的同时也很庄重。

虽然京都来的人从心里面看不起身为海盗的伊予水军,但是这帮贵人却不得不承认这些衣服真好看。在见到伊予水军统领赵鸣人之前,这几个人忍不住低声交流了一下。他们都认为传闻没错,赵鸣人的确应该是大宋皇帝的手下。

最近伊予水军的名号已经在整个倭国三岛上传开,甚至


状态提示:第146章 强龙与地头蛇(九)--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