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德意志崛起之路>第1193章 战略调整 2

至于第二个原因吗则和整体战略有关系。介于俄国人的已经在东线被两次大放血,小放血无数,尤其是刚刚结束的这次战役,俄国前线几乎调光了全部的预备队。这不光把俄国人下了一跳,同时也让英法捏了一把冷汗,没有预备队,战线又不巩固的情况下,也许巴伐利亚军团下一次进攻就可以把整个俄国前线打的千疮百孔。不过好在,寒冬来了,这让德国人的攻势为止一顿。而罗马尼亚这个新拉进来的炮灰又吸引了一波仇恨,让俄国人喘了口气。

但是英法很清楚,这所谓的喘一口气也不过是暂时死不了……。俄国人悲催的交通情况和工业能力注定让他们无法补充损失的装备,军队人数可以增加,但是重武器数量能保证现在的水平就不错了。然而这种扩军的意义实在有限,所以,为了保住这个协约国在东面最重要的盟友,为了更好的利用俄国人的剩余价值,英法决定在来年4月发动一场旨在打通达达尼尔海峡的两栖作战!

英法认为,在陆战上,联军奈何不了德国陆军没问题,但是打土耳其那是十拿九稳啊,在协约国高层的认知中,同等兵力下,德国高于英法高于俄国高于奥匈高于土耳其啊!再加上现在法国海军已经快要完成修复工作,日本第二批舰队也将来到欧洲。自己这边力量上有很大优势啊!

而除了军事上的优势之外,希腊在犹豫之后,终于也同意加入协约国了,当然,这并不是说协约国给出的条件有多好……。而是因为希腊和土耳其本身就是宿敌,如果同盟国赢得了战争,强大起来的土耳其肯定会重新找希腊的麻烦。到那时候,谁还能帮助希腊?

而英法两国的态度也颇为强硬,英国驻希腊大使曾扬言,如果不能成为朋友,那就是敌人了!再加上现在北面的塞尔维亚对抗奥匈帝国反而还占优势,权衡再三之后希腊同意加入协约国。同时表示愿意在陆地上展开攻势协助协约国在达达尼尔海峡的战略!

打通达达尼尔海峡,为俄国输送物资是一个方面,同时,拿下伊斯坦布尔迫使土耳其推出战争,顺手把同盟国地中海舰队一锅烩了也是战略价值巨大啊!如果这个目标能够实现,不但可以援救俄国,同时还可以干掉土耳其,切断德国本土和两河流域之间的联系。还能彻底解决除北海之外,同盟国最大的海外舰队,这简直一箭三雕啊!

到那时候,甚至法国舰队和日本舰队来北海压制德国人都可以,团结起来的协约国舰队将重新在北海获得压倒性优势!到那时候,英法日三国舰队云集舍得兰群岛,还不把德国舰队大的服服帖帖的?到那时候,杰里科幻想着自己能够主持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海上受降仪式!

好吧,先不说别的了,总之先想办法打赢再说!法国人已经表示自己将派遣至少7万陆军参战,而法国海军也将全力配合。日本人表示,自己可以提供3万吃得少、价格低廉的炮灰。日本海军也将增加兵力。甚至就连英联邦中的澳大利亚军团和加拿大军团都表示愿意参战。那么好了,皇家海军是不是也要表示一下啊!而正是因为这个表示……。让杰里科非常头疼!

起初,杰里科大笔一挥,直接建议海峡舰队抽调两个前无畏战斗群过去的了。但是法国人岂是那么好糊弄的?!他们表示这些老式战舰除了对地面提供火力支援之外没有任何价值,甚至法国海军代表还十分露骨的说道:“与其让大舰队枯坐舍得兰群岛吹西北风倒不如去温暖的地中海转悠一圈……。至少天气还好,不是吗?”

当时杰里科就想跳起来拿起旁边的烟灰缸代表皇家海军和对手决斗,而丘吉尔认为在这场大战役中大舰队一艘主力舰都不排的话有些“不像话”原本是打算抽调一个完整的战列舰分队的,但是出了托马斯这档事之后,丘吉尔认为派遣两艘超无畏战列舰去达达尼尔海峡就“足够”了。、

然而派过去的不仅仅是两艘超无畏和两个分队的前无畏战列舰,还有数量众多的辅助战舰。这样一来大舰队的辅助力量也暂时被削弱了一层。在这种情况下,大舰队几乎从各个方面都遭到了削弱,在这种情况下,杰里科和英国海军部最终选择收缩也就成了必然的局面!

这次收缩不同于之前雷霆—色布鲁斯行动之后,皇家海军采取的守势行动。那一次不过是皇家海军暂时选择回避,降低风险,等待机会罢了,虽然上网有些惨重,但是绝对称不上伤筋动骨。皇家海军依然实力有机会重新完成对德国的封锁。就像几个月前托马斯对德国战列巡洋舰的围杀一般!

但是这一次真不一样了。再最近的战斗中连续损失了5艘主力舰之后,在整个战场的形势发生大的变动的时候。皇家海军已经很难在短时间内再次恢复了,这不仅仅是损失速度大于补充速度,更重要的是,其它战略方向的威胁让皇家海军不得不分出部分兵力去救火。原本攥起来的拳头,被迫分散了,这就好,你依然有一只手,但是,打击力量已经不可能和之前同日而语了!

也许,在协约国解决了地中海问题之后,协约国舰队还可以云集在北海之上,但是那至少是将近一年后的事情了,这可不是英国人把土耳其看到有多高,而是因为在达达尼尔海峡,同盟国毕竟部署了6艘强大的战列舰!就算协约国可以把他们干掉,那么也将付出相当惨重的代价!看看协约国中最


状态提示:第1193章 战略调整 2--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