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大宋将门>847.第847章 胆大包天的孔家

小小的汤饼摊子,只要花十个铜子,就能买到一碗分量十足的汤饼。有三个书卷气很浓的家伙,也捧着比脸盆小不了多少的大海碗,吸溜吸溜吃着。

他们不是别人,正是王安石、王安礼和王旁三个人。

王旁年轻,吃得很快,他喝干了最后一口汤,就把碗放在了一边。他仰起头,不断看着过往的客人。

这个摊子刚刚摆不久,来这里吃面的都是邻近的丁壮,他们背着筐,拿着锤子斧头,铁锹镐头等工具,向三里之外的煤矿进发,在那里干一天活儿,等到太阳落山,才能收工回家。

“362人!”

王旁转向了老爹和叔叔,低声道:“刚刚的功夫,就过去了三百多人,这个煤矿的工人至少有上千之多。”

王安礼头也不抬,讥诮道:“堂堂孔家,别说一千人,就算一万人,他们也弄得出来!我只是想不通,他们明明荣华富贵,到了极点,朝廷也恩待礼遇,为什么就一定要掺和煤矿的事情,还要和朝廷作对!难道他们就不知道怕吗?”

“他们有什么怕的。”王旁轻蔑道:“人家是吃准了朝廷不敢动他们,一来他们是圣人苗裔,尊贵无比。二来先帝加封衍圣公,陛下还在替先帝守孝,这时候能随便改变对孔家的态度吗?世人又会怎么看陛下?有这两条,孔家的人,当然肆无忌惮,为所欲为了!”

就在这时候,王安石也吃完了,拗相公本就不修边幅,这次出来,弄得更狼狈了,他抹了抹嘴,随便往衣服上一擦,整个前胸都黑的发亮了,他却浑不在意。

“旁儿,你刚刚问孔家为什么要插手煤矿,为父就告诉你,自从朝廷册封衍圣公之后,孔家重新修订了家谱,过去许多孔府的偏房都凑了过来,还有孟家,颜家,曾家,这四家同气连枝,人口多了不止十倍。为父当年力推方田均税,孔家想要兼并土地,难上加难,没法子,他们就要染指煤矿。”

王旁挠了挠头,“父亲,这么说孔家还情有可原了!”

“放屁!”

王安石把眼睛一瞪,“这叫什么话?朝廷册封衍圣公,也不过是让孔家子弟负责祭祀先人而已,可从来没让他们狐假虎威,到处兼并田地,甚至还敢阻挠国策,简直可恶透顶!辱没了圣贤!”

王安石气得大拍桌子,惹来不少异样的目光。

虽然身处江湖,但是拗相公可是消息灵通,不管是朝廷的事情,还是宫里的事情,他都一清二楚。

没有办法,谁让他是皇帝的准岳父呢!

赵曙很多事情是不瞒着王青的,王青当然会把消息传给老爹,因此王安石知道的甚至比许多重臣还要多。

王宁安在政事堂一锤定音,确定了日后煤铁钢厂的发展方向。

对于这个方略,拗相公举双手赞成!

煤矿和铁矿本就是属于皇家的财产,历代如此。

只是大宋疏于管理,落到了地方士绅手里。

现在收回去,一点问题没有,而且蒸汽机也在朝廷手里,如果换成了王安石掌权,他甚至不会答应地方参股的,也不会把中小煤矿下放。

可以说,王宁安已经释放了足够的利益,给了地方士绅大族的面子。偏偏就有人给脸不要脸!

朝中的诸公不敢明着反对,暗中却是议论纷纷。

整个国策推得并不顺利。

因为文彦博的倒戈,三晋之地的煤矿很快实现了国有,一些大的矿区已经开工了,不得不说,文彦博这老家伙的确有办事能力,他决定把宝押在王宁安身上,就不会迟疑,虽然朝廷拿的多了一点,但是有得赚总比没有好。

除了三晋之外,王家掌控的幽州等地,也顺利推行……只是除了这两个地方之外,包括河北,西北,京畿,都出了问题。

其中河北主要是韩家,他们阳奉阴违,磨磨蹭蹭,不愿意配合征地,西北的情况更复杂一些,还牵涉到了军中的争端,包括庞籍、吕公著、孙固,甚至还有曾公亮,张方平等人都牵连其中,水很深很深。

但是相比之下,最棘手的就是兖州,就是孔家!

因为最初就是孔家抵制,朝中的大臣也跟着闹腾,才逼得王宁安回京,一锤定音,制定了新的国策。

按理说朝廷已经核准了,成为了国家的大政,孔家如果识相,就不该对抗,老老实实选择合作,还能捞到不少的实惠,可是也不知道孔家人怎么想的,非要和朝廷过不去。

章衡代表朝廷,和孔家谈了三次,许诺给他们百分之45的股权,而且还答应承销所有产品,这个条件已经比文彦博的还要划算了!

可孔家并不满足,他们认为兖州的煤矿还不够大,应该定义为中小煤矿,属于孔家可以自营的范围。

章衡都吐血了,你们还要不要脸,兖州煤矿要是算小煤矿,整个京东路就没有大煤矿了!

而且章衡也清楚,一切的事情,都是因孔家而起,如果不摆平他们,老师的国策就没法推行。

另外还有一点,前面提到过,地方财政困窘,其中京东东路就是重灾区。

章衡,还有很多地方官吏,都盘算着赶快把煤矿开发出来,最好再争取首批的钢铁厂,落户兖州。

别看煤矿的大头儿归了朝廷,可是往外转运产品,他们能分到一些过路税,另外,煤矿需要多少工人,又会吸引多少的商人过来?

这些人又能带动多少消费,增加多少税收?

作为地方,其实要求不多,只要人气


状态提示:847.第847章 胆大包天的孔家--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