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大明影侯>第0650章 碧波荡漾扬风起

拍马屁是一种学问。

这种学问博大精深,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的,但是几乎每一个人都会做一点。

也就是给别人戴高帽子,是最普通的一种方法。

基于整个中国这种文化氛围,也就是说从国家诞生之日起,就已经有这样的现象出现了,所以很多人都在琢磨该如何的去做。

方中愈刚所说的话,其实是一种恭维,当然也是他内心的话,放眼望去,真的找不到一个和建文皇帝皇帝朱允文一样,能够让臣子掌握这么大的权力,当然,大明后期还有一位嘉靖皇帝,那可真是啥都不管的主,不过那个时候他虽然把权力都放给了阁老严嵩。

但是在背后,他还能牢牢的掌控着整个的大明的运作。

但是建文皇帝朱允文却是真的把很多权利都交给了方中愈和他所领导的团队。

这种信任,对于很多官员来说是没有办法理解的,或许在他们心中真的不能够理解,因为为人臣者,就是为人臣者,君王是君王。

这一点是不能够改变的,也是没有必要改变的,在他们想来帝王就应该高高在上,帝王就是孤家寡人。

但是中愈却恰恰改变了现如今朝觐的状态。

让建文皇帝朱允文不仅仅相信他,而且还相信他身边的人。

甚至民间的那种说法又出来了,建文皇帝朱允文和方中愈不会有一些见不得人的秘密吧?

当然开玩笑归开玩笑,他们可不敢乱说,要是把自己的小命都搞丢了,那就可划不来了。

在这个时代生活,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他们还是很清楚的。

更何况里面还牵涉到一位强权人物和当今帝国的最高领导。

要是吃了雄心豹子胆,非要找死的话,到时还有可能,但是一般的人多少还是有理智的,至少不会在这方面开更多的玩笑。

所以对于很多人来说不能理解,但却没有办法改变,建文皇帝朱允文对于方中愈的溺爱,是大家都看到眼里的。

当然,民间的那些说法纯粹是大家想的。

事实一点都不沾边。

当然,老百姓本来就是要看个热闹,八卦一下也没有关系,但是对于那些真正的朝廷官员,他们可不这样想,或者说自家子弟也这样说说也就算了,但是他们和那些看得清楚的人,从来不会有这样的想法。

作为如今朝堂上的红人,最年轻的北镇抚司镇抚使,未来也有可能走上更高的岗位,他们从来不会小看这样的人,之前小看他的已经付出了代价,而那个代价是惨重的。

况且呀,时间过去了这么久,没有人能帮助他们,而风中愈就是唯一的一个,至少除了当今陛下以外,其他人还没有能力做到那样的事情。

身处高位之后,就会有了羁绊,不仅仅是家族的羁绊,还有名声地位的羁绊,如果他们自己不努力做的话,其他人都会帮助他们,也属于这方面倒下的那一刻,家族就会被撕扯的粉碎骨。

在这个时代,一个单纯的武将是干不了事情的,一个单独的新贵,自然也不会持久。

所以就需要大家联合起来做的事儿多了会的,技术也就多了,总结的经验也就多了,而参与的人多了,那么团结起来的力量就大了,这样对于彼此都更有保障。

一般在一个王朝的早期,这些人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与地位,然后才会关系密切,当然那个时候兄弟情义还在,自然不会有太大的危险,但是越往后期,这样的利益集团越来越大的时候,就会引发质变。

到那个时候,皇权与臣权之间的碰撞就会出现,而且没有人会反应到底出了什么样的状况。

作为建文皇帝,朱允文最信任的臣子,

之一。

方中愈自然知晓在什么情况下该做什么样的事情,或者说在一个什么样的时候才可以推出他下一步计划。

如今他所拿出来的方案,无一不是惊世骇俗的,所以都需要不断的进行验证,或者说有无数的人参与进来帮忙验证。

在后世消息传播的如此之快,很多东西都没有办法快速达成共识,或者说没有一番调查了一番研究,大部分的政策都是没有办法决定何时下去的,更何况在如今,传递速度如此之慢。

如果说在之前那些大臣们还有一些顾虑,但是在那之后,他们丝毫没有了太多强烈的想法,对于他们来说,如今保住手中的权力才是最重要的,朝廷现在推行的改革政策已经让他们有了危机感,并不是说强行夺走他们手中的权力,而是当划分得更清楚之后,获得了多大的权力,就要承担多大的责任,如果出现了什么风险,带来的麻烦可不是1点半点。

“朕听说你派人去了南方寻找那些能够造大船的工匠。”

“是的,其实公布也有不少,甚至是在地方上,那些地方,水市里面还保留着不少船厂。但是陛下你也知道,如今卫所兵的份额占据过大,朝廷虽然让他们在军作军在屯就坐同位,其实朝廷还是有不少开支的。所以花费的钱粮也是无数,有些地方的损失是入不敷出的所以大明水师在地方上的卫所瘫痪的比较多。一些好的记忆基本上都已经失传。我现在这样做也是为了保证这一份记忆能够更好的传播下去,再加上工部尚书郑大人那边,让我多关注一下,很想也为他们留下种子,所以就答应了。”

当然,这话半真半假,有真话也有假话,对于方中愈来说,当他自己还没有把握的


状态提示:第0650章 碧波荡漾扬风起--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