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德意志崛起之路>第1786章 冲突 1

诚如鲁普雷希特所料,即使德国内部生动乱,即使德皇和以社会民主党为的议会派已经站到了绝对对立面,但是德国国内依然不会出现双方的几十万大军互相对a的场面,这绝对是德国的幸运。不过凡事都有例外,军方在这件事情中态度暧昧。倒不是说他们想着在德皇以及议会派之间待价而沽,而是说,他们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他们选择了最利于德意志帝国的情况。这也是为何鲁普雷希特敢于作壁上观的根本原因!王储给普鲁士6军高层点了十二个赞!

然而这毕竟是一场波及全国的政治动荡,无论是德皇还是议会,他们都不会把希望寄托在对手身上,所以这场动乱在大体比较和平的情况下依然会出现激烈的对抗,霍亨索伦家族做为一个统一了德意志,并且同志德国近5o年的家族自然拥有一批死忠。而社会民主党做为国内第一大党,同时也和工业资本家联系紧密,他们同样也拥有有限的军事力量,虽然无法和王国级别的存在相比,但是凑出比一个大公国强一些的兵力还是可以的!

于是,这支有议会派死忠人员组成的“国民军”在黑森—拿骚区和从巴登大公国出来的小毛奇部队碰上了!而指挥这支“国民军”的正是艾伯特的席军事顾问,前6军上校布勒先生。

“司令官先生,我们的前锋部队已经抵达了海尔布隆市,根据我们收集到的情报,对面的巴登军团最多有3个小时的时间将出现在海尔布隆市的南部郊区。我们部署了警戒线。”一名军官对正在看着地图的布勒说道。

海尔布隆市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汇集点,如果小毛奇的上万部队想要快北上的话,就必须占领这里,然后以此为基地搭乘列车或者或者顺着公路北进,而同样道理,如果议会派想要拔除忠于德皇的最大邦国—巴登大公国的话,同样也要占领这里,然后南下。

于是这座城市成为了双方争夺的焦点,不仅仅是军事意义,同时在政治意义上也是如此,巴登大公国是目前所有德国内部有影响力的大邦国中第一个摆明态度支持德皇的,如果议会派能把巴登大公国干掉的话,那么德皇在德国各邦国内将变的空前孤立,而如果巴登大公国的军队能一举重创议会派的话,那么就等于告诉世人,所谓的“国民军”不过是一只纸糊的老虎,所谓墙倒众人推,原本的骑墙派会毫不犹豫的站到德皇一边!

于是,议会派毫不犹豫的给这支部队配属了最精锐的装备和最优秀的人员,这支规模足有2万的军队中甚至还有一支由蟋蟀式坦克和胡蜂式突击炮组成的精锐装甲分队,火炮全部实现了车辆牵引,(当然,牵引的车辆本身也是五花八门,不少车辆都是沿途直接征集的)排在部队后面的8门15o榴弹炮成了这支部队最核心的装备!

至于说这些火炮哪来的?很简单啊,德国内部几十万的预备役和新建部队,虽然他们的重装备被压缩到了极限,但是凑出这些武器还是可以的,而且有不少武器装备都是从控制区的军工厂中拉出来的。所以,武装这样一支小部队,绰绰有余,甚至这还不是议会派军队的全部力量!

相对于这些装备来说,真正能征善战,能抗压的官兵更加困难一些,后方部队的老兵和有经验的军官本来就少,而且这些人大部分还被中立派控制在手中,所以造成了这支部队战斗素质偏低。不过好在还是师一级规模的部队,还在布勒司令官的能力范围内,之前,人家可是指挥过团级战斗的!当过军参谋的。

而小毛奇这边呢,情况有些糟糕,虽然部队素质不错,但是,装备水平就差一些了,这其中一方面自然是因为巴登大公国本身的军力就不行。大部分力量还在西线顶着英法联军,而另外一方面则是小毛奇有些轻敌了,他追求的是快和轻装,想要快推进到柏林然后一剑封喉,没有想到过一出家门就能碰上一支带有精锐装甲部队的师级作战单位!

“如果我们在城市中建立防御攻势的话,那么我们至少可以保证守住这里,小毛奇将军的部队数量并不多,最多不过1.5万,但是他们的战斗素质肯定要比我们这边要强很多。”一名参谋说道。

“不,避开海尔布隆市区,我们在野外和小毛奇交战。”仅仅几秒钟,布勒就决定了,不在城市中打巷战,而是拉出来打一场堂堂正正的野战!这不仅仅师因为布勒对自己的坦克和火炮有信心,更重要是的,他并不想在德国本土打一场惨烈的巷战!

“我们的手和武器上绝对不能沾染太多平民的鲜血,这将是我们一生无法摆脱的梦魇,也许现在,有人会给我们辩解,说这不过是斗争的需要,但是五年后、十年后呢?即使议会派成功了,社会民主党掌权了,当人们已经淡忘了我们曾经的付出之后,那些政客们会怎么做?他们会称呼我们为海尔布隆的屠夫,刽子手!他们会想出一万个理由来给我们定罪,而我们百口莫辩,即使我们不会被指控,但是相信我,我们的内心中也绝对会留下终身的愧疚和罪恶感。”布勒这样说道。

于是,在布勒的坚持下,他的部队绕过了海尔布隆城区,在城市南部的旷野上展开了战斗队形,士兵们开始挖掘堑壕。而沉重的火炮也从拖车上卸了下来,安放在刚刚选定的炮兵阵地上。

而就在布勒的军团展开后不久,小毛奇的部队终于出现在了!“对方并没有据城而守,而是选择


状态提示:第1786章 冲突 1--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