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第三二四章 海参崴 七

要说这伙土匪在这一带地区本来还是颇为风光的。x23u更新最快首领的绰号黑风沙,也是东北土匪中的老字号,干这一行已有30余年,从学徒一直干到老大,早年在辽东半岛活动,也是搞得风声水响。

不过后在辽东半岛上先后崛起了杜立三、张作霖、冯麟阁等土匪武装,逼得黑风沙在辽东半岛沒有立足之地,只好带着队伍北上到黑龙江、乌苏里江一带地区活动。当然老土匪被新土匪逼走只是表面现像,深层次的原因是这些新土匪都是来者不善,而且背后有不少势力的支持。

其实严格来说张作霖、冯麟阁都不能算是真正的土匪,出道都是以地方安保团、保险队的名议,杜立三到是世代绿林出身,但成势之后也占了一块地盘,并且控制了辽河水道,这样多少会有一个比较稳固的地方基础,有稳定的财物收入,比一般纯靠打家劫舍的绿林土匪要强得多。

而且甲午战争之后,日俄对东北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拉陇地方绿林势力,也是两国争夺的一个方面,不过日俄拉陇的基本是像张、冯这样的地方势力,而不是黑风沙这样的纯土匪,这样张、冯的势力自然扩张很快,压过黑风沙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黑龙江、乌苏里江一带地区虽然没有辽东半岛那么富饶,但由于地广人稀,而俄军只能控制几个大城市,这就给了土匪们十分广泛的活动空间,而俄国对土匪的活动也只是睁一眼闭一眼,只要是不影响俄国在这一带地区的统治,俄国也就不会多管,毕竟实在是没有多余的精力;当然黑风沙也没有傻到和俄国做对,因此双方互相守着不成的默契,共存下来,而黑风沙的势力虽然大不如前,但在这一带地区打劫商队、洗掠当地的土著部落,到是也能够过得下去。

但日俄战争爆发之后,受影响的绝不仅仅是平民,由于经济萧条,商队大减,黑风沙的日子也不是那么好过了,去年下半年,竟然没做成几笔像样的买卖,虽然山寨里还有些积蓋,短时间內不致于坐吃山空,但黑风沙也感觉到了沉重压,毕竟山寨也只能再撑3、4个月,而且土匪结合,多是靠利益,一但山寨撑不下去了,就会立刻作鸟兽散,各奔东西,因此新年刚过,黑风沙就率领山寨的土匪们,进攻泰鄂尔部落。

过去黑风沙曾两次进泰鄂尔部落,都因为部落的防御严密,铩羽而回,不过这十几年来,泰鄂尔部落己发展这一带地区最大的部落,因此要干也就干一票大的,如果打下了泰鄂尔部落,至少够山寨支撑大半年时间了,当然黑风沙也不知道其实部落现在也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

虽然连续两天进攻未果,但黑风沙等人也做好了艰苦恶战的准备,到也并没有太在意,只是完全没有想会在第三天的一清早遭到猛烈的炮击,而黑风沙的第一反应就是难到是俄军来进攻了,因为在他看来,这一带地区只有俄军才拥有火炮,只是不明白俄军为什么会来进攻自己。

但现在不是想这些事情的时候,因为炮弹还在不断的从天上落,将营地里炸得器物乱飞,雪泥四溅。还有不少土匪被炸伤炸死,倒在雪泥当中。有的战马被炸死,还有战马被爆炸惊吓、乱叫乱跑。

人民军的迫击炮一共进行了两波打击,每门共打出8发炮弹,虽然不能对土匪的营地进行覆盖性的打击,但炮弹形成的弹幕范围,也基本将土匪营地都包括在内了。

而炮击刚刚结束,只听“嗒嗒嗒嗒”的声音响起,原来是两挺机枪接上了迫击炮的打击,以交叉火力继续对土匪施加压力。士匪的营地本来就建得十分顺竞,全无章法,而且在营地外围也没有建立木栅墙,刚才又被迫击炮轰了一阵,营地里己经乱成了一团,因此在机枪的火力打击面前,基本毫无遮拦,顿时又有无数土匪中弹。

黑风沙的心里也不禁暗暗叫苦,自己到底是走了什么狗屎运,还是得罪了那一路神仙,在炮击之后竟然还有机枪招呼自已,打自己这么一支小小的土匪军队,至于用这么狠的武器吗?不过他到底也是多年的悍匪,虽然没有学过正规的军事,但实战向经验到是十分丰富,当下整个人也顾不得寒冷,趴在雪地里一动不动,因为他知道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自己的受打击面,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

两挺机枪各自打光了2个弹鼓,共计是180发子弹,基本己经将土匪压得抬不起头来,这时士兵们才举起上好了刺刀的步枪,组成一个线型的阵列,向土匪的营地推进过去,一边前进,一边开枪射击,继续保持着对土匪的压力。而这时罗岳才下令,命泰鄂尔部落的部民也出击参战。

刚才人民军强大的火力,让部民们看得目瞪口呆,谁都没有想到,这支不到100人的军队竟然会有这么强大的火力,不过人人也都十分高兴,因为有这样一支军队帮助自已,击败土匪到是大有可能的。

而土匪们遭到人民军的连续火力打击之后,早就已经被打得昏头转向,那里还有勇气和人民军交战,但人民军是土匪的背方包抄上来,因此切断了土匪的后退道路,不少土匪只好向着泰鄂尔部落的方向后退。

这时就在这时,泰鄂尔部落寨墙的大门打开,杀出数百名部民,大多数人都是拿的冷兵器,其中还有不少竟是妇女,正好迎上后退的土匪,双方展开了激战。而人民军和穆哲虎带领的部民也冲了上去,和土匪展开了近身作战。


状态提示:第三二四章 海参崴 七--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