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舌尖上的大宋>第164章:虎口拔牙(上)

: 说到胆子大,杨怀仁眼里把皇帝和王爷不当回事其实不算什么。他在后世的生活经历,让他对于身份地位的理解上,大多数时候不是这个名头,而是这个人钱多钱少。

有钱的就是爹,其实不应该算是一种讽刺,风气如此,不是一个普通人看不惯就能改变的。

再说既然是拿出心来交朋友,就更不该注重朋友的地位,皇帝和王爷,在杨怀仁看来跟穷苦的庄户们其实都一样,吃五谷杂粮,一辈子不过几十年。

度蜜月是涨姿势的,何之韵就理解了度蜜月的深层次奥义,杨怀仁这个师父也是尽职尽责,亲身示范,号称天下第一的床上十八式的绝密武功,两个人一夜之间就修为就从第一重天升级到了第二重天。

说杨怀仁怕老婆那是无稽之谈,绝对的造谣,倒是何之韵对从杨怀仁身体里爆发出来的源源不绝的力量充满了畏惧。

杨怀仁春风满面的起来准备早饭,寻思着赶紧把姓赵的两位吃货送走,他来庄子里就是要度假的,天天伺候这俩家伙,又怎么好好度假?

但是赵頵和赵煦叔侄俩完全没有当了电灯泡的觉悟,早上起来没有半点要打道回府的意思,最可气的是这俩货被别人伺候惯了,早上洗漱更衣完毕,就大老爷一样坐在饭桌前等着人上早饭。

庄子里吃早饭也简单,豆腐作坊是天不亮就开始磨豆腐的,太阳升起的时候,早已经点出了第一锅豆腐脑儿。

也正因为如此,杨怀仁也省事了,新鲜的豆腐脑儿浇一勺子清酱油,再滴几滴麻油和红油,就是一碗香滑可口又口味劲爆的老豆腐。

几个炊饼切成片,两面抹上鸡蛋一煎,就是中国式的吐司,这一份早餐看上去简单随意,却是既健康又营养丰富。

起先赵煦和赵頵对这样简陋的安排还一脸不满,等吃过了才知道自己以前的早餐都弱爆了,豆腐都能做到入口即化,加上辣油开胃,每个人都吃了五个鸡蛋。

这还算是好的,游师雄一口一碗豆腐脑儿这种吃法,杨怀仁就觉得白瞎了自己的手艺了,这种人吃饭纯粹就是为了生存,和享受美食扯不上半点关系,如同牛嚼牡丹。

吃完了早饭,总该走了吧?杨怀仁发现自己又想错了,吃饱喝足的赵煦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接触农村,拉着杨怀仁要去体察民风。

杨怀仁觉得赵煦这种想法还是好的,将来他还是要亲政的,回忆了一下历史知识,好像就在这一两年之内,现在能让他见识一下民间疾苦,也是件好事。

杨怀仁首先带他们看的不是田地,而是庄子里新盖起来的一排房子,目的就是提前给赵煦说明白这新房子盖了是杨家的,只是租给农户们居住,至于交不交房租,这个不用跟他说清楚。

因为杨怀仁的庄子里种菜的事情,他还被奏弹过,这次也是个机会证明自己的清白,领着赵煦去看看新建起来的蔬菜大棚,算是提前给他打一针预防针。

其实赵煦根本不在乎杨怀仁是否用了种粮食的耕地种了蔬菜,而是对杨怀仁说寒冬腊月里,蔬菜大棚里照样可以种出绿菜来充满了兴趣。

等见过了新式的蔬菜大棚,赵煦眼神里全是讶异。

“照这个办法,以后冬天里百姓们也有鲜菜可以吃了,真是个好主意。”

皇宫里是无论什么时节,都有鲜菜吃的,即便是数九寒天,也有转运司把应时的鲜菜从南方不远万里送到宫中。

但是这年头没有飞机火车,一棵菜的运输成本,可以是这颗菜的几十上百倍,除了宫里的贵人们和少数王公贵族,百姓是不可能在冬季吃到种类丰富的鲜菜的。

除了萝卜和菘菜在冬季可以大量储存以外,其他鲜菜只能制作成腌菜或者晾晒成菜干,而且数量也很少,所以百姓的冬季饮食还是很单调的。

对赵煦来说,能改善民生,是他乐于看到的,也许因为他年少,也还没有搞明白朝堂上权力的游戏的玩法,他能打心底里关心百姓的生活,也算让杨怀仁觉安慰。

幸亏这俩人对于蔬菜的知识很少,没有看出杨怀仁的蔬菜大棚里的种植的蔬菜有什么不同,要不然可能又要打劫点什么回去不成。

一行人回到宅子门口的时候,来杨家庄子里进货的商户们正在排着队等着购买豆腐或者美酒,采购之后的商户们乐滋滋的拉着东西又转头往回赶,能从杨家买到眼下最紧俏的货物,代表着能赚不小一笔钱,从他们的脸上,都能感受到那种幸福感。

杨怀仁刚走进院里,就听到蒸酒作坊门口有人在争吵着什么,一个手持马鞭的锦衣男子趾高气扬地指着蒸酒作坊的于掌柜破口大骂。

“你们杨家就这么几坛酒给本官人,当是打发叫花子呢?”

于掌柜也是来自南阳郡王府里的,自然懂得看对方的穿戴来分辨他的身份,看这男子一身绸缎衣袍,配着一面巴掌大的玉佩,头戴束发金冠,寻思着这人可能是个来头不小的权贵子弟。

他不想给家主惹麻烦,不敢说家主杨怀仁规定了杨家的随园春美酒都是对签了协议有经营许可的酒店或商家发售,只推说是新酒供不应求,眼下已经没有了存货。

可他这个理由让锦衣男子更生气了,气急败坏的骂道:“你拿这种理由推诿本官人,当本官人好惹吗?

前边刚走的那个卑贱商户刚从酒坊里拉走了一百坛,你以为我没有看见吗?”

说罢锦衣男


状态提示:第164章:虎口拔牙(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