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德意志崛起之路>第1117章 来自北方的呼救

du7x7;也就是说,如果不考虑天气因素的话,在白天情况下,英国人依靠航空侦查,我们基本上很难偷袭英国舰队,是这样吗?”舍尔说道。\r

“没错,对英国海军的感知和反应速度进行评估,是我这次行动的主要原因,从目前来看,英国人在海军航空力量的使用方面是优势的。在无线电技术方面也有一些优势。而我们的优势就在于舰队的整体航速,我们诚然无法正面对敌完整的公海舰队,但是如果我们想走的话,英国人同样也没有办法。”\r

“我们对付英国人的关键在于对英国航空力量的压制,以及对快速舰队不断的消耗,而英国人对付我们的关键就在于攒出一支足以拖住我们的快速舰队,我们需要做好两点,而英国人只要做好一点就可以,这就是目前的情况!”王子坦然说道,他这次就是为了让舍尔等人意识到双方的差距,雷霆—瑟布鲁斯战役的胜利虽然辉煌,但是很难再次复制,除非德国舰队可以解决以上两个问题!\r

“这些事情我们需要从长计议,我们从目前最现实的是如何解救两艘在挪威海的战列巡洋舰。这一次行动已经证明了公海舰队无法进入挪威海接应他们,大舰队始终处于活跃状态,我们一旦出动,那么英国人很快就会跟上,即使晚上出发也不行,因为我们不可能用一个晚上的时间跨越整个北海。并且找到两艘战列巡洋舰,甚至于到现在,我们连他们的位置都不清楚!”舍尔说道。\r

“这个问题还要看莱费措夫他们什么时候发报,我们只有知道了他们的状态之后才可以制定下一步计划,而且我有一种感觉,这一次英国人可能会实施更加极端的战略来限制我们,比如说,短时间的近岸封锁!”王子说道。\r

“那我们只能尝试着从斯卡格拉克海峡进入北海了,不过这有一定的风险,我们在这条航线中发现过英国潜艇的踪迹,而且海峡中也出现过它们布设的水雷,较大规模舰队通过的话,有很大几率被发现,而且可能会触雷。”舍尔上将说道。\r

“所以,在我们的分舰队进入斯卡格拉克海峡的时候,我们必须牢牢的把大舰队牵制住,这个我们需要好好谋划一下。”王子话音未落,一名军官就拿着刚翻译过来的电报走了进来,而一看到电报,王子心中咯噔一下。\r

“英国人加强了对我们的封锁,在昨天,我们又一次和英国舰队相遇,在这场交战中,布吕歇尔号战列巡洋舰前部的一个油箱被击穿,导致损失了数百吨的燃油。我们可能坚持不了太长的时间,最多4天左右,英国人的航空侦查非常强大,甚至还做出了攻击动作,希望海军能做出一些努力。”电报非常简短,甚至对公海舰队也没有提出什么要求,显然,莱费措夫十分清楚双方舰队的实力,这封情报从某种程度上来开,已经可以看做绝笔了。\r

“回去后,立即和希佩尔进行联系,我们这次恐怕要留下第一滴血了。”王子阴沉着脸说道。布吕歇尔号船首邮箱被击毁,这让这艘战舰的续航力直接大减,而且可能极大的影响了航速。虽然心中很不情愿,但是他不得不说,布吕歇尔号大限已经快到了,船况和燃油已经不够让这艘战舰再长时间跑出高速了。这一次,公海舰队注定会损失至少一艘主力舰!\r

“是时候做出取舍了。”舍尔看了一眼电报后说道,舍尔是一个果断的人,在这一点上甚至比希佩尔都还要强,历史上,多格尔沙洲之战中,希佩尔是一直想挽救布吕歇尔号的。而日德兰海战的时候,为了让大舰队脱线,舍尔亲自下达了让希佩尔舰队冲锋的命令的。从个人角度来看,这未免有些冷血,但是总战略全局来看,这是十分正确的,毕竟当时情况过于危险,没了战列巡洋舰分队,德国舰队固然难受,但是要是没了公海舰队,那就洗洗睡吧......。\r

“布吕歇尔号的损失不可避免,但是我们一定要把毛奇号接回来。就这样,回去之后,舰队重新编组,我们最多准备2天时间,然后开始行动。”王子说道。\r

而此时,在遥远的挪威海,两艘德国战列巡洋舰正在并肩航行,没错,就是并肩航向,两艘战列舰之间连同着一根长长的输油管道。\r

“给赫尔豪斯上校发信号,让他准备做好加油准备。”冯.莱费措夫上校命令道。然而在发了几遍灯光信号之后,对面并没有反应。就在上校准备发第四遍信号的时候,对面的布吕歇尔号战列舰终于回复了。\r

“中止加油作业。”\r

“如果这场战争注定会有所牺牲的话,那就让布吕歇尔作为公海舰队送给战神的第一个祭品吧?至少你们还有希望回去,而我们已经不行了。”\r

“该死的家伙!”冯.莱费措夫心中同时涌起了悲哀、愤怒和无助。就在18个小时之前,他们意外的和2艘女王级快速战列舰相遇,双方进行了一场并不长的交火,依靠良好的装甲盒防御,两艘战舰核心舱完好,但是一发命中前部装甲带的炮弹还是干掉了两个重油箱。如果是大舰队交战的话,直接开回去就好,但是在这种环境下,无疑等于宣判了布吕歇尔号的死刑。所谓的舰队只能支持4天,是说布吕歇尔号的情况,而毛奇号至少可以再支持一周左右。\r

经过一番争论之后,冯.莱费措夫上校压倒了舰队内的少量反对意见,准备为布吕歇尔号提供燃油,以便把帮助其返航


状态提示:第1117章 来自北方的呼救--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