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着大壮两只小手的力量,杨怀仁的内心也忽然间融化了。ㄨ
不自觉地,两行热泪夺眶而出,可想说的话没有说出口,他只是猛地把儿子抱紧了怀里,说了句,“好孩子,好孩子……”
反倒是大壮反过来安慰父亲道,“父亲不必难过,孩儿都懂的……”
杨怀仁明白这是大壮故意在安慰他,连他都无法面对的事情,一个不到八岁的孩子,又如何真正去理解其中的内涵呢?
可事到如今,已经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了,苏公公已经带人在外等候多时,杨怀仁也只能理清思绪,把真相委婉地说出来。
他指望大壮在这样的年纪能全都明白为什么发生这种事,也不指望他能理解自己,还有他的亲生母亲孟皇后。
只是把他应该知道的说出来,他要作何选择,全凭自己。
杨怀仁把大壮是如何出生,到如何来的杨家成了他的儿子,如今大宋和官家面临什么样的局面,一股脑儿说了出来。
事情有些复杂,时间有点紧迫,杨怀仁没办法一一给他解释事情发生的原因和详细的来龙去脉,只能按照时间线,把事实叙述出来。
大壮很安静,还不时地点点头算是对父亲的回应,可他的表情却很淡定,没有一丝难过或者惊讶。
这让杨怀仁很是诧异,对一个不到八岁的孩子来说,能有这样镇定的心性,的确是太难得了。
他甚至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比起他的父亲赵煦和其他几位皇叔来说,大壮都有一种让人不得不佩服的个人魅力。
他很沉稳,沉稳得犹如泰山崩于前而不惊,换了别人听了曲折离奇的身世,应该是恍恍然不知所从,甚至惊恐地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可大壮就是那么淡定,他听得很认真,应该是理解了事情的大致经过,可就是没有任何吃惊的感觉。
杨怀仁忽然有一种感觉,这样的人当皇帝,才是天下明主的最优人选。
从大壮身上,他的确看到了很多人的影子,比如天然的来自孟皇后的血脉,让他身上有有孟皇后那种镇定和仁慈。
在杨家长大,让他从杨怀仁身上学会了变通和坚毅的性格,从母亲铁香玉身上,也学到了勇敢和坚强。
当这些优点共同汇聚到一个孩子身上的时候,那么大壮现在表现出来的淡定,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还有重要的一点,大壮本身就是皇族血脉,他大概遗传了他祖辈开国创业时的那种舍我其谁的气场,这是他的父辈这一代养尊处优惯了的人身上所不具备的。
他虽然生活在杨家,可杨怀仁对孩子们的教育从来都是穷儿富女,对几个女儿他略显宠溺,可对儿子,他是相对严厉的。
杨怀仁也从他的成长经历里,认同了慈父多败儿这句话。
他的父亲虽然只是个胡同餐馆的厨子,可他从小到大,都是在一种严苛的父爱之中。
他不是没有埋怨过自己的父亲,为什么他小时候对他那么严厉,可真正长大之后,一直到他穿越到大宋,他才明白这是为什么。
父亲的方式或许略显严苛,可正是这种严苛,让他有了在大宋生存的资本,如果他的父亲对他娇生惯养,或许这会儿他已经死在这个陌生的环境中了。
他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厨子,也全拜他父亲当年对他的严厉所致。
父亲的思想观念或许是老派的匠人风格,也正是因为这样,父亲对他的严厉,是为了让他长大成人之后能有在世界上生存的一技之长。
这种父爱,也许孩子在小的时候不太容易理解,但却是简单纯粹,而且能让孩子受益终生的。
这种严厉也激发了杨怀仁几个儿子的本能,他们一个个的渐渐长大,没有一个是那种柔弱无骨的软柿子。
即便大壮是几个孩子里身体最差的,可他仍旧成长成了一个性格坚毅的人。
故事讲完,杨怀仁关注着大壮的一举一动,依旧害怕他接受不了,脸上的那种淡定,也或许是崩溃之前最后的平静罢了。
可大壮并没有爆发,两只水汪汪的大眼睛里也溢满了泪水,接着他退后两步,恭恭敬敬地跪在了地上,连连给杨怀仁磕头。
大壮很用力,脑门上都磕破了,渗出了几缕血丝。
杨怀仁很欣慰,一个感恩的孩子,永远不会坏到哪里去,他如果将来能成为大宋的皇帝,不管能有什么样的成就,却一定是位仁君。
杨怀仁看着孩子头上磕出了血,也是非常心疼,忙把孩子扶了起来,抽出怀里的手帕给他止血。
杨怀仁道,“儿子,也许以后爹爹没有机会这么再喊你了,但现在我想说,你的人生,由你自己来选择。
如果你不愿意,没有任何人能强迫你,你不用考虑任何人和任何事,包括皇帝,爹爹都不怕他们。
你只要跟着你的内心走,你有充足的自由,来选择你要过什么样的人生。”
大壮愣了一下,哭的却更厉害了,杨怀仁又翻过手帕帮他擦拭脸上的泪水。
大壮镇定了好一会儿,才冷静地说道,“父亲,您永远是孩儿的父亲,孩儿也永远是您的儿子。
可是这件事,孩儿没有别的选择!
父亲能这么说,孩儿已经知足了,可父亲想过没,既然皇帝陛下已然知道孩儿的存在,如果父亲不把孩儿送进宫中,那父亲会是什么样的罪名?
不管是朝堂上的当官的还是天下的百姓,都会觉得父亲是个大逆不道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