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第一三五章 渤海海战(四)

“轰轰!”

在战场的两端,俾斯麦伯爵号和勃兰登堡号的水线以下,几乎同时从发出了巨烈的爆炸声,激起的浪花高达数十米,而两艘万吨级巨舰都被震起数米高,差一点被掀翻。

俾斯麦伯爵号被命中的部位是左前舷水下约三米的位置,好在是俾斯麦伯爵号的装甲一直沿升到水下三米,因此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巨烈的爆炸仍然将水线以下炸开了四米多大的缺口,死伤的德兵达百余人,缺口遍及到三个密封舱,另外还有附近五个密封舱被震裂渗水,大量的海水迅速的涌入,转眼间就灌满了三个破裂的密封舱。

幸好海因里希舰长还能沉得住气,一面指挥俾斯麦伯爵号退离战场进行抢修,一面挂出“不管” 旗号,将舰队的指挥权交给身后的维多利亚露易丝皇后号。

俾斯麦伯爵号一直开离战场十余公里的地方,才停下来,而在这段时间里,德国海兵拼力的抢救,花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总算是将渗水免强给堵住,但就在这段时间里,俾斯麦伯爵号的前部就涌入了数百吨的海水,舰首下沉了近三米,而尾部上翘,连螺旋桨都露出来了。因此海因里希舰长不得不下令,在尾部的底舱里又放入三百吨海水,才免强保持住全舰的前后平衡。但这也造成俾斯麦伯爵号进水近千吨,吃水线下降二米多,航速也由19节下降到14节。

而另一艘挨鱼雷的勃兰登堡号就没有俾斯麦伯爵号那么好的运气,鱼雷击中勃兰登堡号右侧后方水线下四米的位置,这里没有装甲保护,而且勃兰登堡号的舰龄也较长,因此造成五个密封舱破裂,八个密封舱渗水,舰上的士兵伤死百余人,而且鱼雷击中的部位正好在动力室附近,一台蒸气发动机受损,无法工作,航速锐降到10节以下。

舰长萨穆尔同样也挂出了“退出战斗” 的旗号,驾驶着军舰退出战场去抢修。

两支德国分舰队的首舰在被去伤退出战斗,由其是俾斯麦伯爵号还是全队的旗舰,而且竟然不知道对方是怎样击中自己,显然不是被火炮击中,因为爆炸是来自水下,那么就只有可能是鱼雷了。但这个时代的鱼雷射程都在1000米以内,想要发射鱼雷,就必须要由鱼雷舰冒险突入到这个距离內才行,而且鱼雷的航行是有迹可寻的,对方的打击却是无声无息而来,要么就是对方发明了一种性能更为优秀的鱼雷,要么就是对方另有一种新式的武器。因此这一轮打击,对德国舰队的士气造成的打击也是可想而知道。

当然,俾斯麦伯爵号撤出了战斗,虽然将游击舰队的指挥权交给后面的维多利亚露易丝皇后号,但瓦德西和徳国舰队的总指挥部却沒有转移到维多利亚露易丝皇后号上,造成这个后果的原因还是俾斯麦伯爵号的伤损太重,舰上的人员都忙着抢修损管,结果把瓦徳西等人也忘了。

而瓦徳西等人都是陆军出身,对海军的战术并不熟悉,因此一直到俾斯麦伯爵号远离战场,才发现整个舰队的总指挥部还在本舰上,而且彻底失去了舰队的指挥权。虽然可以放下小船,把瓦德西等人送到其他军舰上,但这时的海面上,徳国舰队己彻底大乱,四处乱窜,而海面上水柱四起,用小船送瓦徳西等人,实在是太危险了,结果这一迟疑,俾斯麦伯爵号一直驶出了十余公里远,再想用小船送瓦徳西等人,己然已经来不及了。

前两枚鱼雷取得了重大的战果, 而紧接着岳阳舰、三亚舰发射的鱼雷也都各自命中目标,分别击中了战列舰伍尔斯号和铁甲舰弗腾堡号,其他几艘正在和穿越舰队作正面对射的战列舰、铁甲舰见了,那里还敢再继续交战,这到不是说德国海军贪生怕死,那怕是连续被对方的火炮击中,也不会让德国海军感觉到害怕,但对手的攻击实在太诡异了,己经超过了德国海军的理解范围,和这样的对手交战,意志再强的士兵,恐怕也无以为继的。

虽然现在整个战场的范围己经达到了二十公里,但穿越舰队方面有舰载直升机和高空无人机监控,因此对整个战场的局面都了如指掌。

德国的主力舰队己经开始从战场撤退,而另一边的游击舰队由于距离太远,而且又没有统一的指挥,因此一无所知,仍然在新旗舰维多利亚露易丝皇后号的带领下,继续向穿越舰队的侧翼迂回。

于是穿越舰队的指挥官尚晋峰下令,襄阳舰、怀化舰随昆明舰迎战徳国的游击舰队,因为这三艘军舰装备了火力较强的火炮,而要对附防护巡洋舰,再使用鱼雷就有些浪废了,用火炮就足以击沉它们,同时又命岳阳舰、三亚舰付责追击败逃的德国主力舰队,但主要的目地并不是一定要将德国主力舰队全部击沉,而是将后面的运输船队不放过一艘,如果能够俘虏是最好,在必要的时候,甚致可以使用海红旗16导弹进行远程攻击。

尚晋峰是一个头脑冷静,而且颇善思考的指挥官,他知道穿越集团己经确定了要在山东建立自己的根据地,那么山东半岛的两个外国租界地,威海和青岛将会是下步穿越集团的主要目标,而这支运输船队运载的要么是德国的陆军,要么是军用物资,或者两者兼有。

如果让德国主力舰队逃走,到无关大局,毕竟在穿越舰队眼里,这几艘徳国军舰就是盘子里的菜,随时都可以吃掉,而如果让德国的运输船队逃回青岛,势必会大大加强青岛的防御力,给穿越集


状态提示:第一三五章 渤海海战(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