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仙侠修真>东厂督公>第七百七十七章 东进朝鲜
乃当世第一,如今大明国富民强,百姓安居乐业,此功唯赖吾大明皇帝陛下之德,及国公安邦之策也!国公之横空出世,真乃此乱世百姓之幸,亦是我朝鲜万民之幸也!”

这一把马屁杀伤力大了,听得秦书淮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连孟威、孟虎、赖三儿等人都把头扭到了一边,差点当场笑出来了。

马屁归马屁,也不用这么赤果果吧?

秦书淮挺不下去了,摆了摆手,说道,“尔等此次来沈阳,想必还有其他事由吧?”

一说起这个,那位朝鲜使臣马嚎啕大哭起来。

这情绪转变之快让秦书淮看得都叹为观止。

“启禀国公爷,我朝侍奉天朝已久,矢志不渝,奈何那鞑子……”

总之大概意思是,鞑子不是人,太狠了,他们又打不过,所以想请秦书淮出兵去打阿敏。

按理说这事儿他们先得去找崇祯,然后由崇祯发给内阁审议,内阁再找兵部,一层层议下来。

不过李倧现在是真急了,他怕大明出兵晚了,自己的国都马会被阿敏攻破,到时候他又得躲山里去了。

所以他一面派使臣去紫禁城,一面同时又来找秦书淮。

倒不是要越过崇祯,而是想先跟秦书淮打点好关系,到时候崇祯的圣旨下来秦书淮才能马发兵不是?

要不然呢?这位国公爷要是拖几个月,那圣旨也不好使啊——李氏可对眼下的原情况门儿清的!

话说对付阿敏,算朝鲜使臣不来秦书淮也已经在准备了。

不仅仅是要斩草除根消除隐患,还是主线任务使然。

不是要万邦来朝么?朝鲜要是被阿敏占去了,还怎么来朝?

早在一个多月前他把计划进攻朝鲜阿敏部的事情奏崇祯了,崇祯的谕旨也已下达,四个字:斩草除根。

朝鲜使臣这会儿运气来了。

秦书淮问他,“那谁,你恨鞑子么?”

使臣咬着牙回答,恨!恨极了思密达!

秦书淮呵呵一笑,“那好,半个月后我大军入朝剿灭鞑子,到时你随军出发吧。本公,让你亲眼看到那阿敏是怎么死的!”

朝鲜使臣又惊又喜,差点没蹦起来!

半个月!国的大军半个月后会出发了!

而且,我还能亲眼看到国大军如何剿灭该死的鞑子,杀了那阿敏魔王!

这么一来,自己岂不是必然留名于朝鲜的青史之?

崇祯七年三月,北伐军分出约三万精兵,由李定国为主帅、张啸为副帅,在数十名朝鲜人的引导下,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围剿阿敏部。

四月,由于从关内出来的七万卫军已经到位,秦书淮率剩余的北伐大军,胜利班师回朝。

于此同时,大军还押送了代善、多铎、莽古尔泰等众多后金大臣以及数百爱新觉罗族人回京,等待崇祯处置。

这是一场不折不扣的大胜仗,这场胜仗的意义极为深远,他标志着延续了数十年的辽东建州之祸从此彻底平定。

不仅如此,随着辽东的平定,北部的草原从此也安宁了。草原大多数部族已经迫不及待地派遣使者,来表达向大明的称臣之心。

还有西域,大把的小国派来各种使臣,来称臣纳贡,并且邀请大明去驻军。

这个庞大的帝国,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再无外患了。

现在崇祯唯一心烦的是,一下子这么多地盘称臣,还都十分殷勤地邀请大明去本地置卫所以提供“保护”,让他都不知道怎么调兵合适了。

大明最能打的部队,可不都在秦书淮手里么?

次能打的部队,都在京师附近呢。

再次呢?

啧啧啧,那些卫军也是吓唬人的,崇祯都嫌他们出去丢人。

本来还想接下来好好让秦书淮整训全国兵备,现在看来是来不及了。

有地儿占,那得马占住了啊!如辽东,你能拖吗?

好在如今大明威势正盛,算是些卫军过去,蒙古人、西域人、女真人都不敢造次。

想想也真是幸福的烦恼呢。

崇祯这些日子睡得时间可更少了,不过睡眠的质量可是大大提高了。

每天起来都是精神百倍,脸时不时挂起笑容。

不过随着北伐大军的回归,崇祯平常问王德化最多的还是秦书淮到哪了。

秦书淮的大军回来的预计晚了很多天。

原因呢?

是因为“遭遇”了百万百姓的“阻击”。

大军从到达锦州以后,几乎每到一地,都会面临人山人海的百姓前来迎接。

百姓犒劳王师,而且你也不是着急去打仗,那总得表示表示吧?

喝入城酒,这自是少不了的。

入城酒有讲究啊,首先那得城最长的长者来敬你,敬你必须干了。

然后,是城乡绅代表来敬,人家一片好意你好意思不喝?

最终,黑压压的一片老百姓围着你,给你敲锣打鼓,表演各种当地民俗绝活儿,你能不看吗?

他秦书淮不想看不要紧,还得问问底下士兵答不答应?

豁出命去打了这么一场大胜仗,谁不想乐呵乐呵?

更何况,他们配得这样的待遇。

沿途的百姓,是真心实意、掏心掏肺地想感谢官军、感谢这个神一般的国公爷。

要知道五年前,他们还生活在对苛捐杂税和鞑子、蒙古人时不时入侵的双重恐惧。

但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

如今他们不愁吃不愁穿,但凡勤快点都能过好日子,连最后的心病——鞑


状态提示:第七百七十七章 东进朝鲜--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