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第七一八章 上海谈判(五)

第二天,双方正式开始举行谈判。

虽然昨天的宴会不欢而散,但今天伊藤博文仍然是一付谦恭卑微的样子,说话之前必先欠身点头,而且满脸的小心谨慎,这也让秦铮暗暗佩服,日本人的隐忍功夫果然十分了得。

昨天伊藤博文回到住所之后,日本谈判团的随行人员对在餐宴上发生的事情都相当的恼火,认为华东**是故意羞辱日本,纷纷要求向华东**提出抗议,或者是请美国、德国为日本主持公道,有人甚致认为应该立刻终止和华东**的谈判。

其实昨天的宴会让伊藤博文也是相当的恼火,因为谁都知道,用从京都运来的食物及厨子招待日本谈判团,这分明就是有意的羞辱,不过伊藤博文马上想起在12年前,李鸿章到马关谈判时,自己在春帆楼设河豚宴招待李鸿章,曾对李鸿章说过威海的河豚很好吃的话,那时自己又何偿考虑过李鸿章的感受。只是当时的感觉当然是很爽,但现在自己换到了李鸿章的位置,伊藤博文才知道这种滋味是何等的难堪,或许这就叫做天道轮回吧。

不过伊藤博文毕竟是顾全大局的人,心里虽然恼怒,但也知道抗议是没有用的,而美国、德国也不会为日本出头,终止和华东**的谈判更是不可能,因为日本现在需要尽快停止战争,因此只能耐心的劝阻众人,并且还列举德川家康的例子,劝说众人,在这个时候谈判团必须要忍辱负重,完成谈判。而在伊藤博文的劝导之下,日本谈判团才算是免强忍下了这一口气,如期参加今天的谈判。

双方在谈判桌前落座之后,秦铮首先道:“这次谈判,日本方面有没有条约的草本?”

伊藤博文道:“我们没有准备条约的草本,不过可以用华东**的条约草本为基础,进行协商。” 因为这次谈判,日本己经做好了赔款的准备,自然不好制定条约草本,毕冕写多写少都不好,因此干脆就没有准备,直接用华东**的条约草本为基础谈判就行了,同时还可以隐藏自己的底牌。虽然华东**有可能会狮子大开口,但还是可以慢慢的讨价还价。

秦铮也没有在意,立刻将装着华东**拟定的条约草本的文件夹递给了伊藤博文。

伊藤博文用双手接过了文件夹,打开看时,只见内容不多,一共只有4条,分别用中日文字写着。

1. 日本承认发动战争的错误,并正式向中国道歉;

2. 日本赔偿华东**12亿日元,并折算成英镑、法郎、德国马克、美元或黄金、白银支付

3. 双方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级别可以暂定为领事级;

4. 双方建立对等经贸关系,俱体内容可另外进行谈判商定。

看完之后,伊藤博文微微皱眉,总体来华东**提出的条件没有超过他的预料,虽12亿日元确实比预计的多一些,但还是可以还价的,相信华东**开出这个价格,是预留了一定的还价空间。

而华东**要求以英镑、法郎、德国马克、美元或黄金、白银支付赔款,也是很正常的,因为现在还没有一种国际通行的货币,如果用日元来赔,那么华东**要多少,日本都可以印出来, 没必要费那么多功夫。现在除了黄金、白银是国际通行的贵重金之外,英法德美四国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的4个国家,他们的货币在国际间也流通最多,当初甲午战争,清廷赔偿给日本的2.3亿两白银也都是折算成英镑支付的。因此这个要求也并不为过。

至于建立正式外交关糸、对等经贸关系,在伊藤博文看来,在原则上都是没有太大的问题,毕竟现在华东**实际己是一个国家了,而且迟早都会取清廷而代之,因此最多是在一些末枝细节上有些纠结。

只有第一条让伊藤博文有些意外,他真的没有想到华东**会正式要求日本认错道歉。其实这一条并没有任何的实质意义,在伊藤博文看来,答应了又能如何?认个错道个歉也不会多赔一分钱,就好像自己现在装怂认孬,只要能减少一点赔款就行了。但伊藤博文也明白,这一条在日本国内是绝对通不过的,原因很简单,就是面子。

在甲午战争之后,日本普遍瞧不起中国,但在文化上却无法摆脱中华文化的影响,日本的面子文化比起中国,基本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简单来说,日本的面子文化就是死不认错。更何况是让国家认错呢?伊藤博文己经可以想到,这份草案传回国内之后,会在国内轩起怎样的波澜来。

伊藤博文沉呤了一会儿,才道:“秦议长,2、3、4三条,除了在细节上还有一些商讨之外,我们基本可以接受,但第一条是我们绝对不能接受的。”

秦铮道:“为什么?”

伊藤博文道:“这次战争的起因是日本为了阻止俄国在亚洲的扩张,这即是为了维护日本的利益,也是维护中国的利益,只是将战场设在中国的领土上,是日本的考虑不周,没有顾及到中国人的情感,以至于和华东**发生战争,但这是日本的失误,并不是错误,我们可以对中国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但却不能承认日本有错。”

秦铮冷笑了一声,道:“随意在第三国的领土发动战争,这能用失误来解释吗?”

小村寿太郎忍不住道:“这是己经得到了清国**的认同。清国**还为此划出了交战区。” 顿了一顿,又道:“我无意置疑华东**对东北地区的权力,并且也认同现在华东**对东北地区的管辖权,但在日本发动


状态提示:第七一八章 上海谈判(五)--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