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三国群英风云录>袁绍传(一)

袁家四世三公,什么叫四世三公,就是四代都有人做到三公的位置,三公在东汉显贵至及,位及人臣。

袁绍是老大,但是继子,袁术是袁隗的亲子,袁术经常瞧不起袁绍。

袁绍年青的时候不务正业,朝廷征召不愿干,待在家里养门客,袁隗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就对袁绍说,你这是要干什么,是要造反吗?

袁隗当着门客的面抽打袁绍,袁绍没有办法,只能出去工作。

袁绍是典型的官二代,曹操地位跟袁绍比起来,差的很远,曹操的名声不好,宦官之后,袁绍祖上是四世三公,世家豪族。

袁绍第一份工作是郎,没干几个月就被调去做县令,朝中有人,升的比别人快的多,年青人,家里万贯家财,做县令也不会去贪污,只要挣的好名声,升官也快。

接着袁绍母亲过世,袁绍守孝三年,父亲接着又过世了,又守孝三年,共闲了六年时间。

六年后守孝事毕,袁绍在大将军何进手下谋了份差事。

袁绍深得何进的信任,言听必从,袁绍受过高等教育,又是司空袁隗的儿子,地位崇高,交友甚广,见识广博,对于没有读过书的何进来说,简直视为知已。

中平五年(188年),东汉朝廷另组西园新军,置八校尉。袁绍被任命为中军校尉,袁绍任命典军校尉,曹操任命骑都尉,大权实际还是掌握在宦官、上军校尉蹇硕手中,连大将军何进也要听从他的调度指挥。

袁绍,曹操,许攸,张邈,袁术是发小,从小玩到大,关系非常的好,彼此的性格也是相互的熟知。

袁绍从小被曹操捉弄,所以对曹操是又爱又恨。

公元189年,汉灵帝病重,袁绍进言何进请董卓入京,理由很充分,人多力量大,何皇后万一阻拦你杀宦官,你可以叫董卓逼宫,借刀杀人,何进采纳了袁绍的建议,首先把董卓推到并州牧的位置,施恩于董卓,接着又密旨一份给董卓入京诛杀宦官。

几天后,曹操得知此事,劝进何进,董卓是地方军阀,把董卓调到京来是引狼入室,请神容易送神难,宦官没权没兵,找个借口入宫杀了便是,董卓入京则会天下大乱。

何进采纳了曹操的建议,写信给董卓叫他不要入京,董卓称病停在河东郡不走了,观望朝中局势。

汉灵帝驾崩,没多久何进便被宦官诓到皇宫诛杀,又劫持皇帝,陈留王逃离京城。

京城发生政变,袁绍带兵入宫,杀光太监,董卓追赶张让,救下皇帝和陈留王,这件事很巧合,我猜想可能是袁绍,董卓的合谋。

董卓为了行废立之事,袁术,袁绍逃出京城,在袁隗的周旋下,袁术被封为汝南太守,后将军,袁绍被封为渤海太守。

公元190年,关东联军成立,袁绍任盟主,讨伐董卓,董卓心想给你们封了太守,将军,不思为我效力,反而起兵反叛,忘恩负义,一怒之下诛杀袁隗,袁基满门。

公元191年,关东联军打了几场胜仗,董卓畏死,迁都长安,关东联军粮尽便散,为什么不打了呢?

各怀鬼胎,没有一个人想匡扶汉复,秦之失鹿,天下英雄共逐之,各凭本事,为什么要匡扶汉复,有什么好处?

联军散去,各回驻地,招兵买马,以图霸业。

袁绍回渤海后,开始想着干掉韩馥,自己做冀州牧,韩馥是董卓封的,董卓是国贼,国贼封的官,一样还是国贼,袁绍策反了韩馥大将鞠义,又有公孙瓒入侵冀州,韩馥胆小怕事,又不习军事,只好让出冀州牧的位置让袁绍继冀州牧。

袁绍得到韩馥的谋士与将领,实力大增,与公孙瓒开始抢地盘。

首先袁绍接受沮授的建议,挑起刘虞与公孙瓒的矛盾,让他们互相残杀,刘虞被公孙瓒杀害,袁绍举起为刘虞报仇的大旗,发起了对公孙瓒的战争,这战争一打就是十年,袁绍在沮授,田丰的帮助下平定了河北。

袁绍一跃成为华夏最强大的诸侯,拥有冀州,并州,青州,幽州,四州富饶之地,带甲百万,战将过千,谋士过百。

为什么袁绍攻打公孙瓒这么顺利,能快速的平定北方,有几点。

第一点:袁绍政治资源,人脉比公孙瓒强大。

第二点:袁绍用田丰,沮授,都是佐世之才,善用奇计。

第三点:袁绍是政治正确,公孙瓒是军阀,又杀害了刘虞,导致众叛亲离,将士离心。

第四点:将领,谋士跟着袁绍有希望,跟着公孙瓒没奔头。

综合以上几点,袁绍赢公孙瓒也是情理之中。

同时袁绍这个人好大喜功,刚愎自用,也导致了他官渡之战的失利,弃用田丰,不尽忠言,责罚沮授,猜疑属下,斥骂许攸,内部分裂,最终导致官渡之败。

官渡之败,客观的存在一些因素。

第一点:曹操了解袁绍性格,导致袁绍人格缺陷被曹操利用,曹操写信给袁绍,讥笑袁绍无能,平定北方都是田丰,沮授的功劳,激起了袁绍的怒火,袁绍找机会囚禁了田丰,并且凡是沮授进的言一律不用。

第二点:袁绍收留刘备,至使颜良,文丑大意被关羽斩杀,军事行动上变得畏首畏脚。

第三点:袁绍希望和曹操来场大决战,一决高下,反而中了曹操的离间计,导致许攸叛逃,曹操借此机会火烧乌巢,袁绍军粮被烧,袁绍恼羞成怒,采纳了错误的决策逼反大将张郃,高览投了曹操。

第四点:官渡大战


状态提示:袁绍传(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