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玄幻奇幻>罗马全面战争之异世帝国>“第六十六章·上兵伐谋”

名望就意味着孤独。名望仿佛商店橱窗里陈列的水晶,你被安置在那里展览,供人欣赏,马路上所有的过客都瞅着你,可是任何人都不能接触你,你同样也无法接触任何人。

――莫拉维亚

所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原则,这不仅是白峰未来将罗马城推向文明世界的策略,也是罗马城在荒蛮大地上的崛起中所采取的基本策略,其具体的意义是这样的:

上等的军事行动是用谋略挫败敌方的战略意图或战争行为,其次就是用外交战胜敌人,再次是用武力击败敌军,最下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攻城,是不得已而为之,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在实际运用上,可分为两个范畴、四个层次;“伐谋”和“伐交”属于“不战”思维,“伐兵”和“攻城”属于“慎战”思维。

其一,“上兵伐谋”是指依靠谋略运用,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手段的综合运作,不待对立双方矛盾激化即先期解决争端。

其二,“其次伐交”是指当矛盾已经显现时,动员本国和有关国家的力量,显示决心,造成压倒优势或力量制衡,辅之晓以利害,经过折冲与妥协,达到不诉诸武力而达成战略目的。

其三,“其次伐兵”是指动用部分军事力量,在敌方政治、经济重心之外解决敌人,以便把战争损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其四,“其下攻城”是指在上述三项努力无效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即攻取敌方战略要地乃至全部领土。

必须承认,在两股势力的军事对抗中,完全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结局,即使处于优势与主动地位的一方,也是不容易实现的;罗马城与爱西尼王国的战争,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从布狄卡女王孤注一掷的横渡沧罗河进攻罗马城,到弗朗西斯负隅顽抗的死战到底;罗马城的崛起,从来都不是通过不战而屈人之兵来实现的,战争手段往往是争霸途中无法避免的途径。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战略目标都需要通过战争的手段来实现;如何尽可能的避免战争的发生,然后通过战争以外的其他方式来实现战略目标,这才是发展的最佳途径。

昔日中国历史上战国时期的秦国,凭什么成为终结战国的最后胜利者;军事上的强大,是秦国得以战场称雄的关键,但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才是秦国得以称霸天下的关键。

张仪之才,经天纬地,仅凭一张利嘴,就为秦国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犀首之能,可组五国联军合纵攻秦,结果却还是败于张仪的口舌之下,让秦国以一己之力灭五国联军!

说是五国联军,实际上也可称作六国联军或者三国联军;因为五国以外的义渠国也参与了联军对秦国的进攻,而原本五国之列的楚、燕两国实际上并没有参与真正的出兵进攻。

以当时秦国的国力,秦军再强大也不可能抵挡的了韩、魏、赵、楚、燕五国联军的进攻;正是秦国将凌驾于军事之上的外交手段运用的炉火纯青,这才有了五国联军的惨败和秦军的大胜。

某种程度上来说,罗马城现在的扩张轨迹,与秦国的扩张还是有些相似的;同样都是以近处的势力为对手,以远方的潜在对手为联盟对象、或者说保持表面上的和平。

与罗马城有战事在先的东部联盟,是罗马城不可能的联盟对象;卢西部落的特殊地理位置,也决定了罗马城无法与对方结盟,因为罗马城与卢西部落之间差不多全部被东部部落隔断了。

值得庆幸的是,沧罗河这个天堑的存在,让罗马城可以凭借自身强大的海军舰队,彻底封锁东部联盟和卢西部落的南下通过;这样一来,罗马城就在战略上处于了绝对的优势地位。

于是,与罗马城近在咫尺的维特部落,就成为了唯一能够在军事上威胁罗马城的潜在对手;更为严重的是,罗马城与维特部落之间,可没有沧罗河这个天堑来隔断了。

这也就意味着,只要维特部落的统治者,对罗马城或者爱西尼王国产生了进攻的念头;罗马城和爱西尼王国,就会面临被敌军大举进攻的风险。

先发制人而后发制于人的道理,白峰还是明白的;无论维特部落会不会主动发起对罗马城,或者爱西尼王国的进攻,白峰都会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将威胁消灭在萌芽状态。

能够同外交和非战争手段解决的问题,不是战争狂人的白峰都会尽可能的用这些办法来解决;比如,当初罗马城在面临布狄卡女王的军事威胁时,对周边部落采取的一些列征服措施。

那个时候,以罗马城的军事实力,直截了当的派兵消灭那些部落还是可以的;但是,基于上兵伐谋的原则,白峰还是先礼后兵的想要通过金币和其他手段,来尽可能的拉拢那些部落。

最后,实在无法用非战争手段来解决问题的时候,白峰才动用武力来征服了这些部落;如果说罗马城征服这些部落的时候还动用了武力的话,那么塔西亚部落的归顺,就是纯粹的外交手段了。

白峰用猎豹军团和塔西亚军团,两个军团的军团长之位,换来了加米利奥斯和加图斯父子的倾力支持;这才有了塔西亚部落联盟的和平并入罗马城,并成为罗马城的直属城镇。

当然,塔西亚部落联盟之所以会那么顺利的并入罗马城,这其中涉及到的事情远非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简单;换句话来说,这


状态提示:“第六十六章·上兵伐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