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你说岛屿作战不需要坦克?拜托,虽然,加里曼丹和几内亚被称为岛屿,但是人家面积一点都不小啊!70万平方公里呢,法国才多大?乌克兰才多大?美国人费尽力气夺取的岛屿自然值得流更多的血来守卫!所以美国陆军的装备肯定要针对日本陆军已经在东南亚的作战环境。从这一点来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陆军的建设方向就不适合和德国装甲部队争锋!
毕竟,在东南亚,美国人需要考虑补给、路况以及作战环境,他们的敌人并不强大,对火力和防御的要求不会高,这个世界不存在无限制的土豪的,举个例子,如果能用20吨战车来解决问题的话,那么美国政府肯定不会拿30吨战车来大量装备部队。
这就好比你常年在新手村称王称霸惯了,突然来到怪物房,不适应那是肯定的。然而战争时期,想要从不适应转向适应那是相当漫长的一个过程,毕竟一款武器从开始研发到成熟肯定需要一段时间,尤其是越复杂的武器越是这样。
而实际上,各种针对性武器是存在一些盲目性的,如果德国对自己的装备计划和军队换装隐蔽的好的话,那么在双方军队真正大规模交战之前,美国人对德国的军备构成肯定会有一些评估上的偏差。所谓战场上敌人一出现某种武器,就可以立即引起高层注意这种事情有的时候是不会发生的。因为对方数量可能不多,为此专门更换装备体系是犯不上的!
这就好比在历史上虎式坦克在北非战场上就出现了,但是长管谢尔曼并没有出现,一直到诺曼底之后,面对大量的虎豹坦克,美国人才骤然意识到自己的火力不够的问题,所以才有了所谓的长管谢尔曼坦克。
其实,从性能上想要彻底压制对手的想法不光德国人有,历史上美国人也有,如果战争持续的时间长一些的话,那么历史上所谓的美国t232这类并没有投产的战车说不定就都冒出来了!
在卡里普特等人看来,未来美国陆军在对抗德国陆军中的最大隐患就是没有建立一个合适完备的装甲兵发展体系。美国人虽然也搞出了一些坦克、自行火炮但是并不适合和德国进行高强度的装甲集群对抗。
不过对于美国人的装甲输送车德国军方倒是比较在意,并且将其称为可以弥补德国装甲部队最后短板的装备。坦克是不可能单独行动的,所有装甲单位无论是坦克、突击炮还是坦克歼击车其实都需要大量的步兵配合,然而步兵本身的脆弱和较低的机动性导致了进攻的时候很容易脱节。
所谓用卡车把步兵拉到前线,然后下车作战这种办法,怎么说呢,理论上看似不错,但是实际上可操作性有些差,首先,轮式车辆的通过性就比较糟糕,在通过环境差一些的地区,车辆的损耗和效率非常糟糕。其次,轮式车辆容易遭到伏击,本身太过脆弱。第三就是拖延了部队展开的节奏。
按照德国陆军的相关战训,进入阵地之前,卡车搭载的步兵需要在战场之外下车然后步行加入战斗。而卡车要集中起来放置在安全地区。这光兵力下车集结到进入战斗就是很漫长的时间,如果对方有较强的远程火力的话,那么就更麻烦了,直接影响了装甲部队的推进速度。
而在实际作战中,步兵依然很脆弱,开始的时候协约国经验少,有坦克在正面挡着,步兵比较安全,但是后来,随着协约国学精了,他们开始设置侧射阵地之后,情况就有些变化了,再加上各种型号的臼炮和迫击炮。步兵在如同暴风雨一般的弹片打击下生存率很堪忧啊!
而有了装甲输送车之后就不一样了。对步兵伤害最大的机枪、弹片的威胁被大大降低,而且部队进入战场更快,可以随时伴随坦克发动冲锋,而且装甲输送车提供的负载可以给步兵部队更多的武器和弹药。比如说美国一辆搭载着一个班的装甲输送车上就有3挺机枪,其中两挺是bar机枪,由下车作战的步兵携带,而另外一挺勃朗宁机枪则交给车上人员操作。这火力密度已经非常高了。
然而在酒精沙场的德军老将们看来,这种级别的火力依然不够用。“在实际交战中,步兵单位进攻的时候,我们需要对付非常多的轻型掩体,其中一部分是机枪阵地,或者备用阵地。他们会在这些地方建设有一定厚度的胸墙。有的时候还会用木材加强。普通机枪甚至是大口径机枪杀伤力有限。而在伴随坦克攻击的时候,我们可能面对高度非常低、位置很刁钻的火炮掩体,坦克炮因为射击角度和转速的问题往往反应有些慢,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些可以伴随坦克机动的速射火炮来提供火力掩护了,在作战中,2磅机关炮的效果很不错,但是重量有些大,而且缺乏合适的载具。我们可以在未来的装甲输送车上安装口径稍小的速射机关炮!”卡尔斯少将在写给鲁普雷希特王储的报告中这样写道。
“看来这一次我们的收获很多啊。”几天后鲁普雷希特看着卡里普特大将送来的报告后说道。经过这一段时间的考察,德国陆军对目前美国陆军的情况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总体来说,美国,作为一个已经成长起来,并且开始伸出獠牙的强悍存在已经展现了自己强大的力量。但是总体来说还是稍显稚嫩。装备体系上可圈可点的地方不少,漏洞也有很多。
至于实战中的表现?这个就要看后面了,战争前期吃点亏没关系,关键是要在战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