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德意志崛起之路>第516章 演习 1

搞定小毛奇的意义是巨大的,甚至比搞定提尔皮茨的意义还要巨大,毕竟1战决定胜负的是陆军,而不是海军。俗话说上面有人,心中不慌,当小毛奇走上人生巅峰的时候,也意味着王子不少计划可以实施,并且几乎不会受到来自普鲁士军方的干扰了。小毛奇已经私下承诺过,将竭力促进王子的多项改革措施,并且个人也同意由巴伐利亚军团和奥匈军团一起对抗俄国,同时在西线稳定后增援东线。

当然,为了保证小毛奇这个盟友可以在参谋长的位置上坐的更长一些,王子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毕竟历史上小毛奇在西线闪击法国失败之后就被德皇罢免,然后是法金汉上台,再然后是兴登堡和鲁登道夫。对于后面这几位,王子并不是很放心,兴登堡和鲁登道夫搞国内军事生产还是很有一套的,就让他继续做这些吧,德国总参谋长的位置还是在老牌德意志贵族手中吧,毕竟历史上被推翻的不只有俄国,还有德国……。

在调整了一周之后,小毛奇终于来到了巴伐利亚诸兵种合成训练基地——铁堡。在这里存放着整个德国甚至是全世界最先进的陆军武器,以及最精锐的士兵,他们正在摸索着如何使用这个时代人类最高科技成就锻造出的武器进行一场更有效的杀戮。

“在战争爆发的初期阶段,俄国人会选择进攻,而我们同样也不会固守,因为相对于漫长的德俄边境线来说,我们东线的兵力太少了,而且我也并不认为我们的盟友有能力挡住俄国人的攻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主动发起进攻。并且最大程度利用装甲车辆带来的机动和火力优势!演习开始之前,施密特少将首先对演习的设定进行了一番讲解。

“如果是简单的遭遇战的话,拥有装甲单位的一方将拥有压倒性优势,没有完善的防御阵地,没有各种障碍物,甚至连支援炮兵都不到位的情况下,步兵根本无法用血肉之躯抵挡装甲单位和身后机械化步兵的攻击。所以在这次演习之中,我们假定对手已经预知了攻击方的情况,并且构筑了较为完善的防御阵地。”

“诸位请看这里,这里模仿的是一个团级规模的防御阵地,我们的敌人经验非常丰富,他们知道我们拥有强大的火力优势,所以他们在第一道堑壕附近只留下了少量的观察员,而他们第一道防线的主力部队也没有在一线停留,而是停留在第一道防线后面的掩体之中,当他们的观察员发现我们展开进攻的时候,掩体中的战斗人员才会回到一线。”

“对方整个正面大概有1500米宽,大约布置了一个营的兵力,并且在阵地之中部署了大量的侧打和倒打阵地。在第一道防线后面,对方还有另外一个营作为预备队负责支援和反冲锋。而在这支预备队后面,他们还有另外一道防线作为最后的防御支持点。”

“每一个连级阵地后面都可以得到60迫击炮的支持。而营级可以得到一个机枪连和一个82迫击炮的火力支持。在整个战线的最后,他们还拥有一个6炮制的速射炮连队提供曲射和直射火力。”施密特大致介绍了一下防御方的情况。

在这场演习中防御方的实力其实已经远远高于历史上东线俄军的水平了,实际上,一般的俄国团在较为仓促的情况下是无法得到一个3寸速射炮连的支援的,而俄国陆军更没有阔绰到给每一个连配60迫击炮,再给每一个营配属独立的机枪连和82迫击炮的程度,这个火炮并不算贵,但是关键是弹药消耗严重。俄国人脆弱的补给不可能让一个团在猝然转入防御状态的时候拥有足够的炮弹。

当然,要是在静态堑壕体系对峙的情况下,俄国人如果发现了对方攻击的方向之后可能会配属加农炮或者6寸榴弹炮这种武器,但是同时,德国方面在进攻的时候也肯定会加强进攻部队的火力,相对于俄国人的炮和4.7寸榴弹炮,德国人这边可就是重榴弹炮了,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来说,俄国人都没法比。所以在这场模拟的情况下,进攻部队实际上是吃亏的。

“我们的进攻部队模拟的是一个巴伐利亚团级规模的诸兵种合成战斗单位的情况,它拥有独立的炮兵,工兵、骑兵、装甲部队,全部的单位都乘坐各种车辆以便获得强大的机动性。因为机动速度比一般部队快很多,所以重炮部队很有可能跟不上,在这种情况下,这个战斗团唯一可以依靠的就只有自己!”

“我们这次探讨的是,在有限的火力支援下,利用装甲部队快速突破对方防线的可行性。毕竟,如果每次进攻都依靠大量的重炮的话,我们的准备时间和战役的突然性会降低很多,而我们可以选择的进攻地域和时间上也会减少很多。”施密特大致的介绍了一下参演双方的情况。

“如果没有问题的话,那是否可以开始了?”鲁普雷希特王子笑着问道。

“可以,我现在很希望看到这些新装备到底能给战争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小毛奇点点头,表示同意。

这个时代陆军进攻到底是什么的呢?在刚刚穿越过来的时候王子曾经按照当年看各种电视剧时的战争场面来脑部这个时代的战争,但是实际上,尽管现在只是19世纪末,但是部队的进攻已经远远超过了那些不懂军事的导演拍摄的电视。实际上,这个时代的部队进攻非常复杂,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可不是火炮一打,然后步兵一波冲锋就结束的情况。那只能存在于一些影视


状态提示:第516章 演习 1--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