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德意志崛起之路>第2575章 首战 3

然而,占据先手优势并且拥有非常好位置的阿肯色号战列舰依然给这艘日本目前最强的战舰造成了非常大的麻烦,毕竟,12门12寸火炮的火力是绝对不容小觑的!在第二轮齐射再次夹住目标,在岛田还没有下达命令之前,阿肯色号在第三轮齐射中终于取得了美国海军在今天晚上的交战中第一次有证可查的主炮命中!

一发12寸炮弹打在了日向号4号炮塔正面的装甲带上,虽然在正常情况下,厚度超过380的硬化装甲足够抵挡目前绝大部分重炮的攻击,然而,这次距离太近了!6200码,不过6千米的距离!这发炮弹犹如骑士的骑枪一般狠狠的撞在了炮塔前部的倾斜装甲上,伴随着金属碰撞的声音和炮弹的爆炸,一个深达足有10寸的弹坑出现在了原本光滑的装甲板上,而崩碎的炮弹好巧不巧的砸在了其中一门15寸火炮上!

第二发炮弹则命中了日向号船体主桅杆附近,爆炸产生的震动让正在旋转的测距仪暂时卡在了固定角度上。于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日向号是没法用主测距仪对阿肯色号进行测距的!

“该死的,我们被蚊子咬了!”岛田暴怒的说道。“命令,所有炮塔以自己的测距仪对目标实施炮击!”就在岛田下达命令的时候,又有一发炮弹命中,但是可惜,这次打在主装甲带上的炮弹因为角度问题被直接弹开了。如此近距离的持续打击让日本人都对自己最先进的战舰感到了不安和恐惧,毕竟,在测试中可没有人试过在6千米的距离上用重炮对主装甲带攻击!

于是,在不安和恐惧之下,岛田再次下达了释放烟雾的命令,然后,这样一来,在短时间内,日向号战列舰就很难进行有效反击了

“左弦发现鱼雷航迹!”就在这个时候,瞭望手的警报让日向号上所有的日军官兵感到心头一亮!到现在,他们才意识到,对手也是非常难缠的,美国海军这套组合拳还是挺有危险的。

然而作为在演习中被雷击多次的岛田在这一刻也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他现在甚至不知道美国驱逐舰的具体位置,但是从海面上白色的痕迹来看,应该是从西北方向射来的,属于追击问题,而不是相遇问题。于是,处置这种事情就要简单多了!

“脱离舰队,然后加速航行甩开它们!向后方释放照明弹,先打驱逐舰,再打主力舰!”岛田在第一时间做出了决定。大量的重油再一次注入锅炉之中,管道中的蒸汽压力直线上升,日向号开始加速,然后果断脱离队列,规避来袭的鱼雷和炮弹。至此,从阿肯色号战列舰开火一直到日向号脱离,整个过程不过5分钟的时间,然而所有对海战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这一次,莱西上校的攻势其实已经落空了。

轰!又一发12寸炮弹落在了日向号上,这发炮弹命中了上甲板,将数个舱室和里面的日军官兵打的粉碎,并且点了一把火。战舰似乎发生了轻微的震动,但是依然在加速规避,在密集的水柱和爆炸中,日向号顽强的向远处规避,并且开始用所有火力攻击出现在光照下的美国海军驱逐舰。

在这一刻,仅有的三艘美国驱逐舰竭尽全力想要贴上去,然后用致命的匕首干掉这个巨兽,犹如西方传说中挑战勇士的巨龙一般,然而,童话终究是童话,当不得真的,当占据突袭优势的美国驱逐舰分队暴露出来之后,当日向号战列舰采取了正确的规避措施之后,当日本舰队回过头来之后,那么参与进攻的美国驱逐舰的结局是一定的!

山城号战列舰和金刚号战列巡洋舰首先反应过来,他们放弃了之前的转向机动,用密集的侧弦火炮向着探照灯和照明弹笼罩之下的美国驱逐舰发动了狂风暴雨暴的打击,短短不到2分钟时间,第一艘美国驱逐舰被密集的6寸炮弹摧毁,第二艘驱逐舰仅仅多坚持了不到5分钟,就被一发14寸炮弹砸的粉碎!而第三发驱逐舰在释放掉所有鱼类之后,在撤离过程中,被日向号的15寸炮弹命中,整个船体被骤然摁进海水中,再也没有浮上来!

“嘶。”莱西上校倒吸了一口冷气,看着远处正冒着阿肯色号多达12门12寸火炮攻击而抱头鼠窜的日向号,莱西上校是真的无语了,到现在为止,他至少打中了对方5发炮弹,然而并没有对日向号造成太大的伤害,虽然对方十分狼狈,但是更多的只是为了规避鱼雷,而不要忘了,在周围,还有9艘日本战列舰呢!对方很快就能反应过来,实际上,莱西上校计划已经落空了,阿肯色号之前的表现只能算美国第六战列舰中队的回光返照!而在作为杂鱼的驱逐舰被清理干净之后,就该轮到阿肯色了!

“迅速撤离,战舰准备冲滩!”莱西上校下达了这次海战中他最后一个战术命令,于是,这个命令果断的拯救了他和他的大部分部下!于是,在密集的弹雨中,一边释放烟雾一边逃窜的阿肯色号战列舰迅速向远离战场的一处海滩冲了过去,然而日本人并不想放过这艘刚才打了日向一闷棍的家伙!

“三号炮塔被命中,火焰已经突破防火门,向下方蔓延!”

“立即给三号弹药库注水!”

“船体右侧水线下部分被命中,战舰出现严重倾斜。”

“反向注水平衡!”

“4号到7号舱室进水失控!”

“放下所有失控区域的防水门!”

在两艘日本战列舰疯狂的打击下,阿肯色号战列舰最终只能通过不断的注


状态提示:第2575章 首战 3--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