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第四六九章 迎击俄军(六)

其实得知第1集团军被民军分割包围之后,林涅维奇就在第一时间准备救援,毕竟第1集团军不仅是他原来指挥的军队,而且现在的安危还关系到俄军胜负,因此于公于私,林涅维奇都是必救的。

不过要调集军队,制定计划都需要时间,另外还要侦察敌情,这些工作都不是在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当然林涅维奇也认为,第1集团军至少能够在人民军的包围中坚守3天的时间,也足够他来安排救援的计划了。

当然林涅维奇也考虑过,是否应该在第一时间内,派出一支军队逼近人民军的包围圈,到是不求立刻救出第1集团军,而是给人民军施加压力,让他们不能会力进攻,并且给第1集团军提振士气。现在聚集大早林涅维奇手上,派出1、2师

但就在第二天,人民军的中路军突然向俄军发动了反击,首先以装甲装车的重炮为支援,向俄军阵地展开了猛烈的炮击。这也是除了在俄军进攻的第二天,人民军的装甲列车炮轰击俄军的炮兵阵地之后,又一次向俄军进行轰击。240毫米口径的炮弹,也让俄军吃尽了苦头;随后人民军向俄军阵地发动了进攻,并且成功的攻进了俄车的几个阵地中,和俄军展开了激烈近身作战。

而俄军一向引以为傲的白刃战能力在人民军面前却大失水准,在近身作战中,俄军不仅占不到人民军的半点便易,反到是隐隐被人民军压制住。

第4集团军的司令萨姆索洛夫赶忙派遣预备队向各个阵地增援,经过了4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才算是免强守住了几个阵地,但还是让人民军将在第4天被俄军攻占的阵地又重新夺回去了。

林涅维奇收到报告之后,也十分意外,没有想到人民军在包围了俄军的左翼军队的同时,还有余力在中路向俄军发动反击。这会不会是人民军的什么诡计?诱使俄军抽调兵力去援救第1集团军,而趁着俄军中路的守备空虚,而在中路发动进攻。因此也不能不防,至于派兵增援,还是先缓一步,看看情况再说吧,反正也不差这一天。

――――――――分割线―――――――――分割线――――――――

人民军对俄军第1集团军的炮击是在下午3点钟的时候停止。而这时的俄军人数虽然还有5万余人,但已经彻底失去了抵抗之力。

虽然人民军的炮击并不是那种全覆盖性的炮击,但俄军的范围狭窄,缺乏有效的掩体,因此对人民军的炮击全无防御之力,连躲都没有地方躲,只能听天由命,而在这样的炮击打击下,俄军当然也不可能再组成有效的防线。

在人民军的炮击期间,俄军也曾发起过两次突击,希望能够突出人民军的包围,但被人民军以密集的火力拦住,根本无法突围,只能又退了回去。

不过人民军并没有趁势发动进攻,而是派出两名俘虏的俄兵,给俄军的司令司塔格里堡带去了一封劝降信,要求俄军立刻投降。因为俄军和日军不同,尽管日本已经提出了“脱亚入欧”的决策,但在思维上依然还是东方式的,视投降、被俘为战士最大的耻辱,再加上日本特有的武士道精神教育,因此在陷入困境的情况下,日军也极少有投降的例子,多半是选择死战,与敌同归于尽,甚致是自杀,也不愿当俘虏。在鸭绿江战中,16万日军身心己疲,而且被人民军全全包围,但人民军也只不过抓住4万余俘虏。

而俄军则不同,尽管俄国的国土横跨欧亚大陆,但俄国一向都视自己为欧洲国家,在战场上打不过就投降,是很平常的事情,并没有什么心里障碍。因此在此前日俄的交战中,日军的阵亡人数要略多于俄军,而俄军的被俘人数却要远高于日军。而对人民军来说,能够劝降当然是最好不过了。

果然,收到了人民军的劝降信之后,施塔格里堡立刻招集军官们商议。其实到了这个时候,俄军还有什么强硬下去的资格,谁都知道一但人民军发起进攻,俄军将必被全歼无疑,因此与其被人民军打死,还不如现在就投降,至少可以保住一条命,等到战争结束之后,还有被释放回家的希望,完全没有必要在这里无谓的战死。

于是施塔格里堡和军官们最终决定,接受人民军投降的要求,交出武器,当然人民军也向他们保证,可以确保俄军官兵的人身安全。随后俄军的士兵按照人民军的要求,依次放下武器,走到人民军指定的地点集结。而以施塔格里堡代表第1集团军的军官,则将自己的指挥刀和佩枪交给人民军,像征着俄军正式投降。

不过要接收5万余俄军的投降,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仅要收缴所有俄兵的武器弹药,还要对每名俄兵进行检查,万一有人私藏了一些武器呢?另外还要清点收集俄军华携带的各种文件资料,这些可都是极有情报价值,因此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套用旧时空的一句名言“就是xx头猪,要全部抓完也要花几天的功夫,何就是人呢”。

最终一直忙到傍晚快7点多钟,才算是将所有的俘虏都清查完毕,共计抓获了53744人,其中有中将6名,少将22名,这还不算缴获的枪支弹药。这也是人民军出兵参战以来,第1次有成建制的军队向自己投降。

而对自己左翼战场发生的一切,俄军的最高指挥官林涅维奇却一无所知,仍然还在纠结人民军的真正进攻方向到底是在那里。

只到第二天清晨,林涅维奇才收到消息,明确知道


状态提示:第四六九章 迎击俄军(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