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大宋将门>第645章 赔款

一个人要2000匹战马,10万石青盐……800人是多少?

160万匹战马啊!!!

漫咩觉得自己脑袋不够用了,哪怕把西夏的家底儿掏空了,也绝对拿不出这么多战马……可是那800铁鹞子又不能不管。

这帮人都是百战余生的精锐,虽然败给了大宋,但是非战之罪,假如正面一对一,他们未必会输……有这些老兵当骨干,很快还能拉起一支铁鹞子,如果没了他们,全部从头开始,漫咩不觉得西夏有这个能力了,没准铁鹞子就成了传说……

而且别忘了,铁鹞子出身显贵,好多都是皇帝的族人,当年没藏讹庞就是因为不顾质子军的俘虏,结果惹恼了西夏的贵胄,把他给干掉了,前车之鉴,这些俘虏一定要救。

只是这么多战马和青盐,实在是拿不出来……漫咩就派遣使者,和司马光继续讨价还价,希望能降低赎金。

司马光很干脆,赎金是不会降低了,他最多赎一送二。

漫咩不解,心说能一次赎三个人吗?

打听了之后,他彻底吐血了,司马光的意思是交了一分钱,他送还一个俘虏,外加盔甲和马匹!

光光还振振有词呢!

西夏穷啊,铁鹞子的铠甲要世代相传,当成命根子,可在大宋看来,铁鹞子的铠甲又沉重,又垃圾,哪怕给厢军,人家也不要,所以就当成赠品,还给西夏吧!

瞧瞧,上国是何等宽宏大度,尔等蛮夷,还不赶快磕头谢恩!

面对司马光的逻辑,漫咩彻底败退了。

老家伙每天都被折腾的死去活来。

大宋根本不在乎和西夏的对峙。

大胜铁鹞子之后,军心士气都达到了极点,狄青训练的5万精锐已经成熟,加上青唐的人马,还有王德用留下的西北军团,以及折家军和种家军,再有捧日军,用在西北战线上,差不多20万人,一字排开,泰山压顶。

这可真不是开玩笑。

西夏也弄不清楚大宋会不会出兵,为了应付,他们不得不征调人马,将十万擒生军全都派出来了。

这还不够,李谅祚又动员了许多部族人马,大家一起对抗大宋的压力。

他还派遣使者,前往契丹,和耶律洪基反复讲唇亡齿寒的道理,希望耶律洪基能出兵帮他一把。

好多年过去了,此时的耶律洪基,和当年的愣头青完全不同,他已经变成了最狡诈残忍的狼王。

稍微估算一下,王良璟的河北军团没动,渤海国没动,大宋的水师没动。他出动攻击大宋,那是找不痛快!

耶律洪基至少在长城以外,调动骑兵,来回训练折腾,看似是遥相呼应,实则屁用没有。

他还大言不惭,让西夏接济粮草兵器给他。

李谅祚气得吐血,他现在觉得当年答应把姐姐嫁给他,根本是个错误!李谅祚干脆不指望契丹了。

西夏有差不多200万人,男人一半,按照李元昊定下的规矩,二丁抽一,西夏的极限动员能力是50万。

只是这么多人,可不能维持长久。

离着秋天越来越近,西夏需要收割牧草,制作奶酪,囤积粮食,把牛羊养肥,准备挨过可怕的冬季。

一旦把一半最青壮,最能干的男人派到了边境,他们什么活儿都干不了,不但不能干活,还要指着后方供养。

哪怕不打仗,拖几个月,西夏就要崩溃!

其实这就看得出国力强弱的差别。

这么对峙,大宋也不好受,可问题是大宋拥有广阔的战略腹地。

西北不是打仗吗?可东南没打仗啊,尤其是岭南和交趾,这些粮仓都安然无恙。赵祯一道旨意下去,几百万石粮食就能送过来。

大宋君臣此时是真正感到了王宁安的功劳,他当年经略岭南,还一口气宰了上百官吏,弄得天怒人怨,如果不是查无实据,加上赵祯力保,只怕王宁安就要倒台了。

但是多年过去了,王宁安在岭南的种种作为,越发显现出威力。

譬如征粮这一项。

江南的产量不比岭南低,但是江南除了地主士绅就是自耕农,粮食在他们手里。大规模采购,粮食价格必然走高,许多人就产生惜售心理。甚至有人今天答应,明天来运粮,立刻就反悔了,要求加价,不给钱,就不让粮食出村子。

别看你是朝廷,拥有无与伦比的力量,但是老百姓胜在人多,人家也没闹出人命,更没造反,只是多要点粮钱,你能如何?

讲道理,打官司,让官府出面,来回折腾,哪怕最后把人说服了,时机也耽误了。

总体来说,进行战略动员,是个很困难的事情。

可岭南不一样。

当年王宁安顶着巨大的压力,把数以千计的老兵就地安置在了岭南,分给他们土地,组建军屯。

这帮老兵完全是军事化管理,一点不客气,朝廷令子来了,要多少粮食有多少,而且绝不加价。

老兵们当年多是狄青的部下,也有一些甚至是王德用的旧部,他们亲自带着人,用肩扛,用车推,一口气送到港口,直接装船运走,效率之高,超乎想象。

要不是路途遥远,年纪也大了,他们甚至想拿起武器,跑到西北,再和西夏干一场!真正分一个胜负,打一个你死我活。

岭南如此,交趾那边就更厉害了。

王宁安从交趾国弄来了一块土地,也都分给了老兵,他们利用手里的粮食,在丰年的时候,大肆倾销,压低交趾粮价,而他们呢,因为可以和大宋进行


状态提示:第645章 赔款--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