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投弹角度是由机体结构决定的,在目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想要进一步提高飞机的结构,以便让他们携带炸弹进行俯冲也是有些困难啊。而且就算可以俯冲,带着250kg的穿甲弹想要打穿战列舰级别的装甲,那只能说想多了。没办法,炸弹重量太轻了。
然而既然是对照组,那么最好自然是什么炸弹都带一些。而实际上,在携带550kg穿甲弹的时候,少量轰炸机也携带了550kg半穿甲弹和高爆弹。而后者因为携带量少,所以命中也不多,但是从仅有的命中上来看,似乎,高爆弹和半穿甲弹的表现挺不错?
“目前唯一可以确定的一发550kg高爆弹是打在了鹰号快速战列舰的后甲板上,这发炸弹威力是如此之巨大,以至于让我怀疑,在那一刻我们引爆了对方的弹药库,整个后甲板一瞬间被大团的火焰所覆盖。长达十几米的甲板被剧烈的爆炸掀翻。而大量勇气的涌入助长了火势,仅仅一发炸弹,这艘战舰后部的火势就陷入了时空的局面。”
“另外一发550kg半穿甲弹的命中后效应也很不错,似乎是打中了塞瓦斯托波尔号战列舰,这发炸弹至少击穿了2层甲板,虽然应该没有击穿核心舱,但是剧烈的爆炸之后,这艘船的速度以及操控就出现了严重问题,看情况,应该是爆炸的冲击波损伤了战舰的传动轴或者舵机。个人认为,在穿甲弹无法击穿核心舱的情况下,装药量在45左右的半穿甲弹对战舰的毁伤效果会更好。”
哈勒尔少将翻到了后面报告后,终于看到了这两发作为参考系的战果,虽然样本数据很小,但是总归有数据不是?所以,少将在给鲁普雷希特的电报中,专门提到了这一点。
而在鱼雷方面,哈勒尔少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因为在报告中提到了鱼雷从俄国战列舰船壳下划过的问题。而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鱼雷初始定深以及飞机投弹高度是最重要的,虽然考虑到在某些浅海中使用的情况,所以在鱼雷后部增加了漂浮体,以便控制入水深度。但是实际上,不同投弹高度下,入水深度是不一样。如果高度过大,即使鱼雷平稳了,深度依然会比较大,而且之前为了避开战列舰的装甲下延,所以刻意提高了鱼雷的深度。但是现在看来,这个深度要减一些,毕竟鱼雷要是直接从船底划过的话,那就啥用都没有了。至于说装甲延伸问题,只要入水深度在4米以上,那几乎不会碰到主装甲。
总体来说,这年代航空对海攻击,依然是鱼雷比较致命。只要鱼雷引信和强度没问题,那么鱼雷对战舰的损毁效果是相当不错的,老实说,这一次俄国战列舰的抗沉性能有些超出了德国海军的预料,按照他们的估计,如果和英国战列舰强度差不多的话,2发鱼雷基本就能废掉。炸弹的话,怎么说呢?如果想要削弱对方的战斗力的话,那么炸弹非常好用。不要说直接把主测距仪一炮端了,就是重型高爆弹在甲板上放一把火都可以有效的影响对方的观瞄。
至于为啥这样说呢?原因很简单,轰炸机的投弹手们就因为自己扔下的炸弹产生的黑烟而导致从空中观察目标有些困难,天空中都这样,更被说在战舰上了。
“如果我们的炸弹可以应发一场大火,或者直接命中诸如烟道、蒸汽管道这样的地方的话,那么这艘主力舰的远距离交战火力将受到极大的影响,尤其是烟道,被命中后,烟幕很快就可以遍布全舰。想要在这种情况下进行远距离射击是不可能的。”哈勒尔少将在报告后面补充道。
哈勒尔少将的效率还是很快的,在战役结束后的第三天,报告就送到了鲁普雷希特王子手中,而在实施里加湾登陆战之前,王子也需要处理一下德国公海舰队的相关事宜,正巧提尔皮茨带着舍尔等人来到了柯尼斯堡,而四艘航空母舰的问题现在也必须有一个定论了,舰载机的最终搭配,以及使用的武器、战术等等都需要敲定。
“要不把250kg炸弹给换掉?”看着眼前的报告,王子陷入了沉思之中,说真,无论从现在实战战果还是从历史上看,250kg级别的炸弹对于主力舰来说,完全就是坑爹的代名词。
后世网上有这样一种观点,那就是,日本海军之所以风光了不到半年就让美国人打老实了,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战术原因就是日本人的炸弹威力太小,说战争初期,日本海军舰爆部队的血白流了都不过分!这一点从珊瑚海海战中就可以看出来。比如说被250kg高爆弹打中的约克城号。这货最终回到港口后,几天就修好了,然后接着跑出来参加中途岛海战。
然而中途岛海战中,约克城的“回血”速度同样堪称恐怖,在飞龙第一波攻击中,约克城被命中3发250kg炸弹。第一发打中一号升降机附近,没多大事,第二发打进了机库,炸掉了3架飞机,第三发位置不错,打到烟囱里。损害了3号锅炉的烟道,导致锅炉压力下降,然后暂时失去了动力。
之后呢?约克城上的损管人员战力爆表,同时250kg炸弹威力也太小了。30分钟就让人家把甲板上的破洞修好了,然后没过多久,约克城又可以以18节航速航行了。然而最后终结约克城的还是97舰攻的两发鱼雷加上日本潜艇伊168号的2发鱼雷。
然后再看美国人的轰炸机呢?就拿中途岛来说吧,赤城号,是被两发454kg的炸弹给干掉的,这两发炸弹命中了赤城号的中部升降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