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德意志崛起之路>第468章 步坦协同作战1.0版 2

“既然我们已经用莫斯密码进行联络了,那么我们是不是还要在坦克中专门安排要给联络人员?车长、炮手和装填手都没有精力做这件事情。”麦克想了想说道,作为一个坦克车长,他十分清楚每一名坦克手的压力有多大。

战斗中也许8成的时间,没有什么情况,但是很有可能在1成的时间里出现6成的情况!炮手负责攻击目标,车长指挥战车,搜索目标,还要控制战斗舱前面的并排机枪。驾驶员负责开车和控制车前机枪。装填手负责装弹和安装机枪弹鼓。除非大家是章鱼,有8只手,否则根本没工夫玩灯光电报啊!

“要是再上一个人的话,那还要大改,车体空间还要增加,否则的话就只能压缩弹药量了。”迈巴赫想了想说道。关于新一代战车是4个人还是5个人的问题,一线官兵和设计师已经撕逼了数次了,前者认为应该多一个人,方便操作,而后者认为为了保证不超重,能省一个人就省一个吧......。

除了车位安装的信号灯和车组内部配的扩音器之外,战车和后面的步兵还配发了信号弹。同时机枪也配发了曳光弹,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曳光弹为突击炮指示目标。而经过几次磨合之后,巴伐利亚的单车突破战术玩的也算有模有样了!

至少当王子来视察的时候,在演习场上是这样。

“即将接敌,机枪组准备展开!”正在前行的胡蜂式突击炮猛地一停,然后预示着接战的橘黄色信号灯亮起,收到信号的步兵指挥官立即发出信号,两个机枪组迅速向左右两翼运动。

为了携带更多的弹药,新式机枪组放弃了三脚架,改用轻便的两脚架,在一块凸起的石头上,1号射手机枪架设完成。1号射手将携带的弹药箱放置在机枪的右边,然后帮助1号射手连上弹链。而三号射手则携带备用枪管跟在左边,准备损失更换枪管。而机枪组的指挥则开始用望远镜搜索目标。

“11点钟方向,机枪掩体一个!12点钟方向,有疑似战防炮一门!”负责联络的士兵一边喊着一边用收拾,总算把事情说明了。

嘎巴一声,伴随着战斗舱尾部的盖子合上,沉重的战车开始转动车身,在车辆停稳之后,与火炮并排的机枪打出了5发短点射,用来指示目标修正弹道,5秒钟之后,短粗的炮管猛地向后一缩,一团橘黄色的火球从炮口中喷出,一发高爆榴弹径直飞向目标,将800米外的平射炮阵地炸成了碎片。随后,火炮微微转动一个角度,将另外一个模拟的极强巢穴干净利落的解决掉。

部队随后继续前进,在行进了大约150米之后,战车后部的黄灯亮起,负责排除障碍的工兵立即从后面跟进,负责掩护的掷弹兵扔出了一发发烟雾弹,而部署在两翼的机枪和掷弹筒则和战车一起压制正面的对手。

这样的火力在以往的演习中简直是无法想象的,除了最开始的炮兵远程火力支援外,步兵唯一可以依靠的就只有手中的步枪和手榴弹,间或还会有几挺机枪,但是面对坚固的阵地时并没有什么卵用。即使带上一门60迫击炮,也无法撕开对方的防御,因为60迫击炮的炮弹威力太小,而携带的弹药也太少了!

但是现在不一样,他们拥有一个可以移动的钢铁堡垒,75火炮就在身边!多达48发的备弹量足够清理一个连的防御正面!伴随着75火炮不断的开火,远处的堡垒在安全距离外被一个个炸上了天!步兵火力和战车火力相互配合下,犹如一个巨大的磨盘一样将对方的防御碾成碎片!

如果从技术角度来看,目前巴伐利亚在演习场上表现出来的战术水平已经远超过了历史上英国人的坦克突破和德国人组织的风暴突击队,前者根本没有系统化的协调作战,如何打完全看意识。而后者根本没有坦克。先不说这套不算成熟的战术能否突破西线的堑壕,但是至少收拾东线的俄国人没问题了!

“在不到100米的正面上,我们现在能集中一门75榴弹炮,2门掷弹筒和6挺左右的机枪,这个火力密度已经超过了原来我们设想的前线进攻火力,尤其是有一辆可以机动作战,又能抵御大部分攻击的武器完全可以作为我们进攻的支柱。”施密特少将说道。

“但是只要一门隐藏的足够好的战防炮,就可以摧毁这辆战车,在未来,突击炮能否穿过拥有战防炮的防线还是一个疑问,除非我们可以再较为狭窄的进攻面上集中大量的战车,压倒防御方的火力,”利奥波德亲王还是持保留意见。胡蜂式突击炮的出现确实可以让我们多一种手段,但是想要依靠单车或者小组突破对方的防线的话,还是很困难的。

“一个防御较好的3寸速射炮阵地,依靠4门火炮就可以有效威胁我们的战车,除非,我们在正面集中十辆战车,并且拥有能够摧毁坚固工事的支援武器,比如说大口径迫击炮。”王子也持相同的观点。

“那就是说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该是连一级十几辆战车如何配合协调的问题了?”施密特子爵面色一紧,略有些担忧的说道,现在单车和步兵配合都是个麻烦事,这要是十几辆战车的话,那怎么配合?走不了不远那就是放羊了!

“还有不同战车之间的配合,所以你们的任务任重道远啊!”王子拍了拍施密特子爵的肩膀,意味深长的说道。

就在大人物们进行交流的时候,演习依然在进行,工兵们在战友的掩护下冲到前面,然后用一种全新的


状态提示:第468章 步坦协同作战1.0版 2--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