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祭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可以看成是一个完全由远月学园的学生们组成的美食庆典。
夏日祭的舞台一共有三个部分——
第一区域,—人气最高的主要大道区。
从正门一路延伸的大道,临时设置的帐篷排成一列,在整个活动期是人潮最为汹涌、最为热闹的区域。
第二区域,集中了授课用调理大楼的中央区域。
在临时搭建的帐篷内难以提供的高专门性料理或需要特殊设备的类型会集中在此处开设店面。
第三区域,平均顾客消费最高的临山区域。
如隐居密处般的建筑稀稀落落地散布在各处,将其作为餐厅来使用,料理人若不具一定知名度要招揽到顾客简直难如登天,十杰成员大多都会选择在这个区域推出料理。
此时此刻。
杨明来到久我照纪对面的小店。
这是一家以寿司和拉面作为主打主题的店。
杨明这段时间在远月学院的学习,了解到,寿司是东瀛传统美食之一。
主要材料是用寿司醋调味过的维持在人体体温的饭块,再加上鱼肉、海鲜、蔬菜或鸡蛋等作配料,其味道鲜美,很受东瀛民众的喜爱。
寿司在公元九二七年完成的平安时代法典「延喜式」中,就已有记载。当时的寿司指的是一种保存鱼的方式。在鱼身上抹上盐,用重物压紧,使之自然发酵。当产生酸味后,用水晶米包裹即可食用,水晶米煮熟冷却之后要通过反复碾压。据《东夷列传-倭国传》记载倭人生食海物,即生鱼片,后与米粒包裹,形成一种速食。
寿司的种类很多,有“握寿司、卷寿司、散寿司、五目寿司、压寿司、姿寿司、棒寿司、箱寿司”等等。
其中,“握寿司”,在整个东瀛料理领域里,应该是非常独特,也是最主流、最讲究的。
“握寿司”在所有的寿司中也是最晚“出道”的,但它如今竟成为享誉世界的东瀛餐食之一。也成为地方文化的一个支柱。
一般“握寿司”的制作。
在饭里放醋做主材料的寿司,把各种新鲜的海鮮魚如鲍鱼、牡丹虾、海胆黄、扇贝、鲑鱼籽、鳕鱼鱼白、金枪鱼、三文鱼等海鲜切成片放在雪白香糯的饭团上,一揉一捏之后再抹上鲜绿的芥末酱,最后放到古色古香的瓷盘中……
如此的色彩组合,是真正的“秀色可餐”啊。
“握寿司”对鱼肉的新鲜度要求很高,所以味道非常鲜美,色彩也非常鲜明。是回转寿司店中最为常见的寿司。
另一种比较人气的寿司叫“卷寿司”。
用新鲜的米饭+海苔+醋+蟹黄+新鲜生鱼片或其他配搭最后用竹帘子,慢慢地卷。
卷是很关键的一步,卷不好,就可能前功尽弃了。
要卷一段压实一段,再压紧了,这样卷起来的饭团才坚固,不容易散开。
卷好了,把饭团用带齿的刀慢慢地锯开,并把它们摆放在漂亮的盘子里,一份美味的手卷寿司就这样完成了。
在杨明面前的这家高级回转寿司店,仍然可以寻找到以往传统寿司店的影子,除了讲究寿司的新鲜与做工,还追求店堂内的环境与氛围,特别强调厨师与顾客之间面对面的服务,即是在客人面前捏寿司。
寿司,这种冷静的食物,没有油烟滚滚的火热,没有铲勺叮当的嘈杂,极致简单,味道怎会如此有深度?
怀着这样的疑问,杨明走入店面。
这间小小的店面,好像一个王国,庄严神圣。
斋藤综明就是那个勤勉的国君,一丝不苟地用整个东瀛的民族精神在滋养寿司。
他站在的吧台后面,专注手中的鱼贝、米饭,一个个寿司放在餐盘上,举重若轻,挥斥八极。
恍惚间,杨明仿佛觉得这画面上的这个人都神似一种海洋生物——寿而矍铄的海龟、敦厚内敛的鲔鱼,还有鲣鱼、墨乌贼、鲷鱼、鲱鱼、章鱼、海胆、鲽鱼、鲑鱼、比目鱼、文蛤……。
这样说绝没有不敬的意思,相反,深受海洋文化的熏陶发展而成的东瀛是一个崇尚鱼文化的国家。
眼前这位顶级寿司艺术家的灵魂里,一定住着一条鱼,他把它唤出来,在手心里对它膜拜和供奉,跟灵魂握在一起切下来,放在干净雅致的餐盘里。
杨明注意到。
很多食客来到这里用餐,面前不苟言笑的斋藤综明会让他们紧张。
是的,寿司达人面前,很少有人可以气定神闲,谈笑风生。
这是应该的,是对技艺的敬畏,尤其是这种已臻化境的技艺。
斋藤综明做寿司超过二十年,相信接下来的岁月,也依旧会继续下去,一生都在这个技艺中。
他每完成一个寿司,仿佛搭起了半座桥,食客吃下去,脸上洋溢着满足、欣喜,还有一点点惊诧,这个像是武士多过厨师的男人,眼睛里闪过一道异彩的光,便是又搭好了另外的半座桥。
那一刻,食客与厨师心领神会,灵欲相通,共襄朵颐。就像钟子期听懂了俞伯牙琴声中的高山流水,提奥先生看出了梵高画里的热情与苦难。
斋藤综明所追求的,已经不是满足普通人的口腹之欲,而是“让米饭和鱼肉水乳交融,捏出完美的寿司”,从而使享用它的人品味到醍醐灌顶般的“旨味”。
米商本田弘道曾经拒绝卖米给君悦大酒店,说他的米只有斋藤综明懂得煮,不会煮的人买了只是浪费。
而在这个小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