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仙侠修真>我的金仙时代>第265章 院士和静海定式

其他六大学科,理学不用说,在当前的学术界,理学不像仙学六科一样分阶,如果分阶的话,那刘海在理学上的学力,也应该也在五阶学者巅峰的水准。

至于其他仙学五科,本命学、符阵学、灵源学、炼器学这四大学科的学力在二阶学者的水准。

最低的是对战学,这一科花的学习时间最少,不过只讲学力,应该也有一阶学者的水准。

当然,学力是一回事,学者是另一回事,你有二阶学者的学力,但想成为二阶学者,还得要拿出对应水准的学术研究成果才行。

刘海偶尔给李静理一些高屋建瓴的建议,会让她感到眼前一亮,有时候还会有茅塞顿开的感觉。

到了下午,李静理会离开去学校忙自己的毕业论文上的事,太学还没开学,但大部分应届毕业生已经返校。

这将是他们太学六年里最忙碌的一年。

她这个课题需要做很多对比试验,收集变量带来的试验数据,为此她上个学年就募集了志愿者,最近这段时间每天下午都要去实验室收集志愿者的修炼数据。

刘海下午一般会先学完二十一本书籍,再去继续专著创作。

为了后一阶段做准备,这段时间,他又开始调整每天二十一本书籍的阅读,增加了灵源学书籍的数量。

这天下午,刘海刚学习完,就接到了朱梁理的灵话。

“刚刚在学委例会上,通过了你成为丹药学院士的提名!”灵话那头的朱院长非常激动,也有些艳羡。

激动是为刘海感到高兴,也为自己这段时间忙上忙下带来的好结果感到高兴。

艳羡自然是羡慕刘海成为院士,而他自己,七年前就得到了提名,可到现在也只是提名,还没通过,或许以后再也不会通过了,毕竟他如今算是专心在行政岗上了,很大程度已经退居学术研究二线,学术上想再有大的进步,已经不太可能。

“谢谢。”刘海也很高兴,不过还是先表示了感谢,他知道朱梁理在这件事情上费了很多心力,然后又问道:“多少票通过的?”

“这次例会二十二名学委全部出席,其中十八名赞同,四名弃权。”朱梁理很兴奋,能取得这么一个毫无争议的投票结果,除了刘海本人取得的成就和日益增强的影响力,也要归功于自己的活动让白玉太学一系暗中的推动力得到了最大化。

“居然有十八名赞同?”刘海对这个结果有些意外。

白玉太学一系在学委里势力不小,但绝对达不到十八票这么夸张的程度。

何况能成为学委的,都是学阀级大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有自身的利益考量,就算是白玉太学一系的学委,也不一定就给刘海投赞同票。

原本预估赞同票应该在十二票到十三票之间,最终却有十八票。

而且这次居然没有反对票。

朱梁理了解其中的缘由,解释道:“你的未来不可限量,既然成为院士已成定局,大家自然不愿意在这个事情上得罪你,所以哪怕不同意,也顶多弃权。”

挂了灵话,刘海倒了一杯清微酒小小的庆祝了一下。

院士之后就是学委,这需要等他的五阶位格证书下来之后才能开始操作,还不急。

接下来刘海一门心思撰写专著,不过关于他成为阳州学术研究院丹药学院士的消息一经公开,立马成为阳州各大媒体的头条新闻。

十九岁的刘海刷新了阳州最年轻院士的记录。

不过民众对此都不是特别的意外,毕竟前段时间媒体报道过,神州古兰州的教皇奖学者都公开表示会在合适的时候向教皇奖评委会提名刘海成为丹药学教皇奖候选人——对比起来,阳州这样一个下州的院士头衔,还真不算什么。

普通民众就是看热闹,反响最大的其实是阳州学术界。

多少学者,尤其是像朱梁理这样在院士候选人名单待了很多年的学者,对此是无比的羡慕嫉妒恨。

可谁都没办法,只能私下里议论,暗中发发牢骚,明面上谁都说不出什么。

像朱梁理这样的白玉太学丹药学院院长,因为学术上稍微弱一点,也都只能在院士候选人名单里待着。

谁让那个少年学者做出了教皇奖级别的学术成果呢?

谁让他在州际影响力都非常大的学术论坛上取得了偌大的名声呢?

谁让他身后是白玉太学呢?

有牢骚,有想法,也只能憋着。

刘海则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在四合院撰写专著,连阳州视讯一台的采访都拒绝了。

这段时间关于他的新闻够多了,没必要再出风头。

专著的撰写非常顺利,在刘海成为院士的第十三天,各种新闻渐渐平息之时,初稿完成。

专著内容是在自己论文的基础上进行了补充,另外引入了一些验证结果内容和优化方向的相关内容,初稿字数在三十五万字左右。

初稿完成,刘海又花了三天时间进行了修改和校正,然后联系了朱梁理,依旧交由白玉太学的校出版社来出版。

朱梁理一听刘海关于二转灵丹萃取定式的专著完稿,非常激动,马上赶到四合院。

“静海定式?”

朱梁理看着稿件第一页写的四个大字,不由一愣,然后立马反应过来:“这是你给定式取得名字吗?”

刘海笑着道:“对,前天学术引文库的人找到我,让我给这个定式命名,我实在想不出什么好名字,就随口取了一个


状态提示:第265章 院士和静海定式--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