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第二九二章 渔人行动 四

马茨塞维的心里一沉,赶忙拿起望远镜向前看去,在照明弹的光芒,到也能够看得清楚,正的两艘军舰是战列舰,虽然这个时代的军舰形状各异,但战列舰还是有十分明显的特征,一是主炮粗大;二是舰体肥短,因此也十分好辩认。!

在这时,只听身边的参谋雅杰斯基己惊叫道:“那……那是俄罗斯号,左边的那艘是俄罗斯号,怎么会在这里出现。”

马茨塞维听了,也赶忙向左边看去,只见左边的军舰体形更为庞大,而且果然是俄罗斯号。

能够以国家的名字命名的军舰,在一国的海军自然是十分重要的,俄罗斯号大型装甲巡洋舰是如此,因此尽管过去了4年,但马茨塞维、亚杰斯基这样的俄国海军军官仍然记得这艘军舰的样子。

但马茨塞维的心却彻底沉了下来,因为俄罗斯号大型装甲巡洋舰的出现,也证实了他的猜测。马茨塞维十分清楚的记得俄罗斯号在4年以前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大沽口海战被海外华人击沉,后来又被海外华人打捞起来修复,编入自己的舰队,并重新命名为开海号。

现在即然出现了俄罗斯号,那么拦在皇太子号前面的6艘军舰自然都是华东政府的军舰,而再加左侧边一直和皇太子号并行的两艘军舰,一共有8艘华东政府的军舰。马茨塞维当然不会认为只为巡逻警戒需要出动8艘军舰,其至少有两艘战列舰,一艘大型装甲巡洋舰。显然是针对皇太子号而来的。

而陷入这8艘军舰的包围,皇太子号几乎是没有可能逃脱的。虽然如此,但马茨塞维还是下令全舰的军官士兵,准备战斗。

照明弹的光照效果只维持了2、3分钟,陆续的熄灭,海面又恢复了星光月色,而在这时,只见在前方出现了一闪一闪的灯光信号,马茨塞维的心里一动,知道对方再向自己发信号。

大约10分钟之后,皇太子号的信号长向马茨塞维报告,原来对方的信号是要求皇太子号减速,地停泊,双方派人会面进行交涉。

马茨塞维点了点头,又看了看身边的众军官参谋,只见众人的脸都有些犹豫之色,有两个人张了张嘴,但却是欲言又止。而马茨塞维的心里叹了一气,他当然知道众人的心态,皇太子号经过了一番激烈的拼杀才突破了联合舰队的封锁,全舰的官兵都有一种劫后余生之感,而且身心俱疲,而现在又遭到华东政府的军舰拦截,还是必败之局,在心态都有一个巨大的失落感,普遍都有不想再战之心。而人民军海军只是提出交涉的要求,并没有直接要求皇太子号投降,这样到是让人能够接受,多少都有不访先交涉一下再说的想法。

但马茨塞维十分清楚,所谓交涉,不过是给自己一个体面的台阶下,要不然对方拦截皇太子号做什么,总不会是要请客吃饭吧。不过马茨塞维还是问了一句:“对方要求和我们交涉,各位认为应该怎么办?是否答应他们的要求,或者是拒绝。”

雅杰斯基道:“对方似乎并没有敌意,而且在海相遇,要求交涉,也是国际惯例,如果我们拒绝对方的要求,恐怕会激怒对方,不如先派人和他们交涉,看看他们到底要说些什么?”

航海长奥洛维道:“但是我们一停船,再想跑可不行了。”

雅杰斯基道:“算不停船,你认为我们有多少机会可以逃脱,或者是冲破他们的封锁,既然是逃不掉,那么不如停船和他们交涉,或许还有机会。”

其他人也都不说话了,因为亚杰斯基说的确实是实情,皇太子号肯定是逃脱不了的,只能选择和对方交涉,于是马茨塞维道:“好吧,那么这样决定了,回复对方,同意交涉,停船。”

虽然皇太子号立刻减速,但由于惯性作用,又向前开出了5、600米,而人民军海军的6艘拦截军舰则组成了一个“u”型的阵列,开海号、拓海号两艘装甲巡洋舰向两侧展开,正面还是由远洋号、瞭洋号两艘战列舰坐镇,而东昌号、济宁号则在战列舰的两侧,6艘军舰形成一个半包围,将皇太子号困在其,距离在2000米左右。一直追赶皇太子号的青州号、沂州号则仍然保持在皇太子号的左侧大约3000米的位置。

皇太子号派出的交涉代表是亚杰斯基,而人民军海军派出的代表则是战列舰分队旗舰拓海号的副舰长张皓校,其实这样的交涉应该派出较低级别的军官,出动副舰长有些过了,不过张皓精通俄语,因此最终还是决定由他负责这次交涉。

双方各乘一艘小艇,相对而行,碰头之后先互相敬意,亚杰斯基也有些意外,对方可以直接用俄语和自己交流,不过这样到是方便,皇太子号没有懂汉语的人,亚杰斯基会说法语,另外还带了一名会英语的军官,但都没有直接用俄语沟通来得方便。

亚杰斯基道:“校,不知道你们希望和我们交涉什么?”

张皓道:“我们希望皇太子号停泊在青岛港口,解除武装,军舰的所有士兵全部岸安置,军舰由我们保蛩,我们可以保证全舰官兵的人身安全和基本权力,等战争结束之后,我们会和俄国政府联络,安排你们回国。”

虽然早己有了心里准备,但听了张皓的话以后,亚杰斯基的心里还是受到了巨烈的冲击,道:“俄国和华东政府并没有宣战,你们这样在公海拦截俄*舰,是违反国际公约的。”

张皓道:“俄国强占我国的东北地区,这己经是侵略行为了,而且我们


状态提示:第二九二章 渔人行动 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