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第九十二章 青州之乱(五)

听了两人的介绍情况之后,罗岳的心里己经有了几分底,又问起青州驻防满洲旗城的地理位置、城防等情况。

而这一点两名情报人员也己经打听清楚了,并且还画好了两份图纸,一份是从青州本城到满城的路途地图;一份是满城的详细图纸。

青州驻防满洲旗城建成于雍正十年(1732年),在青州城北约2.5公里左右的地方,因此本地人俗称满城为北城,而青州本城为南城。

满城大体呈一个长方形,南北900余米,东南750米,占地面积约7.5公顷,城内共有官衙57座,用房668间。宫殿1座,用房22间,庙宇21座,厅房2座。连同旗兵住房共4899间。城墙高3.5米,底宽3.3米,顶宽2.3米,城垛是用砖砌而成的,四周是人工挖的护城河与马道,宽度均约15米左右。

各城墙为均开有一座城门,东门名海晏门、南门名宁齐门、西门名泰安门、北门名拱辰门。都是由雍正钦定命名,并由名书法家书写石刻匾额镶嵌在城门上,4座城门外护城河上各有石桥一座,沟通进出。每座城门又分内外两门,有月城。

不过随着时推移,城中人口的增加己难以容纳,因此又在北城外的西南和东南两地,分出部份人口,主要是满人的眷属、包衣,另外还建立了一些佃户庄园和满人权贵的乡间别墅。另外在青州城南约60公里的沂山还建有青州驻防旗城的军马放牧场,放牧着千余匹军马。

原来清廷早期设立的八旗驻防军,多在旧城以內圈出地域,形成城中之城的格局,不过满汉民众杂居在一起,容易引起诸多纠纷,当然主要是由满人欺压汉人而引起,而在雍正朝以后兴建的驻防满城,基本就是在旧城之外另建的新城,一来是为了避免满汉的矛盾激化;二来是这时正是清廷的国力鼎隆的时候,也有充足的财力新建满城让八旗驻防军居住。

拿到这两份图纸,罗岳也完全放心了,于是谢过了两人,马上招集全团的主要将领,商议平定叛乱的战术。其实在罗岳的心里,早就想好了作战的计划。现在八旗驻军正在青州城中劫掠,如果直接出兵去救援青州城,八旗驻军可以据城防守,而自己没带火炮,只靠几门迫击炮想要攻破城墙也并不容易,而且由于自己的部队不多,不可能围困青州城,因此就算是攻破了青州城,八旗驻军还有很大的机会逃出城去,逃回北城去驻守,而自己接下来还要再费力去进攻北城,如此一来不仅劳神费力,而且耗废时日,还会造成不小的伤损。

罗岳打算釆用围魏救赵之计,先出兵去进攻北城,这样在青州城中掠劫抢虏的八旗驻军自然是非出城回救不可,虽然青州城和北城只有2.5公里的距离,而且沿途基本都是村庄乡镇,但只要将八旗驻军引到城外就好办了,自己在城外随便选个地点就可以围歼八旗驻军,那怕是野战也行,因为通过刘庆林的讲说,八旗驻军的战斗力并不强,因此就算是不能全歼,但也必能将其歼灭大半,这样剩下的人逃回北城去也就不足为惧了。而且这样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平定青州的叛乱.

而等歼灭了八旗驻军,占据了北城以后,土改委员会面临的威胁就自然解除,各工作組也就可以恢复正常的工作,那么在各村遇到的问题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其他人听了,也都赞同罗岳的这个作战计划,众人又对照地图研究了一番,将罗岳的这个计划补充完整,最终决定由一营进佯攻满城,同时堵住八旗驻军回北城的头;二营在城外大道的两侧设伏,攻击八旗驻军;而三营负责截断八旗驻军的归路,三下合击,力图全歼或重创八旗驻军。罗岳团部的警卫连,还有骑兵连为总预备队。

而刘庆林听了,也希望能带一个连的部队参战。罗岳想了一想,也就同意了。因为只是要守卫千沟庄,有两个连的部队也就够了,而且自己还有一支骑兵连,可以在一个小时内赶回来救授,而刘庆林在青州的时间长,对这一带的地理情况十分了解,有他们部队和自己在一起,在关建时候也会有用,于是罗岳将他们都一并编入了预备队中。

第二天一早,罗岳立刻带领一营,向青州北城发动进攻。

其实这时北城的周边己经建成许多大小村庄,见人民军杀过来了,满族的居民们顿时都着了慌,因为文瑞和乌勒畚将北城里的军队还有青壮年男子几乎都带出去了,因此现在的北城几乎就是一座空城,全无抵抗之力。不过这时北城里的人都知道八旗驻军正在青州城里劫掠,昨天文瑞和乌勒畚己着人运回好几车抢到的东西。于是留守北城的协领吴延年一面招集人手守城,一面赶紧派人骑快马瑞赶紧带兵回来救援。

果然,文瑞接到报急之后,也不禁大吃了一惊,罗岳的部队是昨天才到千沟庄,文瑞跟本就不知道。只是震惊于海外华人果然大胆,竟然敢进攻满城,在文瑞领军出来的时候,可是从来沒有想过满城会遭到攻击。

尽管知道海外华人的厉害,但文瑞的一家老小好几十口人都住在北城里,因此也不能不管。于是文瑞立刻下令,集合军队,回援北城。

在青州城里抢了二、三天,八旗兵丁们都抢得行囊满满,腰包鼓鼓,到也是心满意足,而且他们的妻儿老小都在北城里,这时听到北城遭到海外华人的攻击,那里还有心继续留在青州城里,只恨不能插翅飞回去救援。因此听到文瑞的命令之后,


状态提示:第九十二章 青州之乱(五)--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