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第二六零章 根据地(二)

其实冒充海外华人,到也并不少见,毕竟现在海外华人的声望如日中天,而且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海外华人根本就没有把清廷放在眼里,因此有不少土匪、强盗都冒充海外华人的名议,由其是一些革命党,更是喜欢冒用海外华人的名议举事。张人俊、赵尔巽才以这个名议给华东政府发文。

接到了公文之后,华东政府当然也明白这两个人的意思,因为河湖根据地的发展,已经威胁到了河南、湖北的地方官员的统治。不过在北京方面并泛有传来相关所消息,因此很有可能是两位地方官员希望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解决。当然这也要看华东政府的态度而定,如果华东政府要出面干涉,保护河湖根据地,张人俊、赵尔巽自然不敢动手,两人还不至于认为自己可以抗衡华东政府,只能向清廷通报;相反,如果华东政府表示不干涉,那么两人就很可能会赌一把,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清剿河湖根据地。

经过行政院协商之后,华东政府认为,一但两人通报清廷,那么华东政府很有可能就和清廷撕破脸了,清廷可以容忍华东政府一步一步的自制,但前提是华东政府的势力只能在山东的范围,而华东政府建立河湖根据地,无疑就是突破了这个范围,清廷是绝对不能再容忍下去了。

但现在还不是华东政府和清廷彻底翻脸的时候,毕竟日俄战争马上就要开打了,华东政府的主要精力要放在这个方向。而如果华东政府表示河湖根据地和自己没有关系,并且不干涉清廷的征剿,既使是张人俊、赵尔巽的征剿失败,最终惊动清朝,但至少还有这一层遮羞布,还不会彻底撕破脸了。当然华东政府是不可真的不管河湖根据地,只是在暗中支持而己。不过前提是现在河湖根据地有足够的自保能力。

华东政府立刻和河湖根据地的政府机构联系,询问根据地现在的军事力量是否能够抵抗河南、湖北两地的进攻。而很快就收到河湖根据地政府的回复,表示自己完全有能力击败清军的征剿,保卫根据地的安全。同时还建议借清军征剿之机,扩大根据地的领域,并且占领大城市。而华东政府经过讨论协商之后,认为现在河湖根据地已经隐瞒不住了,既然如此到不如放开手脚,大干一场,因此也同意了根据地政府的要求,并且会立刻支援根据地一批武器弹药,而在战争结束之后,还将派遣一批人员支援根据地政府的管理工作。

于是华东政府回复张人俊、赵尔巽,表示河南、湖北等地的匪患与自己全无关系,如果河南、湖北两地要出兵征剿,山东可以提供帮助。

收到了华东政府的回复之后,张人俊、赵尔巽也都松了一口气,看来海外华人还是有些顾忌的,当然两人也都不傻,不排除海外华人会在暗中支持匪徒,但这样的支持力量要小得多了。于是两人一面回复华东政府,表示感谢,一面着手商议征剿这股匪徒的俱体方案。

这时两人也早就打听清楚了,这伙匪徒的军队大约在7-8000人之间,而以河南、湖北两地,可以出动军队15ooo-2oooo之间,而且还有一支王牌军队——湖北新军,这也就是两人的信心所在。

在旧时空里,说到了清末的新军,一般都是指袁世凯编练的北洋新军,但其实在湖北同样也有一支编练的新式军队,通常称为湖北新军。

和北洋新军一样,湖北新军也是在甲午战争之后,清廷编练新军以图自强的背景下,并且由张之洞力主成立,当然清廷成立湖北新军,也有平衡北洋新军的考虑在内。虽然北洋新军在许多方面具有湖北新军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比如饷源。北洋新军可以得到国家财政的支持,而湖北新军只能依靠本不富裕的湖北一省的支撑,因此在历史上湖北新军的名气和影响力都远不及北洋新军。不过湖北新军有一项历史功绩是北洋新军无法相比的,就是旧时空里爆发的辛亥革命,就是由湖北新军发动的。

1903年,清廷成立练兵处,计划在全国编练三十六镇(相当于师)、十八个混成协(相当于旅)新军,湖北分配给二镇一混成协的指标,而现在只编制了一镇一混成协,为第8镇,指挥官为统制张彪,有士兵10502人,军官702人;第21混成协,指挥官为协统黎元洪,有士兵4612人,军官288人。就兵力而言,仅次于北洋新军。

虽然湖北新军是由张之洞一手创办起来,两位指挥官张彪和黎元洪也都是张之洞一手提拔起来的,但张之洞和袁世凯的不同在于,他并没有将湖北新军打造成自己的私家军队,因此张之洞进京以后,湖北新军就听命于接替他的湖广总督赵尔巽。

在决定出兵征剿河湖根据地之前,赵尔巽专程招见了张彪和黎元洪,因为湖北新军有征剿地方盗匪的职责,因此这次征剿行动,两人也是责无傍贷的,于是两人协商之后,表示可以出动约5ooo左右的新军参战,再加上其他的地方部队,总计大约可以出动1oooo余军队。

而相比之下河南方面就要寒酸得多了,本来清廷计划的三十六镇、十八个混成协新军中,河南有两镇一协的指标,但现在还没有着手组建,因为河南靠近北京,有北洋新军在附近,一但出了事情,清廷也可以迅速的出兵增援,因此将河南新军的编制排在后面。当然在旧时空里,河南最终只编制了一个混成协。但现在河南没有新军,只能够调集相他的地方军队,大约


状态提示:第二六零章 根据地(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