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第一八八章 护侨行动(十)

远处是阿姆斯特丹号的孤单舰影,而近处的乌特勒支号己经差不多全部沉没,只剩下少许的甲板上建筑,附近的海面上尽是残碎的军舰部件和在海水中挣扎的荷兰士兵。

其实这时阿姆斯特丹号还并没有逃远,凭青州号、沂州号的速度,完全可以在半个小时內,追赶上阿姆斯特丹号,因此雷猛向张威请令,去追赶阿姆斯特丹号,将其击沉。

但张威考虑了一下之后,决定不追击阿姆斯特丹号。因为这一场战斗打到现在,人民军海军以两艘军舰对阵荷兰6艘军舰,并击沉了5艘,这己经取得了十分辉煌的胜利,即使是逃走了一艘军舰,也并不影响人民军的胜利;而且阿姆斯特丹号是荷兰舰队中战斗力最强的,主炮的口径达到240毫米,这己经是战列舰级别的主炮口径了,对青州号、沂州号是相当大的威胁,在刚才的战斗中,青州号中了两发210毫米炮弹,造成了两处受损最大的伤损,而240毫米炮弹威力比210毫米炮弹几乎要强出近1倍,既使是只中一炮,也是够受的,在己经取得重大胜利的情况下,实在是没有必要再冒险;而且这才是刚刚开始,后面或许还有战斗,在短时间内,爪哇海域还只能靠这三艘军舰,因此还是要保存一点实力。

于是张威下令,不再追赶最后一艘荷兰军舰,就此停战,并且抓紧时间修整军舰,治疗受伤的舰员,同时也救援落入海水中的荷兰士兵,当然也是抓俘虏。而落水的荷兰士兵也十分老实,被救上军舰以后,根本就沒有反抗,就连逃上救生艇的荷兰士兵也都束手就擒。

这一场海战进行的时间并不长,只有1个多小时,而荷兰舰队被击沉5艘军舰,仅仅只有旗舰阿姆斯特丹号逃回港口,阵亡或被俘士兵1047人,伤27人,当然受伤的都是阿姆斯特丹号上的士兵;而人民军海军两艘军舰中,沂州号基本完好,青州号虽然受到一定的伤损,但也能保持7成左右的战斗力,阵亡士兵31人,受伤43人,另外还俘虏了荷兰士兵267人,以及11艘救生艇。

这也是人民军海军正式成立之后,参加的第一次正式海战,也是穿越者在没有现代军舰助战的情况下,进行的第一场海战,当然由于有直升机的空中指挥,因此还不能算完成以这个时代技术的海战。但取得这样的胜利,己经是非常圆满了,同时这一场胜利也给人民军海军开了一个好头。

而趁着收拾战场,舍尔对张威道:“张将军,恭喜您取得了一场辉煌的战利,相信这将是一场足以被记载入史册的经典战役。”

张威呵呵笑道:“少校,你太过奖了,这不过是一场普通的战利而己,并没有什么值得过份夸耀的。”

舍尔道:“不过我有一个问题希望请教您,我记得在7年以前,清国和日本进行的甲午战争中的一场关建海战,清国的北洋舰队就是使用的横队战术,以舰首对敌,而日本联合舰队是以线型纵队战术应战,结果这一场战争是以日本联合舰队的大获全胜而告终。而在这一场海战之后,线型纵队战术就取代了横队舰首对敌战术,成为海战的主流战术,而这一场战斗中,您确是釆用横队战术,却成功的击败了使用线型纵队战术的荷兰舰队,那么您认为,横队战术、纵队战术,到底那一个更强呢?”

张威道:“战术是死的,而人是活的;所以没有最好的战术,只有最适合的战术,而在我们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意思就是战术的选择,要根据战场的实际情况、敌我的优劣而定,不能机械死板的执行某一种战术,就拿这一战来说,我们的军舰数量少,如果使用纵队战术,是肯定对我们不利,因此釆用横队战术,充份发挥我们的军舰航速快的优势,以横队战术快速插入敌军的阵列,出奇制胜,打乱敌方的阵脚,才有取胜的机会。在特拉法尔加海战中,纳尔逊也是逆潮流而动,将英国舰队分成两列纵队,直插法西联合舰队的纵队线列阵,结果打乱了法西联合舰队的阵脚,取得了以少胜多的辉煌胜利,如果那时纳尔逊仍然死守教条,用纵队线列战术和法西联合舰队进行线列阵对轰,那么纳尔逊也不可能取得特拉法尔加海战的胜利。”

舍尔听得也是连连点头,这个时候他对张威的战术安排,临场的指挥能力都己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了,其实关于战术方面的原因,舍尔自己也能分析出个七七八八,但张威却能把自己的战术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还特拉法尔加海战也扯出来证明自己的战术理论。

特拉法尔加海战当然是这个时代的每一个海军军官心目中的圣战,这一次海战和特拉法尔加海战的意义和影响当然是根本不可同日而语的,特拉法尔加海战是18世纪后期英法争霸的一场关建性海战,也是在一战、二战之前世界最重要的一次海战,在这场海战中法西联合舰队的失利,打破了拿破仑进攻英国本土的计划,将拿破仑以武力征服英国的梦想完全击碎,因此以后无论英国在陆地上失败多少次,但其本土都是绝对的安全,可以重整旗鼓,卷土重来,也为拿破仑后来的失败埋下了伏笔,同时这海战还确立了英国在此后一直到现在的海上霸权。

但这两场海战的进程和结果也确实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首先都是以少胜多,其次都是逆潮流而动,以公认的落后战术对阵主流战术并取得了胜利,因此张威把特拉法尔加海战扯出来证明自己


状态提示:第一八八章 护侨行动(十)--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