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大宋包三黑>第八十一章 规矩

包拯在小庙的杀人现场外边命人用绳索拉起了警戒线,以防在勘察现场时受到干扰,这时有一个看热闹的老头为了看的清楚不断的向前挪,最后跨过了用来当做警戒线的绳索,武柏一看是一个老头没有去管他,这时听到包拯对他说:“打他!”

武柏以为自己听错了,刚才还在路上装亲民强迫他道歉的知县大人这时抽了什么邪风,当着这么多人打一个老头。

武柏抬起头来迷茫的看着包拯。

“把他打出去!”包拯不容置疑的说道。

“好了。”做为都头打人这事还是很在行,既然大人有话,管他什么老头不老头,先打了在说。

武柏走过去,对着那个咧着嘴在那里看的很兴奋的老头屁股上就是一脚,老头当时就摔了个嘴啃泥,老头回过头来刚想骂谁这么大胆子敢打自己,一看是武都头,立时闭上了嘴不敢出声了。武柏一点儿也不客气,走过去提着老头的脖领子将他扔到了警戒线的外边。

那些还在那里挤来挤去的百姓一看武都头的作法,立时向后退去,远远的离开了那根用做警戒线的绳索。

衙役们一下轻松了很多,不用担心有人挤过来捣乱了。

其实武柏下手还是很有分寸的,那一脚也是找准了老头屁股肉厚地方踹的,向外扔的时候尽量让老头快落地时才放的手。老头被摔在地上倒没什么大碍,爬起来扑打扑打身上的土,躲到人群后边去了。

包拯仔细的观看了一下这个小庙的周围情况才带着衙役进到了庙中。

“以后如有案件发生,应尽量保护现场不被破坏,进入现场勘察的人要尽量的少,勘察一定要仔细,并要作详细的记载。”包拯回想着在所看到的文书中根本没有关于现场情况的记载,法医的祖师宋慈要过一百多年才出生,看来现在衙役们还没有保护现场的意识,包拯只好努力回忆着头脑中残存的一些破案方面的知识,努力向衙役们灌输着,毕竟以后办案还要这些人去干。

小庙不大,只有一间珈蓝神殿,供奉着一尊神像,神像前放着香案,殿内再没有了其他东西。

曾经来过的衙役向包拯介绍着当时的情景,大和尚的尸体就是在神像的后边发现的,和尚的头被砍的稀烂,血流的满地都是,现在尸体虽已被拉走了,还可以看到地上一些已变黑了的血迹。

包拯在大殿内仔细的观看着,过去了这么长时间一些细小的痕迹已无处可寻。包拯走到神像后边时突然发现了一样东西,看这东西应该不是庙内的物件。

包拯叫过衙役教他们画出庙内物品的方位图,然后标明在什么地方发现了什么。

衙役一看这个办法还挺好,以后任何人只要一看这个图就可以明白庙内的情景了。包拯将东西收好,继续勘察着。

突然他又有了新的发现,在神像的后背上竟然有着已经变黑的血手印,神像的后背还不知被谁给砍了个洞。

包拯命人将血手印的形状勾画了下来,他又爬到神像的后背处,向那破洞里看了看,见里边什么也没有,还不甘心的伸手在洞里摸了摸才下来。

包拯觉得这个案件有了点儿眉目才停下来休息,命令衙役们继续勘察,看有没有什么遗漏的地方。

武柏小心的凑到包拯身边。他觉得这个新知县与以往的那些大人有点儿不同,遇事亲历亲为,提出来的要求看似简单,可又很有用的样子。只是这位大人的脾气好似没什么准谱,有些事还是问明白了为好。

看包拯这时闲了下来武柏问道:“大人对这些人究竟是打还是不打?”以前官差办案就是那么简单粗暴,遇到别的大人这话根本不用问。

“当然不能随便乱打人。比如说走路时有人拦了你的路就不能乱打。”包拯也乐得与手下沟通一下,这天长县的规矩也要慢慢的从小事培养起来。

“可为什么要打那个看热闹的老头呢?”武柏有点儿想不通,年青的不打,却要打那个老的。

“打人时只看该不该打,不要管对方是什么人。路上的百姓拦住了你的路,有的根本不是有意而为,甚至有的根本就没有看到你来了,这种人就不能打。你看我们在这里设置了警戒线,挂上了禁止入内的牌子那老头还往里边挤,这种人就是明知故犯,你说他该不该打。”包拯耐心的向武柏解释道。

“是该打,可是如果那老头根本就不识字怎么办,我们岂不是打错了人。”武柏在想那老头会不会被冤枉。

“规矩就是规矩,规矩定了就不能违反,咱们写的是禁止入内,没有写不识字的可以入内,所以不识字是他自己的事,只要违反了规矩就要受到惩罚。等我们打的多了,人们见到这根绳子就不会靠近了。这与识字不识字没有关系。”包拯比宋人多了上千年的见识,知道中国人办事就坏在不能坚守规矩上了。

“可要是那样,我们有急事走在街上,人们不让路我们会被急死了。”武柏还是挺享受以前在街上走过众人回避的感觉的。

“圣人教导人们,不能不教而诛,拦你路的不是不可以打,而是要弄清怎么打的问题,你如果看着拦路的实在不顺眼,可以高喊:‘官差办案闲人闪开。’识相的就躲开了,你要是喊完了下手快,想打谁还是能打到的。这关键不在于打人,而是让百姓知道要服从你们的命令。而不是单纯的畏惧官差。”包拯又教了武柏一招。

武柏心想这大人


状态提示:第八十一章 规矩--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