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德意志崛起之路>第1528章 溃败

冯.赛克特将军不知道自己这样做,能不能解救这7万德军,但是,他知道,这样做生还的概率最大,无论是等到巴伐利亚军团援助,还是凭自己收集到的物资硬撑下去,都可以拖延最长的时间,反正是绝对不能跑的,一旦决定跑路的话,那么万一被俄国人骑兵追上的话,那么在马刀、机枪马车和速射炮面前,所有步兵都是平等的……。

于是,一战中最神奇的一幕出现了,在数百公里的战线上,匈牙利军团一触即溃,而在战线的中间,规模并不庞大的德国军团不退反进,开始迅速向博克师靠拢,并且有些“不人道”的裹挟了一些匈牙利部队和他们的物资一起前进!在和友军汇合之后,总人数将近6万的德军开始构筑环形阵地,筑垒自守。将部队如同一个拳头一般集中在一个相对比较狭小的区域中。而这个行动开始并没有引起博鲁西诺夫的注意。

所谓打破一点,震撼全线,当俄军在多处打破匈牙利军团的防线之后,终于拉开了大崩溃的序幕,即使那些没有遭到俄军攻击的地段,匈牙利人都人心惶惶不可终日。流言的传播是如此致命和夸张,在经过3次“转手”之后,原本部分战线被突破的情况变成了“全线崩溃”。

那些意志本来就称不上坚定,在长达一年多的战争中已经变的有些麻木的匈牙利人开始离开他们的阵地,甚至在不知道该撤向哪里的情况下就漫无目的的向后方撤离。他们妄想着逃脱被追杀的命运,然而实际上呢?在离开补给线和兵站之后,茫茫无边的乌克兰平原就可以把这支犹如惊慌之鸟的部队撕扯成碎片!

整个形势比博鲁西诺夫想象的还要好,匈牙利人根本不堪一击。而就在整个战线发生动摇之后,博鲁西诺夫果断的打出了下一张牌!12个骑兵师将近10万骑兵开始向纵深攻击,他们犹如锋利的剃刀一般肢解着匈牙利军团,犹如一柄柄致命的利箭一般射向了匈牙利人的要害!

此时,俄国第7骑兵师正沿着一条河流追击,匈牙利人不傻,他们非常清楚,大量的部队在脱离了固有的补给体系之后,只有沿着河流才能保证部队的基本饮用水供应。然而你知道,俄国人也知道,于是,这支骑兵部队根本不用派遣太多的侦查人员,就直接咬住了匈牙利第4军的两个师和一个军部约3万多人!

于是,在一个河流的拐角地带,7000名俄国骑兵对3万名匈牙利士兵的攻击开始了,他们犹如狼群一般尾随而至,顺利的将毫无战斗力的后卫干掉之后,这个骑兵部队分成了数支同时对这支部队展开了攻击。

俄国人带的武器并不多,只有十几门拖曳火炮和几十辆机枪马车,这些火力加起来甚至不比一个普通的德国团强,但是奈何在这种兵败如山倒的情况下,3万多匈牙利人犹如待宰的羔羊一般,满脸惊恐的看着俄国人挥舞着马刀冲上来,然后将他们的头颅一个个砍去。

并不密集的炮火和机枪火力洒落在人群中,这些武器造成的伤害非常有限,而骑兵的马刀杀伤力也非常有限,俄国人开始进攻的时候并不算顺利,倒不是说匈牙利的反抗多么坚强,而是因为人太多了,直接影响了骑兵的冲锋。整个战场犹如一柄钝刀子切肉一般。毕竟俄国人的刀子有些钝,而对面虽然是头猪,但是肉太厚了……。

然而俄国人并没有放弃,他们竭尽全力的进攻,在一次次攻击中不断消耗着自己的力量,而就在俄国人战斗力接近极限的时候,匈牙利人最终崩溃了!大量的人员不顾一切的涌入了背后的河流之中,试图逃生,然而由此引发的雪崩效应让局势直接崩溃,更多的人是死在了同胞的踩踏之中而不是死在俄国人的攻击之下,殷红的鲜血融入着这条河流中,形成一道红色的色带,甚至直接将一段河流全部染红。最终这支部队只逃出去了6000多人,剩下的2万多匈牙利人全部战死或者被俘,而这仅仅是整个博鲁西诺夫战役前期的一个缩影而已。死亡的阴云笼罩着整个南线。匈牙利军团的一触即溃甚至让整个东线都发生了一些震动!

在随后的一周时间了,俄国陆军在整个南线推进了80到150千米左右的距离!整个战线被打的凹下去了一大块,俄国人的骑兵最远已经打穿了后世的乌克兰版图,到来了后来的摩尔多瓦地区……。按照俄国人的说法,他们再努力一些的化,就能看到开战时奥匈帝国的边境线了!匈牙利人的败退让奥地利军团的侧翼暴露在了俄国人的兵锋之下,而战场上失败的消息也最终传回了布达佩斯、维也纳和柏林!

在威廉二世等人看来,从开战以来,形势一直很好的东线似乎发生了逆转,原本认为已经被鲁普雷希特的巴伐利亚和波西米亚军团打的快崩溃的俄军,居然如同九头蛇一般恢复了生机,并且在匈牙利人身上狠狠的咬了一口,几十万的匈牙利军团说败就败了,对于德皇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而且更让德皇感到难堪的是,自己刚刚派了三个师,总计7万人的德军前去支援匈牙利,结果还没到几天,就直接败了,这让德皇面子往哪搁?

于是,德皇暂时也顾不上西线的战事了,当然,现在西线也没有什么大的行动,双方刚刚结束了一场大规模战役,正处于休整状态他召集整个总参谋部,以及部分前线将领准备商讨乌克兰的战事,甚至考虑,用不用派遣更多的德军进入乌克兰,帮助卡尔大公和匈牙


状态提示:第1528章 溃败--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