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也足以让他了解到帝国本土的强悍实力以及海外封地的实力。
以后如果他的那个兄弟想要效仿前明朱棣,李有绝对的心思挫败他们的阴谋。
这是对帝国本土强悍力量的自信。
宣平二十四年,随着三位皇子的册封落下帷幕后,也是宣告了宣平二十五年的到来。
宣平二十五年相对来说,要比宣平二十四年要平静的多,基本上没啥大事发生,唯一值得一提的也就是印度和非洲远征军,陆续攻克了葡萄牙人在印度洋沿岸地区的众多殖民地据点。
没办法,帝国非洲远征军已经是攻占了南非,印度洋舰队直接在这里囤积了数十艘军舰,彻底封锁了好望角,没有帝国海军的允许,一艘船都别指望能够通过好望角。
被切断了海上补给线的葡萄牙人,根本无法在印度洋沿岸的殖民地里坚持下去。
被逐一攻克也就顺理成章了。
由此,帝国也是全面接过了葡萄牙人在印度洋沿岸的各地殖民地、港口。
帝国的商船在印度洋海域的航行以及贸易,基本上也是没有什么阻拦了。
当然了,帝国虽然接受了葡萄牙人在印度洋沿岸地区的殖民地和港口,但是并不意味着帝国就是统治了印度、西亚、非洲什么的,实际上现在的帝国和之前的葡萄牙人一样,也只是在部分地区占据了港口,设立贸易站点而已。
并没有在上述区域和在南洋地区一样,进行大量的移民,建立本土化。
帝国在马六甲以西的活动,目前以海外贸易为主,殖民为辅,至于本土化这种事,太难,短时间内是搞不了的。
相对于往印度西亚非洲进行大规模移民,帝国高层如今更加倾向于往北美洲进行大规模的移民。
因为北美洲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更加的优越,而且也更加适合帝国子民的生存,而且当地的各种资源丰富无比,让帝国高层对美洲都是垂涎三尺。
也就是距离太远,要不然的话,帝国早移民几百万人过去把整个北美洲给占。
可惜,距离是硬伤!
宣平二十五年,对于大唐帝国而言,整体上是平静的,内部发展是主体,对外征战虽然有,不过都是中小规模的战争,上不了什么台面。
李轩在一整年里,甚至都是没有召开过御前军事会议……
不过这种平静,只是对于偌大的大唐帝国而言!
而对于很多人而言,这一年却是不平静的!
比如说对于应易康和毕志安这两个人!
他们是在宣平二十四年秋天,就是被调往西北第五军服役!
应易康担任第五军下属的第六步兵师第十八步兵团的团长,他在扶桑战役结束后,根本就没有在扶桑多待哪怕两天,战役一结束就是被调回了金陵城,还是在参谋部任职,任职半年后,就是被调往西北任职,军衔也是顺势晋升为陆军中校。
通过他的关系,毕志安也是被调到了西北,就在他麾下担任上尉副营长。
毕志安在扶桑战役里,也算是表现出色了,而且还英勇受伤了,战后lùn_gōng行赏,他也是顺利晋升为陆军上尉。
而在应易康麾下,他虽然职务是个副营长,但是他的营长是个贵族子弟,而且还是个没有什么上进心的老油条,基本上不处理事务,就等着熬完几年时间调回中原享福的那种。
所以纵然只是个副营长,但是和直接掌管一个营也是没有什么差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