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大宋将门>第674章 一杆旗号

王韶在青唐几年,他的折腾本事丝毫不在王宁安之下,而且又能折节下交,屈身下士,许多吐蕃的部落首领都跟他称兄道弟,好的穿一条裤子。

就像王宁安学不来赵宗景的亲民做派一样,他也学不来王韶的人格魅力。

这家伙能让两个头一天还动刀子的部落,转过天在一起喝酒吃烤羊肉,跟兄弟似的。靠着这些手段,王韶在青唐如鱼得水。

观察西夏的情况就会发现,12个军司,其中六个放在了横山一线,对抗大宋,三个放在东边,应付辽国,三个放在河西走廊,一直到西域一线。

显然,西夏的重兵都是用来对付大宋的,在青唐方向,他们虽然经常交战,但是西夏却没有把青唐当成主要对手。

青唐这边,有羌人,有吐蕃人,西夏也有。

他们之间,是剪不断理还乱。

王韶经营青唐之后,大力收买青唐的部族,然后利用他们,去影响西夏境内的亲戚,劝说他们投降大宋。

这是王韶的努力。

而王宁安呢,一直就没断了算计西夏。

歼灭铁鹞子之后,他散播是李清出卖西夏,进而挑动西夏内斗,让他们针对汉人下手,同时蕃部也受到了波及。

接着是通西域商路,很多党项贵胄,还有河西走廊的部族,他们翘首以盼,以为大宋的商人过来,他们能大赚一笔。

结果李谅祚一意孤行,拒绝全面通商。

挡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在大宋尚且要天翻地覆,放在西夏,更是乾坤颠倒,日月无光,要不是李谅祚作风强悍,手段狠辣,早就乱了。

但是接下来增加赔款,大宋和西夏全面开战。

庞大的战争负担都落在了西夏各部身上。

西夏本就是个抢劫集团。

在太平年景,跟着老大,有吃有喝,谁都愿意服从命令,哪怕吃点亏也认了。可是眼下大宋越发强势,跟着李谅祚,非但没法喝汤,还要割肉放血,甚至把命都交上去,大家伙心里头就越发怨恨李谅祚。

众所周知,西夏最精锐的步兵是山跋子,他们有不少是羌人和吐蕃人,在过去的几个月,战死的山跋子就有7ooo人,受伤的更是不计其数。

李谅祚下达征兵令,15岁以上的蕃部青壮都要去横山和大宋硬拼。

各个部落都不傻,如果放在以往,征伐大宋,油水肥美,大家都抢着去,不让去还有情绪呢!

可是这一次不一样,大宋的强悍已经越发明显。

铁鹞子尚且不堪一击,还有那么多新式武器,几十万大军,无穷无尽的粮草……扪心自问,去横山打仗,根本是送死!

强盗集团就是如此,有好处争着抢着,遇到了硬骨头,立刻四分五裂。

西夏虽然立国几十年,但是还改不了骨子里带的气质,基因如此,无可奈何。

如果仅仅如此,也就罢了,偏偏李谅祚还走了一步臭棋,他为了赔款的事情,放两万宋军进西域。

赵宗景带着人马在河西走廊路过,一路净当冤大头儿,善财童子,他是吃了亏,可是河西走廊的蕃部不这么看。

原来传说是真的,大宋果然比西夏大方,人傻钱多,没见呢,青唐的那些吐蕃部落,各个赚得钵满盆满,一堆穷棒子,居然穿上了丝绸,住上了豪宅。

呀呀呸的,我们差什么?

凭什么就挨饿受冻,还要把子弟交给李谅祚糟蹋。

干脆反了算了!

此时,又冒出来一个老坏蛋,那就是野利遇乞,他陪着元昊创业,在西夏的人脉深不可测,哪怕荒废了二十年,也不可小觑。

他就联络了一个羌人部落,首领名叫朱令凌,有部众十万人,非常想要投靠大宋。

……

说到这里,也就明白了。

这十万人不是凭空冒出来的。

而是各种手段叠加,一大群坏蛋努力的结果。

听完了王韶的介绍,王宁安暗暗思量,他露出了笑容。

“子纯,你没有夸张吧?”

“绝对没有!”王韶道:“其实除了朱令凌之外,还有几个部落,都有心投靠,只是他们的人马太少,没法突破西夏的封锁,我和他们约定,等大宋天兵一到,他们立刻起兵,倒戈一击。”

这个消息又让王宁安为之一振。

其实这十万人是个小事,真正重要的是西夏终于开始崩解了。

作为一个靠着武力捏合到一起的帝国,根基是非常脆弱的。

匈奴、突厥,大辽,乃至以后的金国,蒙古……全都逃脱不了这个定律,崛起的时候,势不可挡,可是一旦失败,结果不是亡国那么简单,甚至会灭种的!

其兴也勃,其亡也忽!

朱令凌部并非党项,而是羌人,还是非常庞大的一个部落。

他们忍受不了李谅祚,选择投降大宋,也就是说,西夏国的外围开始崩溃了,下面就是核心的党项各部,接着就是王室一族……会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接着一个倒下去,最终彻底崩解。

王宁安一直担心一件事,就是打败西夏容易,可治理这么庞大的几千里土地,对大宋来说,负担太大了。

刚立国的时候,皇帝随便一道圣旨,就可以迁移几十万人,填充边疆,一点难度没有。可立国百年之后,再想移民,朝廷就要拿出各种补贴,就要给足够的好处,不然老百姓才不会乖乖听话呢!

不管古今,都是这个道理,要不然哪个国家刚建国的时候,就有钉子户?


状态提示:第674章 一杆旗号--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