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第五八一章 进攻沈阳(五)

“轰!”

伊万洛夫只觉的头脑中“嗡”了一声,两眼一黑,而整个人都被爆炸引起的巨大冲击波冲得飞出了4、5米远,然后重重的摔倒在地上。

也不知过了多久,伊万洛夫才算是恢复了一点知觉,但耳朵里还“嗡嗡”作响,头脑中还昏昏沉沉,眼前则是模模糊糊。不过伊万洛夫知道,现在还是在战争当中,决不能躺在地上慢慢的等着恢复,因此咬着牙慢慢的从地上爬起来,揉着眼睛晃着头,让自己尽快的恢复过来。

这时有几个士兵围陇了过来,道:“团长,暗堡己经被炸毁了,我们怎么办?”

伊万洛夫也恢复了一点,努力的又揉了揉眼睛,免强分辩出方向看去,果然隐约可以看到,据点的堡垒被炸开了两个大缺口,每个缺口都可以进人,还有两其俄兵的尸体躺倒在缺口处。而伊万洛夫的心里一沉,堡垒被击毁,那么这个据点也就守不住了。

原来在外围阵地被人民军攻破之后,大部份守军都向人民军投降,而伊万洛夫带着少量士兵逃进沈阳城里,被重新编制在沈阳城墙上防守。而沈阳城墙被人民军攻破之后,伊万洛夫又退到城内的据点中战斗,而就在据点里,伊万洛夫所在的部队团部被人民军的炮火击毁,因此伊万洛夫由于是营长中资历军衔最高的,被火线任命为代理团长,带领本团继续抵抗人民军的进攻。

而又有一个士兵道:“团长,人民军己经攻上来了,我们怎么办。”

这时伊万洛夫的视力大部份都恢复了,亍是转头向据点外看了看,果然看见人民军己经向据点发动了进攻,而且距离据点己不足200米,现在自己身边也就剩几十名士兵,都是身上军服破烂,身上脸上尽是灰土血痕。其实伊万洛夫虽然是在火线被提升为代理团长,但实际管辖的士兵数量还没有以前自己指挥的一个营多,而经过连续战斗之后,现在就剩下这么些人了,伊万洛夫当然知道,失去了堡垒的火力支援以后,就靠这几十不到一百人,是不可能抵挡得住人民军的进攻,因此道:“撤,撤到指挥部去。”

在城内巷战开始之后,人民军的进攻就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因为俄军修建的据点十分坚固,由其是据点的堡垒,都是用石块、水泥砌成,而人民军有重武器只有82迫击炮,对俄军工事的损毁力一般,因此进攻受阻,伤亡也在增加。

不过邱亚辉接到报告之后,并没有下令军队强攻,毕竟人民军手里还有足够的武器,于是立刻调采了几门105毫米火炮,挂在155毫米火炮的牵引车上,拖进沈阳城里,对俄军的据点展开炮击。

105毫米火炮的威力当然要比82迫击炮大得多了,而俄军的据点毕竞也不是真的固若金汤,坚不可摧,因此人民军集中2、3门火炮,轰击一个据点,进行逐个的击破。结果在人民军强大的火力面前,俄军的据点也坚守不住,被一个一个的打破。经过了一天的激战之后,俄军的据点只剩下三个,其中一个是俄军的指挥部,三个据点呈一个三角形布置,连同周边的军队,大约还剩1万人左右。

当然除了据点里的守军之后,还有大量的俄军依托据点外围的房屋建筑进行抵抗,不过随着人民军将大口径火炮拖进城中,轰击据点,外围的俄军自然也是无法抵抗,其实俄军的战斗意志也并不强,只是仗着沈阳的城墙,据点的坚固工事才能坚守一阵,而失去这些倚仗之后,俄军的抵抗就像阳光下的霜雪一样融化,纷纷向人民军投降。

而这时俄军的主将施塔格里堡正坐在指挥部的会议桌前,两眼发直,一言不发。而在会议桌两则,俄军的其他军官、参谋们也都面面相觑。外面的爆炸声、枪枪也不断的传来,震着地面发颤,灰砂也不断的从屋顶上散落下来。

有个参谋道:“司令官,这里太危险了,我们还是躲到堡垒里去吧。”

施塔格里堡看了他一眼,道:“躲到堡垒里又能怎么样?能躲得过人民军的炮火吗?”

正在说着的时候,只听“轰”的一声巨响从室外传来,只震得桌椅乱颤,有几只玻璃杯震落到地下,摔得粉碎。而不一会儿,一名参谋进来报告,指挥部据点的2号堡垒被人民军的炮火击毁了。

屋里的众人听了,顿时都面如死灰,指挥部的据点是最大的一个,一共修建了3个堡垒,现在己有2个堡垒被人民军的炮火击毁,眼看着这个据点也守不住了。

这时又有一个参谋道;“沈阳己经守不住了,我们...我们还是投降吧。”

其他人听了,目光也都看向施塔格里堡,其实所有人心里都有投降的打算,只是谁都不好意思先开这个口,而且施塔格里堡毕竟是俄军的主将,最终还是由他来决定。

施塔格里堡看了看众人,道:“你们的意见呢?”

刚才说出投降的那名参谋跨出了这一步之后,也就没有心里障碍了,立刻道:“沈阳根本就守不住了,我们现在只有投降,否则就都会死在这里,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他这么一说,其他人也就不再沉默,纷纷出言表示现在只能投降了,于是施塔格里堡也点了点头,道:“好吧,那就投降吧。”

主将发话之后,几名参谋立刻行动起来,将几面桌布当作白旗,用木棒给挑了出去,又下令据点里的俄军停止抵抗,因为不快也不行,人民军的炮弹还在不断的落下,万一有一发炮弹正好落到指挥部里可


状态提示:第五八一章 进攻沈阳(五)--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