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德意志崛起之路>第402章 你还是想的太简单了!

不过没关系,作为穿越者,已经把剽窃当日常的主,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既能提升巴伐利亚军团战斗力又能让自己扬名立万的机会。于是王子拿起沙盘旁的推杆,然后又从旁边的兵棋盒子中拿出来几个骑兵模型和一个汽车模型,放到了沙盘上。

随后用推杆轻轻一推,新加入的几个骑兵和汽车和刚刚突破战线的,象征着装甲兵和精锐步兵的棋子汇合,再然后,王子将这些兵棋进一步向前推了推!直接将这团兵力推到了敌人的第二道防线上。

“非常不错的想法。”就在王子再接再厉,准备将前线的炮兵推到占领的阵地上,建立新的出发阵地的时候,一旁利奥波德亲王的赞誉和掌声就已经响起,王子知道,自己的想法已经被亲王所洞悉。

“你的战术是不是这样?在利用装甲部队和精锐步兵突破对方的防线后,集中骑兵和大量的汽车,和前面的突破部队组成快速突击兵团,向对方纵深继续发展,将他们的防线一道道攻破,然后后面的步兵赶上来实施大规模的合围作战。”利奥波德亲王问道。

“没错,是这样的。”王子有些得意的说道,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挂在王子的嘴角上。

“想法很不错,但是很难实现,至少现在不行。”利奥波德亲王一句话如同一盆凉水一般兜头就泼了下来……。

“叔叔,你这是嫉妒吧?一定是嫉妒,自己没想出来,结果晚辈想出来了,所以就想打击我一下吧?”王子心中不无恶意的揣测道。

“这就是当初闪电战的基本原理之一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向纵深进攻,攻击对方的节点和补给站,防止对方重新构筑防线,如果在来点空军的话那就完美了!当年2战德国就是这样玩的啊,你怎么能说我的无法实现。现在卡车有了,坦克和突击炮有了,飞机很快就会有,基本要素都全了啊,虽然技术限制无法和2战相比,但是至少对付俄国这样的国家问题不大啊”王子心中十分的不满。

“先不说新式的突破坦克和突击坦克的稳定性问题,咱们可以先假定这些坦克足够稳定,并且有至少120千米的航程,这个数据很不错了吧?”利奥波德亲王看着脸上写满了不满二字的王子并不生气,而是耐心的解释道。

“我们这一波推演可以从攻破对方第一波防线开始,突破型战车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样,就是为了突破对方防线而生的。我相信它能很好的完成任务,但是这种战车并不适合继续往纵深攻击,排除可靠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它的速度太慢了,在野外越野时的速度也不会超过每小时7千米,这个速度并不比步兵快。”

“想想看,我们未来的战场是东线,俄国是何等的面积广阔?而俄国的道路情况又很差劲,即使我们突破防线,那么我们下一步攻击哪里?是以每天30千米的速度攻击那些分布过于宽泛的补给点,还是寻找对方的某一道防线?”

“俄国人不傻,经过一段时间的较量后,俄国人一定能看出他们在正面交战中不是我们的对手,所以他们会在局势不利的情况下果断的的撤退,前线部队能跑出来多少是多少,而在广阔的俄国平原上,你的少量装甲部队又能兜住多少敌军呢?我们的正面大军又能前进多远呢?”利奥波德亲王反问道。

利奥波德亲王说出了问题的关键!还是时代限制,还是后勤限制,这个1战无法回避的问题。诚然,王子已经搞出了闪电战需要的大部分硬件物品,但是可惜的是,这只是解决了有无问题,并没有解决量的问题!

德国2战的闪电战体系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装甲部队、机械化步兵和空军一个不能少。装甲部队切开对方防线后,还有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兜住尽可能多的敌人,这直接关系到能一次歼灭敌人的数量。

王子明白了亲王的意思,现在的巴伐利亚军团刀子已经够锋利了,或者说历史上德国人的刀子对付俄国都足够了,但是大量部队的机动问题还是没法解决!你切开了对手的防线,但是想要兜住对手,后面的步兵运动速度也必须足够快啊!

诚然,德国2战的大军依然需要骡马来进行机动,但是毕竟手中也有几十万辆各种汽车,运动速度还是要远比一战这种常规部队完全靠骡马的部队强太多了,即使这样,德国2战依然会出现补给不够影响前进速度,或者无法兜住对手的情况。那么1战情况,无法让大部队高速动起来的巴伐利亚军团即使突破了对手,少量的精锐机械化部队依然无法兜住大部分敌人。即使继续穿插,效果也有限!

然后问题来了,王子到哪去找那么多的高机动性部队啊。想要让大部分兵力用卡车运输的话,那还是算了吧,这个连2战德军想要完成都有些困难。自己的卡车用来武装部分精锐部队,再用来强化一下补给就差不多了,什么十几万大军全部用卡车拉,然后围歼对手的戏码还是别想了。

“唯一能解决这个战术漏洞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骑兵!只有拥有大量的骑兵我们就可以让他们配合后面的步兵兜住对方的大部队,然后歼灭!甚至我们的装甲部队还可以和骑兵混编,用骑兵来弥补战车数量不足继续向纵深推进!再不济,游动作战的骑兵也可以摧毁和袭扰对方的后勤补给点,破坏对方的撤退。”王子想了想说道。

“可惜的是,我们巴伐利亚没有那么多的骑兵啊,俄国人


状态提示:第402章 你还是想的太简单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